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忮不求,克勤克俭

今日读《曾国藩家书》中《谕诸儿·不忮不求,克勤克俭》一篇。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儿女们的一封信,只因前途未卜,加上体弱多病,不知生死,让这封信有点遗书的味道。其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01

“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曾国藩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对死也看得很开,但还不忘来时之路,大有不忘初心的意思。

“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因为不知道这次公干结果如何,恐怕遇到灾难,所以将一些话留给了诸儿女。

“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一节须改陆路,较之全行陆路者差易。去年由海船送来之书籍、木器等过于繁重,断不可全行带回,须细心分别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毁者焚毁,其必不可弃者,乃行带归,毋贪琐物而花途费。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陆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这一段,曾国藩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一些交待。从中不难看出,曾国藩自己清廉一生,对自己的后事交待得也很清楚,要求儿女们“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可见其清廉的本性。

02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曾国藩在阅读了众多先贤所写的书籍之后,总结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修身上,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忮不求”。

“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

“忮”是嫉妒、忌恨的意思,有嫉贤妒能、争功邀宠之意。懈怠的人不能修,嫉妒的人害怕别人修。

有一些人自己没有本事却不努力进取,只会嫉妒其他比自己优秀的人,或者到处说别人的坏话,或者不断地向上级邀功争宠,这些人就是犯了“忮”的毛病。

“求”是指过度地追求。贪名逐利,自己没有得到害怕别人得到,自己得到了又害怕丢掉。

有一些人不满足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总是觊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拼命地追名逐利,又患得患失,这些人就是犯了“求”的毛病。

“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忮”和“求”多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哪些人的身上。

曾国藩认为,“忮”和“求”都不是很常见,前者多存在于有一定地位和声誉的人身上,后者则多出现在经济、前途与他人冲突时。

“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就要先去掉嫉妒别人的心。人如果没有想陷害别人的心,那么仁就会用不完。

“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想要树立自己的品行,就要去掉追名逐利的心,人如果没有了穿墙逾屋、奸利之心,那么义也永远用不完。

一个人如果想要使个人品德更加完善,就一定要戒除忮和求。只有戒除了“忮”,才能不再记恨他人,没有害人之心,从而就可以达到古人所说的仁。只有戒除了“求”,才能够不再有贪心,从而可以达到古人所说的“义”。

“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如果嫉妒之心不去,生活就会荆棘丛生。如果追名逐利之心不去,心里就会日益受到污染。

“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曾国藩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儿女们,必须在去掉“忮”和“求”上下功夫,并希望子孙后代世世引以为戒。

03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纵观历朝历代,国家的兴盛、家族的荣耀,都是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亡,正好相反。

“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抄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

曾国藩反思自己的一生,以勤勉鼓励自己,但没有做到勤奋;以节约约束自己,但也没有做到节约。其实这是一种自谦的表现,实质上他是勤勉和节俭的代表人物。

“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由节俭到奢侈如同下水一样容易,由奢侈到节俭比登天还难。这充分说明想要真正做到节俭,真的不容易。

“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

这是曾国藩对儿女的要求,要求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做到节俭,对于官府的奢侈之风,一定要下决心去改正。作为官宦之家,对子女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情何以堪。

“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曾国藩很高兴自己能够按照当初的志向做到了不损公肥私,但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过于贫穷,在别人面前丢脸,所以劝他们一定要力崇俭德,善持其后。

04

《诗经》中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就是说,如果能够做到不嫉妒也不贪求,那还有什么不好的呢?相反,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嫉妒心和贪念,那么他做什么事都不会顺利,更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幸福。

曾国藩所提出的“不忮不求,克勤克俭”,对我们来说,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不管我们身处何时,身在何地,不嫉妒他人,不追名逐利,并力求做到勤勉、节俭,就一定能心胸宽阔,心怀天下,我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幸福,心情也会愈来愈好。

这就是“不忮不求,克勤克俭”给我的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