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靶向、化疗均失败,三线K药达33个月CR!

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H-ChC)是一种罕见的肝癌亚型,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占原发性肝癌的1%-14.1%,预后比肝细胞癌(HCC)差。目前,在单一肿瘤中HCC和iCCA成分共存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2020年4月30日,《Scilit》期刊发表了一例巨大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经一线索拉非尼二线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失败后,接受三线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案例。
案例分析
一名53岁女性患者,无相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确诊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2016年2月,对左叶和V、VII段进行了根治性扩大切除。组织学显示出低分化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无微卫星不稳定,伴有血管侵犯。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个月后复查CT,发现6处肺转移病灶,最大结节直径11mm。
MSI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分析:原发肿瘤和转移灶PD-L1检测均为阴性,为MSS型肿瘤。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为167000μg/L(参考值<10μg/L);CA19-9 为48 kU/L(参考值<30 kU/L)。
2016年11月,患者开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每次400 mg,每日2次),1周出现血管水肿,遂停用索拉非尼。
2017年1月,开始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GC)方案【吉西他滨和顺铂分别在28天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治疗,剂量分别为1400 mg(或1000 mg/m2)和35 mg(或25 mg/m2)】。
然而,在治疗期间, 甲胎蛋白从710μg/L增加到1590μg/L。
2017年3月,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K药,2 mg/kg,每3周一次)治疗。
治疗3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肺转移病灶剩余3处,最大直径为8mm。甲胎蛋白从1790μg/L下降到52μg/L,在帕博利珠单抗使用4个月后恢复正常(<10μg/L)。
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CT显示肺转移灶缩小,甲胎蛋白水平稳定在5μg/L。治疗9个月后,肺转移灶完全缓解
2019年9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30个月)起,胸部和腹部CT没有显示恶性肿瘤复发的迹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包括肝炎在内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AEs)。经泼尼松龙霉酚酸酯治疗后缓解。
截至2020年1月,患者情况良好,甲胎蛋白水平保持正常。
总结
至本案例报道前,经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持续完全缓解已达33个月。但有趣的是,该患者无微卫星不稳定性,仍然可对帕博利珠单抗产生显著的反应,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lit.net/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COMM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