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在滹(hū)沱河之战大胜耿炳文
耿炳文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抵达真定,开始迅速分兵据守:一是先锋部队由都指挥杨松带领九千军队驻守雄县;二是侧翼部队由都指挥潘忠带领两万军队驻守莫州;三是主力部队由行军统帅耿炳文、都指挥徐凯带领十万军队驻守河间。耿炳文想利用三道战略防线阻挡朱棣的南下,借此来消耗朱棣的进攻。因为耿炳文知道朱棣所谓的“靖难”虽然已经打响了,即便他能够屡屡获胜,但是同时身处北平之地的朱棣也面临着物资供给的危机。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全国重心的南移,北方之地的物资几乎需要完全靠南方来供应,这种南北方经济逆差的情况一直难以扭转。作为行军统帅的耿炳文心里清楚的明白,朱棣并不想打持久战,他所希望的是速战速决,不至于被物资供应所牵累。在耿炳文大军逼近北平的时候,朱棣也亲自带领军队抵达涿州。
建文元年(1399年)中秋夜,燕王朱棣乘南军饮酒作乐之机,部队没有多少防备,突然袭击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杨松愤而自杀,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朱棣在拔掉了耿炳文的先锋部队之后,料定驻守在莫州的潘忠会前来救援,下令在月漾桥布置了一千多的人马,准备等潘忠的救援大军渡桥之后,扼断其后路,前后夹击,歼灭潘忠的救援军。潘忠果然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遭到伏击,落入水中,潘忠被俘。随后,驻守在莫州的守将听说潘忠被擒,举城而降。而此时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报告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朱棣放张保回去,让他张扬雄县、莫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
耿炳文的三路大军,两路皆破,朱棣继续下令长途奔袭真定之地,准备出其不意的拿下真定。朱棣军队马不停蹄赶到了无极,此时距离耿炳文部将驻守的滹沱河仅仅只有三十五公里。在朱棣带领军队抵达滹沱河之时,耿炳文将军队列于滹沱河两岸扎营,可是听闻朱棣大军逼近的时候,耿炳文将全部的军队全部转移到了滹沱河北岸,耿炳文不会想到,朱棣正是想要他全部列阵于北岸。
耿炳文在真定城外列阵等待朱棣,朱棣将整个战队分成了四路,分别由张玉、朱能、谭渊、马云带领,而朱棣则亲自带领一支骑兵,准备趁双方交战正酣的时候,出其不意的突袭敌军。等到战争开始的时候,朱棣的四路大军和耿炳文大军很快相互厮杀在了一起,而朱棣则趁机带领骑兵冲到了敌军的后方,张玉看到之后也带领着军队从敌军侧翼冲了出去。一时间,耿炳文的两翼大军受到了朱棣和张玉的两路骑兵的疯狂攻击,阵营很快溃散,耿炳文下令撤回了真定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闭门固守。朱棣军将城紧紧围住,耿炳文尚有十万军队,坚守而不敢出来。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过了三天,就自动撤兵。
南军左军都督顾成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战败被俘。顾诚早年投奔朱元璋,为傅友德征讨云南的前锋,镇守贵州十余年。朱棣认为顾成是先朝旧人,亲自为他松绑,道:“这难道不是皇考的在天之灵将您赐给我吗?”向他诉说自己被迫起兵的缘由,顾成转而向朱棣投降。八月二十九日,燕军返回北平。
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耿炳文也因此被撤下了战场,随即被召回了应天。燕王朱棣称帝的第二年,即永乐元年(1403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饰,用红革呈做玉带,僭越制度。耿炳文十分害怕,于是自杀。耿炳文的三个儿子也都受到牵连被杀。当然这是后话。
李景隆,小字九江,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的爷爷名叫李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朱元璋称帝后,昔日同辈的苦难亲人,仅剩李贞一人,对李贞非常尊重。李景隆的父亲就是曹国公李文忠,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战功赫赫。按照亲戚关系说,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孙(有些地方也叫外孙)。李景隆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听闻李文忠生子,非常高兴,还赐了重礼。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因病去世,朱元璋非常伤心,追封李文忠为王(岐阳王),让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年仅17岁,算是洪武中后期著名的“青壮派”代表人物。据《明史·李景隆传》记载:“(李景隆)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李景隆熟读经史,眉清目秀,每次上朝,朱元璋都忍不住多看他几眼。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景隆袭爵的时候,朱元璋还特地对李景隆说:“汝自幼受教,汝父所不及,冀尔所成过于乃父!”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李景隆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他的父亲12岁的时候还在颠沛流离,李景隆的条件比父亲好,希望他以后的成就能超过自己的父亲。然而,李景隆不仅让朱元璋大失所望,甚至结结实实的坑了一把建文帝。
李景隆在朱元璋时期就得到了重用,“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后,更是对李景隆信任有加,以肺腑见亲任”。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在齐泰、黄子澄的推荐下,出任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