周初地理考,5
三、后稷篇①②
(九)后稷产闻喜,始教穑在稷山。
后稷出生在闻喜,证明这一点的还远不止上述的分析。明朝李汝宽《闻喜县北门外重修后稷庙记》也有说到:“前朝儒臣吕柟(nán,同楠)为《稷山县志》作序,说到该城邑离后稷的出生地很近,而后稷又是从这儿开始种植的,所以叫稷山。”这也是说后稷出生在闻喜,而且在稷山开始种植。
到古籍中考证,鲁国的展禽也有提及:“稷勤于种植百谷而殉职与此山。”《太平御览·隋经图》说:“稷山在绛县,后稷在此种植百谷。”大概古时候的人种植谷物,通常是选择山地,以避开水涝。后稷对于稷山的地位,就像神农对于介山,舜对于历山的地位是一样的。今天的万泉也有介山,和稷山一脉相连。
《水经注》:“稷山在汾河南岸四十里的样子,山绵延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高十三里,向西距介山十五里。”相传介山是介子推逃隐的所在,史书上说晋文公把整座山圈了起来,把它封为介推田,命名该山为介山(以前说是在西河的界休,这是不对的。参读《日知录》卷三十一绵上条)。
但是以常理来说,这里面有可疑处。一般称某人为介之推,就好比叫另一个人烛之武,是人以地名来称呼,不会是地方一人名来称呼。介推的称呼来自于介山,而介山的名称,不会是来自于介推,这是很明显的道理。现在说“命名该山为介山”,决不会是这样的。那么介山究竟是如何得名的呢?
说到万泉的介山,其实和界休的介山一样,早先大概也是烧山而耕种(烈山)。由烈山而误为历山,为厉山,为介山,其实都是一回事。不过后稷开始耕种的地方,固然在万泉、闻喜一带的山中,是汾洮之间地势高的平地,所以闻喜有稷山,而万泉也有介山。
江永说:“今天山西沁源、介休之间有绵上。鲁襄公十三年晋侯在绵上会猎以演练军队。练兵应当靠近自己的国都,未必会跑到介休那么远。鲁定公六年,宋国的乐祁出使晋国,赵简子前去迎接,在绵上饮酒,而介休的绵上,并不在宋国去晋国的路上。其实翼城县西也有绵上,俗称小绵山,应当这才是赵简子迎接乐祁的地点。或许山西有两个绵上,练兵、迎接乐祁的在翼城,而介推田在介休。
① 本节开始进入周族的男性祖先。我们知道后稷的母亲姜嫄是姜姓,而周人姬姓。后稷的年代未必已经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但婚姻习俗可能开始转变了。
② 顾颉刚认为姜姓是羌人,以羊为图腾,文字上来看,该族中羌为男人,姜为女人。这一族与商族人是世代的仇人,商族人来自于夷狄。所以甲骨文中有大量以羌人为杀牲的记录。商人以鸟为图腾。夏族或许就是以羌人为主,周族人可能是与夏族结盟的,不过在近千年的争斗与融合之后,传说、风俗、传统等等已经趋同,故而给历史留下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神话传说。到商末周初的时候,这种融合大概已经很彻底了,所以周人以龙为图腾,这种集各种动物于一身的集合体。
(十)汉祠汾阴后土,其故事源于后稷。
《水经·汾水注》又说:“汾水向西流经鄈①邱的北面,也就是汉代时的方泽。贾逵说:按照汉代的祭法,每三年祭地。汾阴的方泽,湖中有方邱,所以叫方泽。邱,就是指鄈邱。许慎的《说文解字》称鄈从邑的意思,癸的发音。河东临汾的地名,在介山的北面,山就是汾山。该座山单独地耸立,周围有七十里,高三十里。山上有一座神庙,庙旁有一个灵泉,世代传说这就是之推庙。扬雄的《河东赋》有:‘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的诗句。”
再考证《地理志》:“汾阴,介山在其南面。”汉武帝本纪中有诏:“朕在介山办事,祭祀后土,天上都有光照响应。”这说明汉代汾阴后土祠在介山。再考据《史记·封禅书〉,元鼎四年的夏六月中,汾阴的巫师为当地百姓在以前魏国脽②上的后土营旁祭祀,看到地面如同钩状,用手扒开土得到地下埋的一只鼎。汉武帝本纪中记载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初一,在汾阴的脽上建立后土祠。这说明,在西汉朝廷没有建立后土祠之前,汾阴民间已经有传统祭祀后土营了,这应该是旧俗。
为什么称脽上呢?如淳说:“脽,在黄河的东岸,特地堆掘出来的一道高岗,长有四五里,宽一里多,高十多丈,汾阴县的县治就在脽上,后土祠在县城的西面,汾水在脽的北面,向西流入黄河。”颜师古说:“这道高岗就面临汾水,本来的地名为鄈,发音与葵相同,当地百姓的口音中葵的发音像谁,所以后来转成了脽字。所以汉朝旧的仪书上记载的是葵上。”而郦道元却把鄈邱和脽分成了两个地方。
旧本《山西通志》:“轩辕氏(黄帝)祭祀地神,在脽上清扫出一块空地为地坛。”新志对此解释:“轩辕台虽然早已无法考证,但汉武帝的后土祠,为何忽然建立在此处,一定有所来由。”我怀疑魏脽后土,应该是继承了山西人祭祀后稷的遗俗。故事流传至今没有衰落(参读顾颉刚《古史辨》第二册《李子祥游稷山记事》及《崔盈科姜嫄传说及其墓地的假定》两篇)。
至于后土祠的地望,应该容许有不同或相同之处,正如稷山、介山的例子一样。而后稷开始耕种的所在,传说在汾水之南,今天闻喜、万泉、稷山、介山一带,向西到达汾水入黄河口处,这才是汉代祭祀后土的由来。
① 鄈(kuí):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境。
② 脽(shuí):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