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全的古铜镜鉴定方法

​青铜镜,一种古老的汉族工艺品,由青铜所制的器物。其起源很早,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发现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并在背面雕有精美纹饰。到了战国时青铜镜已经很流行,在汉、唐时则更加精美,不仅如此,唐宋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铜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和方形的制式,铸造出了带手柄镜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委角形、圆角方形、亚字形、云板形、葵花形等铜镜。

  

  至于宋代受祟古风尚的影响,铸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钟形铜镜,更具时代风格。近日,杭州尊慧征集到一款古老的青铜葵花镜,此镜直径为16cm,圆钮,六瓣葵花形,因年代久远,此青铜葵花镜上布满铜绿及被氧化的痕迹,但这也证明此镜之年代古远却为青铜所制。据悉,古代青铜镜除了起照容整装的作用,还被用来装饰、馈赠、祈求吉福以至传达情谊。

  在中国古代,铜镜的大小也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型铜镜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它们均小巧轻薄,用绹绳系于腰间,随身携带。中型铜镜尺寸在10厘米~39.4厘米,正如尊慧征集到的此青铜古镜,它厚重精美,使用时或悬挂在墙壁上,或置于镜台上,用毕还有考究的镜奁存放。需知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所以古人对待铜镜,一般是珍而重之的。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首先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著名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最为著名。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

  首先从纹饰上来看,多选用来自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如牡丹、菊花、桃花、缠枝花、双鱼纹、鸟兽纹、双龙纹、双凤纹、山水人物、亭台楼阁、神仙故事等,都是最常见的图案。如清宫旧藏器“莲花飞蝶镜”,环绕镜钮饰一周圆点纹,外围缀以三朵莲花,间饰三只蝴蝶,极具图案化。此类铜镜洛阳附近出土较多。再如“龟鹤仙人镜”,元宝形钮,钮侧有长须仙人端坐,饰背光。钮另一侧是童子献寿图案。钮上有飞鹤,钮下饰龟和花草。纹饰间空白较大,铸造也粗糙。此类镜与出土器比较,1974年浙江衢州市龙游公社出土一面菱花镜与之纹饰相同(《浙江出土铜镜》147);《岩窟藏镜》四·29与此镜图案相同,但纹饰左右相反,据称系“宋金时期山东东南路修公路时出土”;另《四川省出土铜镜》也载有两面,一为重庆出土,一为绵阳出土。

  其次从器形来看,出现了手柄镜,如旧藏的“长柄仙人镜”。此类镜图片出版较多,目前仿造的也多,但仿造者常将镜身与手柄一次性浑铸,不得要领。还有一种短柄的铜镜,柄上部有镜托,柄下部有穿系孔,镜身图案是一个大大的“”字纹,周围饰龟、鱼纹。此类短柄镜图片很少出版,目前未见仿造。除手柄镜外,镜身的形状也有变化,如亚字形、桃形、葵花形、钟鼎形、瓶形、方形、长方形等。另外,金石学在宋代兴起,好古、仿古蔚然成风,所以此阶段还出现了一些仿古镜,如仿汉镜、仿唐镜等。

  最后,铭文内容有了很大变化,这也是宋代铜镜上最显著的特点。当时镜背流行题著铸镜者的字号、工匠姓氏、作坊所在地等字样。同时,一些颇具盛名的作坊为防假冒,还要在镜背标明具体的街巷地点和宣传精工制造的广告。如“湖州真石家无比炼铜(照)子”、“湖州仪凤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照子记”、“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等。其中最为常见、保存至今数量最大的是湖州镜。如宫中旧藏的“湖州镜”,左右各饰一长方铭文印记,分别为“湖州符十真炼铜照子记”和“每两一百文”。此类镜出土、发表都非常多,多作“石家”,系南宋时期物。

  总之,宋代铜镜因多实用于生活,镜体比较轻薄,镜钮小或无钮。纹饰民俗化特点显著。也因多为民间私铸,质量参差不齐。

  首先从纹饰上来看,多选用来自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如牡丹、菊花、桃花、缠枝花、双鱼纹、鸟兽纹、双龙纹、双凤纹、山水人物、亭台楼阁、神 仙故事等,都是最常见的图案。如清宫旧藏器“莲花飞蝶镜”,环绕镜钮饰一周圆点纹,外围缀以三朵莲花,间饰三只蝴蝶,极具图案化。此类铜镜洛阳附近出土较 多。再如“龟鹤仙人镜”,元宝形钮,钮侧有长须仙人端坐,饰背光。钮另一侧是童子献寿图案。钮上有飞鹤,钮下饰龟和花草。纹饰间空白较大,铸造也粗糙。此 类镜与出土器比较,1974年浙江衢州市龙游公社出土一面菱花镜与之纹饰相同(《浙江出土铜镜》147);《岩窟藏镜》四·29与此镜图案相同,但纹饰左 右相反,据称系 “宋金时期山东东南路修公路时出土”;另《四川省出土铜镜》也载有两面,一为重庆出土,一为绵阳出土。

  青铜镜价值认可度仍处低谷

  古时候,如果出土了这些青铜器,“在当地都会认为是出宝了,要做一个祭祀仪式。经常在一个铜器上看到这样的记载,买这个花了1500两白银,买那个花了3000两白银,按照当时的价格来换算,很多都比现在交易的价格要贵。”赵春安解释说,这些青铜器,基本上都是皇室贵族留下的文物。“夏商周时期铭文记载,一般是立功以后得了50贝或者几百贝的奖励,来做成青铜制品,为的是保佑自己,保佑子孙。”在西方,最得到认可的也是中国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结晶。”

  经赵会长介绍才知道,铜镜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已经远远超过了瓷器的制作。“先设计纹饰图案,现在尚不完全清楚是用泥、石材还是其他材质做模,有了模子以后再拿土胚打制泥范,之后再风干一两个月,烧制成陶范,然后用配伍好比例的青铜液进行浇铸,最后做后期加工打磨。”一直到秦汉之后,青铜器逐渐被一些陶器所代替了,但是镜子是没有替代品的,所以一些古老的工艺都延续到铜镜上,做得也越来越精细,一度达到了青铜之巅。

  

  从青铜镜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来看,还完全没有达到真正的市场价值,“现在青铜镜最高的记录也就1000多万、几百万而已,与几个多亿的字画和瓷器的市场价格是没法比的,连小门类的天珠都已经超过亿元了,所以说青铜镜的升值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赵春安认为青铜器的价值被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宣传较少。“因为大部分的青铜器都是从墓地出土的,怕是价格提升后引起大量的盗墓行为,所以在拍卖上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他遗憾地提到,钱币铜镜的拍卖数据只占整个拍卖市场份额的3.5%,跟那些字画没法比。“艺术品的增长都会有一个规律,比如字画,上拍早,价格幅度上涨也快。与股票一样,钱币在前几年就已经走了三浪上升,青铜佛像在2012年春拍时才有起色,现在正走在三浪的阶段,而铜镜则刚走了一浪,现在回调,正处在平稳筑底二浪段。”赵春安认为,等过一段之后,随着一些精美铜镜的出现,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上涨。“未来,如果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回暖,这个调整时间会快一点。”另外,他还提醒到,在这个调整阶段,藏家是不可以坐等的,“对一些真正好的东西,要率先启动。就像是60年代买邮票,70年代买钱币,80年代买字画,90年代买一些瓷器和杂项,现在是该买一些铜镜了。”

  28日上午,位于高新区丈八二路附近的西安市大唐铜镜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青铜镜博物馆。

  馆内展有300多面珍贵铜镜。明代的“长命富贵”、“五子登科”、“状元及第”,清代的“双喜”、“清闲”铭文铜镜等均为镜中臻品。博物馆将免费向广大游客开放,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10:00~16:30,有兴趣的读者可前往观赏。

  铸造技术精巧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细腻精美的楼空花纹铜镜。这种铜镜是采用分铸的方法,把镜面和镜背纹饰分别铸造,再夹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铜镜,战国以后就基本绝迹了。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对宫内收藏的古镜正面多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重新鉴容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古镜面就采用了复合的方法,重新铸一镜面,研磨好后,再粘附在古镜正面。当然这种复合镜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合镜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我国古代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对冶炼和铸造铜镜的技艺不断地进行总结。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是铸镜的合剂。这篇宝贵的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但应该说也包含了商周以来青铜器铸造经验的总结。

  

  战国以后,工匠们更是不断探索、实验。根据近代学者们化学分析,各种铜镜的合金成分,因其出产地域和时代的不同,铜和锡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异。从战国开始,铜镜合金中普遍含有铅。铅加入合金后,使铜镜铸造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铅使得合金溶液在铸范中环流得特别良好;铅可使铸出品的表面异常匀整;可以利用铅在凝冷时不会收缩的特性,使铸造出来的镜背花纹特别整齐清晰;铅可以减少铜、锡合金溶解时极易发生的气泡,避免砂眼等毛病的产生。

  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磨镜在从前是一种专门职业,和磨刀剪的工匠们一样。操这项职业的人,手里拿着长约5寸、阔2寸5分的几块铁片,好像拍板的模样,沿街敲打着,妇女们听见后,即可出来磨镜,这叫做“惊闺”(见《事物原始》)。古代绘画作品上就有描绘这一景况的:画中磨镜者蹲在地上俯身于磨镜石上磨擦铜镜,一妇人手捧铜镜立于一旁等候。1982年7月,在四川彭山县亭子坡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磨镜砖。砖为细泥灰陶质,呈圆形,直径26厘米,厚3厘米,磨面光滑平整。据发掘报告称,出土时砖的磨面上尚残留有少许墨色粉末及水银细粒,砖背面凿有由外到里的三条方向相同的弧形斜面棱槽,长7厘米~9.厘米,宽6厘米~7厘米(《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0)

相关推荐

  • 铜境到底有多珍贵?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用具.大家在电视剧中也常看到古代女人在镜子面前装扮的场景,所以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玻璃镜的出现并逐渐普及,铜镜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我们便把铜镜当做一种精美的工 ...

  • 古琴音药丨调理脾胃,改善气色,历史上最著名的古琴曲《流水》

    古琴音药丨调理脾胃,改善气色,历史上最著名的古琴曲《流水》

  • 史上最全的国外珠宝鉴定证书介绍和官网合集,吐血整理,推荐收藏

    珠宝匠第629篇原创走心科普 看过我们之前介绍的珠宝鉴定证书系列科普,很多小伙伴对国内证书的判断有了一些心得.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喜欢彩宝的小伙伴,经常见到各种国际证书,各种英文缩写令人眼花缭乱. ...

  • 史上最全的国外珠宝鉴定证书介绍和官网合集(下)

    珠宝匠第634篇原创走心科普 在上篇里,我们介绍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鉴定机构,今天来看看离我们更近的,国内买彩宝最经常看到的,亚洲珠宝鉴定机构们. 泰国盛产宝石,曼谷又是全球的彩色宝石交易中心之一 ...

  • 历史上最全的慢性咽炎特效方汇总

    慢性咽炎特效方在老名医处偶得一慢性咽炎方,后发现作用奇好,现于大家共享: 元胡9g 陈皮9g 合欢皮12g 女贞子12g 夜交藤12g 水煎早晚各付一次.连服十天.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 ...

  • 历史上最全的有毒中药

    很多人以为中草药毒性小,或者无毒,其实大错特错.很多中药,只需要几毫克就能致人死地. 是药三分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毒中药材72种,其中大毒10种,有毒38 种,小毒24种.有毒 ...

  • 石泉古城,探寻历史上辉煌一度的古庸国

    言泊远七律·石泉古城(<石泉古城,探寻历史上辉煌一度的古庸国>)(中华新韵)云峰拱护旧桃源,汉水潺潺映碧蓝.黛瓦笼荫知岁月,青砖砌壁固城垣.庸国故事来千载,秦后风情赋百篇.一曲皮黄吟古韵, ...

  • 历史上最全的口腔医嘱,必须收藏!

    作为医生,经常在患者完成治疗以后,我会口头叮嘱他们一些口腔治疗后注意事项.今天,日常收集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了一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 1 拔牙 拔牙是口腔科最常用的治疗技术.因拔牙可造成局部组织的损 ...

  • 历史上最有名的古琴曲,名曲中的名曲,余音绕梁,不愧为千古绝唱

    历史上最有名的古琴曲,名曲中的名曲,余音绕梁,不愧为千古绝唱

  • 你听说过历史上的全裸奥运会吗?

    [你听说过历史上的全裸奥运会吗?]古代奥运会时期,运动员都是全裸体参赛.但其实在最初几届奥运会上,运动员并非裸体参加比赛.传说在最初的几届奥林匹克竞技会上,选手在比赛时于腰上束一种叫做"兜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