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丹花(1):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编者按:本期开始,《丹江女人》进入第二部:丹花。内容提要:小说以李丹花的二次搬迁经历为线索,以老移民、第一批移民为背影,集中塑造了敢说敢干、敢爱敢恨、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女队长李丹花这一人物形象。在情感与权势的十字路口,李丹花如何抉择?丹江水夜进白家庄,正度蜜月的李丹花能否走出那被水淹没的村庄?面对王家庄持枪村霸的纠缠,李丹花能否逃出魔掌?李水瓢说:“你要有种,就跟俺碰一水瓢酒。喝完,明天你带人种地!”从没有喝过酒的李丹花能否喝下这一水瓢酒?儿子白云飘走了,永远地走了。痛失爱子的李丹花能否走出那片痛苦的沼泽地?芦苇荡里,崛起了一个崭新的白家庄。富了的白家庄人,最难忘记的是那片已成为北中国水缸的故乡……

 1

1959年,淅川县一中的伙食一天不如一天。野菜、玉米蕊、红薯杆打成面做成的苏式“面包”,吃得人胃酸,拉不下屎。那时,白顺阳最盼的是去北山砍柴。因为到北山砍柴,每人可以得到二个蒸红薯,一个玉米糁锅贴。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这简直有点奢侈。

二年级上学期,白顺阳所在的班终于有了一次去北山砍柴的机会。他拿着从食堂领出来的干粮,看了看,肚子“咕咕”地叫。顺阳咽了口吐沫,把干粮装在书包里,走出了校门。

北山在城外六里岈以北,来回四十余里的山路。别说干活,跑一趟,也够人受的了。好在那时候的学生年龄相对要大一些,干活已习以为常。这群饥饿的学生看到那一片片火红的树林,高兴得叫了起来。他们散进林子里,开始了紧张的劳动。山上,到处是低矮的桦栎树丛。红红的叶子,点亮了山脊。

山林里遍地是低矮的黄栌树、洋刺、紫荆树等灌木丛,砍柴费不了多大工夫。同学们都把砍好的柴绑成了两小捆。老师点了点名,大家便散在树丛里,开始吃干粮。吃饱了肚子,好下山回校。

太阳挂在头顶,暖暖的。白顺阳取过扁担,解开了拴在扁担头上的书包。一看,糟了,里面什么也没有。白顺阳举起这只小布袋,对着阳光看。书包的底部早张开了嘴。

“干粮,谁见我的干粮啦?”白顺阳大声地喊。

同学们听到喊声,急忙打开自己的干粮袋。看了看,自己的干粮还在,这才放了心。

顺阳在树林里,来回找了找。到处是野草,到处是或绿或红的灌木丛,到处是又高又大的松柏。别说是二个蒸红薯,就是一个大活人掉到树丛中,也很难找到。

白顺阳绝望了,他捧着咕咕乱叫的肚子,望了望眼前的柴捆,心里道:今儿这挑柴怕是挑不下山了。

一双美丽的眼睛正注视着白顺阳。这位姑娘叫李丹花。家住在县城魁星楼下的小胡同里。父亲叫李算盘,自己排行老二。

李丹花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白顺阳,白顺阳丢干粮、找干粮,她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把自己的干粮分一半给顺阳,但她知道,性格倔强死要面子的顺阳是不会接受的。让顺阳饿着肚子,这比自己饿着还要难受。

丹花用手背擦了擦额上的汗,思索了一会儿,眉头便舒展开来。她掏出自己的干粮,打开那块包着干粮的手帕。这是一条白手帕,一条飘着少女体香的手帕。手帕里包有两个红薯,一块玉米糁馍。她拿起那块玉米糁馍,从树丛里钻出来,大声地喊:“喂,谁的干粮丢了?这儿有一个馍,是谁的?”

白顺阳垂头丧气地坐在柴捆上,没有动。

班长黑茶花朝着他喊:“顺阳,丹花捡了一个馍,看是不是你的?”

顺阳道:“别开玩笑,俺的干粮不知早丢到哪儿了呢!”

黑茶花见他不相信,便对着丹花喊:“丹花,是顺阳的”。

丹花听了,拿着馍,跑了过来。她来到顺阳的面前,把馍放到顺阳的鼻子下,来回地晃,馍的香味沁入了顺阳的心脾。

顺阳睁开了眼,看了看丹花手中的馍,道:“这真是你捡的?”

“这年月,谁还跟吃的东西开玩笑?你要不要?不要我可吃了啊!”丹花笑着说。丹花一笑,那白里透红的脸蛋便溢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

顺阳说:“我要,我要!”

他接过馍,狠狠地咬了一嘴儿。这块馍,味道与以前的味道有些不同。有一种淡淡的芳香。这香味,顺阳说不清,反正很好闻。丹花看了看顺阳的馋相,心里像天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毕国宝道:“你小子真有呆福,馍丢了还有仙女给你捡呢!”

顺阳说:“呆人自有呆福!哪象毕大公子,上山砍柴,兜里还要揣两个大白馍呢!”

毕国宝是公社副主任毕家兴的公子,全家人都吃国家粮。农村孩子哪能跟毕国宝比?揣两个白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丹花回到自己的柴挑儿前,一手拿起一个蒸红薯,边吃边往人堆儿里钻。她要让同学们知道,那馍真是我李丹花捡的呢!

2

女大十八变。十九岁的李丹花已经出落成一位婷婷玉立的大姑娘,越来越引人注目。饥饿虽然侵蚀着丹花,但掩饰不住丹花的美。这是一种天生丽质的美。两根小辫子,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纤细而白皙的身材,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让人耐看、爱看。课堂上、操场边、校园的小路上,只要丹花一出现,同学们就会忘掉饥饿,投以火辣辣的目光。然而,李丹花不是那种轻浮的女孩子。她活泼、天真、勤奋、无私、有主见,这些品质集中到她的身上,便从她的行动中,体现出一种气质,一种脱俗的气质,这气质,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男生们把丹花叫做校花,当作心中的偶像。同学中有人暗暗感叹:“做人当做毕国宝,学习当追白顺阳,娶妻当娶李丹花”。毕国宝家有权有势,骑自行车,穿中山装,留分发头,风头出尽。白顺阳是班里的尖子生,稳居全班第一,一次也没有失过手。丹花是学校的一枝花,能娶校花做媳妇,不枉当一回男人。男生们的感叹,很快在同学中传开了。传到李丹花的耳朵里,李丹花笑了笑,没有在意。

二年级的下学期,学校整体形势发生了变化。为了扭转学校学生过多的局面,小学高年级的超龄生提前毕业,初二学生也可发毕业证。初三学生一刀切。学校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月底就要走人。

李丹花着了急。白顺阳却跟没事似的,整日还是乐哈哈的。反正在学校也学不了什么真本事。劳动,在学校、在家都一样,着什么急?到时候,学校把毕业证一发,该走人就走人。可李丹花不一样。她从心底喜欢白顺阳。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了好感,心里会时时刻刻地装着她,注意他。蓝球场上、劳动场地上、课堂上,只要有白顺阳的身影,李丹花就会有意无意地看上一眼,然后,匆匆把目光收起,把他的影子印在自己的心里。而今,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份感情,李丹花说什么也要向他表露出来。可白顺阳是出了名的的呆子。不用重锤敲,他是不会明白的。

李丹花狠了狠心。她写了张纸条,悄悄地夹到了白顺阳的书中。

“假若你是小鸟/我愿做一棵树/为你提供一块休憩之地/假如你是一朵云/我愿做风/伴你走遍天涯海角/假若你是一朵花/我愿做春雨/轻轻地把你滋润/有一位女孩/愿跟你一同走进共产主义。李丹花。”

早读的时候,白顺阳看到了这首短诗。他笑了。这首模仿普希金的诗修改得天衣无缝。一位清纯而又窈窕的少女形象在白顺阳的脑海里闪啊闪的,闪得白顺阳心乱。白顺阳,这位平时只知道学习的农家孩子,猛然间情窦初开。

李丹花与白顺阳单独相见是在春末夏初的一天夜晚。月光洒在校园里,朦朦胧胧的。青蛙钻出池塘,蹲在岸边的草丛里,鼓足嗓门,哇啦哇啦地叫。李丹花站在树下,望着池塘中的荷花,心里“咚咚咚”地跳个不停。

“丹花!”

一个声音,把李丹花吓了一跳。丹花转身一看,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白顺阳。丹花也不答话,沿着池塘,向操场深处走去。

“丹花!”

白顺阳第二次喊的时候,两个人已经在操场边站住了。身后是学校的院墙。古老的青砖院墙,高高大大。樟树遮住了月光,拉下了一道长长的影子。在树影里约会,丹花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顺阳,马上就要毕业了,你打算咋办?”

“回家务农呗!咱农家孩子,上高中是不可能的。再说,我已经二十岁了,不能再让老娘养活我啦!”

“你家里除了你娘,还有啥人?”

“啥人?什么人也没有!”顺阳把自己家里的情况细细说给丹花听。

白顺阳是三官殿人。三官殿位于顺阳川。自县城沿丹江河往东,走80公里水路到三官殿。从三官殿街向东南走六里,有一个村叫白家庄,这村就是顺阳的家乡。白家庄住着白、吕两姓。旧时,两个家族都是三官殿的大户。白顺阳的父亲叫白盛昌,白盛昌是旧社会淅川有名的富商。白盛昌在丹江口、三官殿、淅川县城都开有店铺。白盛昌娶有三房太太,白顺阳是白盛昌的三姨太王凤娃所生。树大招风。县城民团副总司令任小秃早就看上了白盛昌县城里的铺子,只是没有机会下手。1940年,白盛昌带着王凤娃到淅川县城查看铺子的生意。任小秃以“通共”的罪名,把白盛昌抓了起来,治了死罪,拉到县城西河扒砍了头。任小秃杀了白盛昌,把他的铺子全抢了去。那是1940年春天的事。那个时候,白顺阳还没有出生。白盛昌死后,王凤娃回到白家庄,生下一名男孩,就是白顺阳。好在王凤娃原本是一个农家女,在娘家做过重活儿,吃过苦。王凤娃守着二亩地把顺阳拉扯大。

丹花听了,心里一酸,两行热泪便淌了下来。她只知道顺阳是个大才子,还不知道顺阳原来是这样一位苦命的孩子。

“丹花,你怎么啦?”顺阳见丹花不说话,眼里噙着泪,不解地问。

“等咱毕了业,我想去你家,看看大娘!”丹花轻轻地说。

“去就去呗,何必流泪?不过,我家在农村,不象你们城里,那里贫寒着呢!”

“农村空气好,俺喜欢!到时候,别忘了带俺去!俺该回去了,要不,俺妈会着急的!”

“等毕了业,俺一定带你回去!”

李丹花走了。走的时候,塞给了白顺阳一只白手帕。在淅川男女交换手帕,就说明两个人已经有了那层意思。这是一只用过的洗得发白的手帕。白顺阳捧着手帕,闻了闻,有一种淡淡的少女的芳香。这种香味像是在什么地方闻过。顺阳想啊想,终于想起来了。那次北山砍柴,顺阳的干粮丢了,丹花帮他找回的馍上,就带有这种香味。原来,那馍是丹花……

顺阳明白了,他什么都明白了。

“我决不能辜负丹花!”顺阳在心中道。他把手帕再次放到鼻下,闻了闻。这种芳香,连着李丹花美丽的身影,一下子走进了白顺阳的心底……。(未完,待续。图片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