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娱公布IPO后首份财报,揭示了2019年在线音乐市场的竞争重点

北京时间3月20日,腾讯音娱(NYSE:TME)公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8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这也是腾讯音娱IPO以来公布的首份财报。

作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在线音乐平台,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巨头,腾讯音娱的营收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线音乐市场的温度计,走高走低。

 IPO后首份财报:有惊无险

在看完核心的财务数据后,总体的观感就是有惊无险。

首先来看总体数据。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5%,好于市场预期的52.9亿元。但当季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8.76亿元,主要由于上市相关的一次性支出15.2亿元。据了解,这涉及发行给华纳音乐集团和索尼音乐娱乐等唱片合作伙伴的股权支付费用,相当于这些普通股在2018年10月的公允价值超出公司收到的价值总额。

在排除上述一次性支出、无形资产摊销、企业合并产生的其他资产、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净亏损和可投资股份的公允价值变动后,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计算,当季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转为正的9.16亿元人民币,约合1.33亿美元,同比增长37.3%。

全年营收数据也算亮眼。财报显示,2018全年,腾讯音乐的整体营收为189.9亿元人民币,约合27.6亿美元,同比增长72.9%。在计入了上述一次性的15.2亿元基于股票的会计支出后,当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8.3亿元,约合2.67亿美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增至41.8亿元,约合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8.5%。

具体业务层面,2018年第四季度,来自在线音乐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45%,至15.2亿元人民币(占Q4营收约28%),增长主要得益于用户订阅量的增长、给第三方平台的转授权收益和数字专辑的销售带来的收入增长;来自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52.8%,至38.8亿元(占Q4营收约72%),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线K歌和直播业务的收入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第四季度,通过订阅套餐销售的付费音乐营收为人民币6.95亿元(约合1.01亿美元),高于2017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5.05亿元。

再看几个核心指标:月活、付费用户和每月ARPU值,根据财报数据整理如下。

(音乐先声整理)

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腾讯音娱的在线音乐月活为6.44亿,较2017年同期6.03亿,同比增长6.8%;当季社交娱乐月活为2.28亿,较2017年同期2.09亿,同比增长9.1%。

付费用户层面,当季在线音乐的付费用户为2700万,较上年同期1940万,同比增长39.2%;当季社交娱乐的付费用户为1020万,较上年同期830万,同比增长22.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月ARPU值上,当季在线音乐的每月ARPU为8.6元,较去年同期8.7元,同比减少1.1%,呈现负增长;当季社交娱乐的每月ARPU为126.7元,较去年同101.9元,同比增长24.3%。相比社交娱乐接近在线音乐8倍的ARPU值,也真实反映了国内在线音乐付费的尴尬。

总体来看,对比营收基本盘的不断扩大、用户数据的不断增加,一次性亏损和在线音乐ARPU的负增长对于整个腾讯音娱来说,还是有惊无险的。

 2019年在线音乐市场怎么玩?

除了温度计的作用,通过分析腾讯音娱在今年的支出情况,还能起到指南针的效果。这既是行业布局的发展趋势,也直接决定了接下来一年各平台角力的重点。

财报显示,腾讯音乐第四季度营收成本为人民币35.6亿元(约合5.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1.9亿元增长6.25%,主要由于内容费用和收入分成费用的增加。

其中,内容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增加了针对高质量原创音乐内容如围绕音乐的综艺节目的制作投入从而提高的公司自制内容费用,市场价格的增长,以及从唱片公司及其他内容合作伙伴获得授权的音乐内容数量的增加;收入分成费用的增加反映了公司在线K歌和直播服务增长带动的虚拟礼品销售的增长。

财报显示,在腾讯音娱在2018年第四季度营业成本中,版权成本占比约为47%、直播分成约48%,宽带服务器等其他成本约占5%。其中,版权成本约16.77亿,同比增长81.29%;直播成本月17.06亿,同比增长47.4%。

(见智研究整理)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相比营业成本率的平缓增长,版权内容成本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这也反映了腾讯音娱对于独家内容的重视。

在北京时间3月20日周三早8点召开财报电话会中,腾讯音娱首席战略官(CSO)叶卓东回答分析师提问中也提到了集团在2019年的内容布局。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第一,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唱片公司的合作,音乐题材包括二次元、电子舞曲、中国风音乐和当代城市音乐,包括R&B和嘻哈;

第二,拓展多形式的内容,以视频为例,投资综艺节目(如《创造101》)和自制的音乐榜单节目。另外还有音乐综艺和脱口秀,比如通过明星访谈来推广音乐作品。此外还有长篇的音频节目,包括读书和电台节目;

第三,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形式,继续与唱片公司合作,开辟新的音乐题材。比如,腾讯音娱之前与索尼和Liquid State成立了合资公司,未来可能还会与更多其他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

这三个层面的布局,也透露出了今后在线音乐市场的可能玩法:针对垂直音乐类型的挖掘;拓展音视频内容;与版权方达成利益捆绑。第一点是对先后走红的民谣、说唱、电音市场的回应,第二点正是Spotify、Apple Music等今年重点发力的方向,第三点是基于内容合作和产业布局的长远考虑。这三个层面,归结到一点还是内容。

如我们所看到的,在继续开发偶像选秀资源的同时,目前已经上线的和即将上线的诸多定位原创的音乐节目,其中不少都是唱片公司、音乐平台、视频平台的强强联合,也印证了2019年是“原创大年”的论断。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腾讯音娱的曲库包括来自国内和国际音乐品牌的3000多万首歌曲。虽然已经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但腾讯音娱对于内容领域的持续投资和内容形态的拓展,一方面是建立更深厚的内容门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沉淀自身内容,增加行业话语权,实现业务协同。

有意思的是,在面对摩根大通Alex Yao关于“如何看待公司从单纯的音乐分发平台向半分发半制作平台的转变”的尖锐提问时,叶卓东也谨慎表示“腾讯音乐的核心业务仍然是音乐分发和推广,帮助用户发现音乐内容。腾讯音乐开拓内容制作业务是对公司核心业务的补充,该业务的运营不会与唱片公司产生直接竞争。”

这样的回应姿态,真是像极了被唱片公司步步紧逼的Spotify,不过腾讯音娱的命比它的战友要好太多了。

回到国内在线音乐市场,腾讯音娱基于营收结构和付费转化的需求大力砸原创内容,其实也是对行业痛点的回应。当存量内容大格局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怎么把市场中近10万原创音乐人的能量激发出来,满足更多元的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抓住未来。

排版 | Stella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选择“设为星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