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这个越南太监相比,现在很多人的品德情何以堪?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太监不当人看。

在中国历史上,阉人来源大致分3类:

1 为了生存或自身长远利益而自愿阉割进入皇宫的人。

2 因犯罪而获宫刑的人,如司马迁。

3 因战争被俘而被迫阉割的人。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属于第3种,他的名字叫阮安,越南人,他能青史留名缘于明朝重臣英国公张辅率军南征安南。

张辅字文弼。河南祥符人。明朝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率军南征安南,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址,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

张辅一生中先后四次出征越南,是个让越南猴子胆战心惊的名字。永乐初年,张辅打越南,“以交童之美秀者还,选为奄”,这其中就有阮安。

呜呼,颜值高也要分在什么年代,在今天就是偶像,是本钱,生在那时候的越南就是个痛苦割掉命根子的祸根啊!

但是,祸兮,福所倚,这也给了这个越南美少男一展才华的机会。

明人叶盛著《水东日记》载: 太监阮安,一名阿留,交趾人。为人清苦介洁,善谋划,尤长於工作之事。其修营北京城池、九门、两宫三殿、五府六部诸司公宇及治塞杨村驿诸河,皆大著劳绩。

阮安来到中国,开始在皇宫大院里读书学习,他在建筑设计方面过人的天赋被挖掘出来,也才有了后来主持工程的可能。

阮安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无需查阅资料,只凭实地观测和思考,所制订的建设方案就完全能达到各方面阮安负责修建的北京城九门之一:东直门的要求,而主管建筑的工部官员只需奉行就可以了。

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决定完成城池建设,开始所选的人是蔡信,然而蔡信提出的建设方案耗资太大,所需工力众多,最后改由阮安负责修建京城九门城楼。

根据阮安的计划,九个城门没必要一起动工,这样摊子小点,人力也节约下来了。阮安没有从各地调集民工,而是从正在北京训练的军队中,抽调了一万多人,多发点奖金,建筑材料就用前一次装修工程剩下的,所以花费很小。

随着整个工程的完工,北京的面貌发生重大改变。

当时的大学士杨荣、杨溥带领其他翰林学士"登正阳门之楼而纵览",只见"高山长川之环固,平原广甸之衍迤,泰坛清庙之崇严,宫阙楼观之壮丽,官府居民之鳞次,廛市衢道之棋布,朝觐会同之麇至,车骑往来之坌集。粲然明云霞,滃然含烟雾"。

他们在观赏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阮安,对他善于谋划的能力,奉公尽责的精神大加赞颂。

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初步建成,明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转年正月元旦,朱棣在奉天殿接受朝贺。不料刚过了四个月,这座金銮宝殿便发生火灾,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烧光了。这件事引起全国震动,使朱棣非常狼狈。

我们知道,故宫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这其实已经是后来的叫法了,最早的时候,这三大殿的名字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也正是因为奉天殿的缘故,才有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切口。

阮安在随后的几年中,又先后主持了:皇宫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的重建工程,通济河的疏浚工程。北京城墙工程完工于1447年,这项工程不仅使城墙愈加坚固,更美化了其外观。

据《明史》记载,他在前往张秋河的治理工程工地的途中去世。北京城内城外,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这个越南人的足迹。

明代200多年京城建设中,工程管理者众多,而廉洁者少,阮安死的时候“囊无十金”,连十两银子都没有。

从古到今,主持重大工程的那个不是吃了上家吃下家?哪个不是脑满肠肥、腰缠万贯?又造就了多少豆腐渣工程?和这个越南太监相比,现在很多人的品德情何以堪?

一提太监,常被贬称为“宦竖”、“阉人”等等,然而,历史有时也有偏爱,偏又给他个好名声。的确,这位太监非同一般,历史典籍显示,他几乎参与了明代正统时期所有的皇家重大工程。成绩卓著,有些建筑,至今存留。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太监不当人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