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如何让孩子的生命不仅轻盈,而且丰盈?

随着《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双减”政策在黑龙江正式落地。可以说,学生、家长、校长、老师、教培从业者……每一个教育局中人都面临着新的转型、新的考题。我由衷地希望,“双减”政策能够让我们这片黑土地上的孩子们,真正健康、快乐、轻松地成长,让孩子更像孩子,让教育回归教育。

首先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明晰一点,“双减”不是放羊,不是任由孩子野蛮生长,它其实对于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我看来,“双减”的同时,还要做好四个“加法”。

一个“加法”是教育质量的加法,老师和家长要更加注重孩子们对于课堂教育的高效理解吸收,比起之前的“填鸭式”教育,更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尤其是教会孩子思考的方法,就像有人说过的,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另一个“加法”是素质教育的加法,但我也不赞同家长们立刻就给孩子报上各种兴趣班,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又填得满满的。如果说,课堂上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变得像速生鸡一样,被催熟却吸收不到多少营养;那么,很多兴趣班的所谓素质教育,其实是把孩子培养成《病梅馆记》中的“病梅”,很多都是按照家长的意志扭曲成长。我们家长要明白一点,孩子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兴趣,我们要做的,就是多给他们创造接触的机会,而不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头上。这样的素质教育才会更有效,因为那是孩子自己找到的方向。

还有一个“加法”,就是要加强爱与美的教育,让孩子在课业放松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生活,感受身边的人,乃至虫鱼草木……从中体会到美,并学会爱,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跟这个世界,也会跟自己的内心温柔相处。否则的话,就算考上清华北大,也可能会成为像吴谢宇那样性格扭曲的弑母怪胎,或者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可能连精致都谈不上,就是一个庸碌麻木的空壳。

最重要的一个“加法”,我们还要赋予和教给孩子学习的意义,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话说:“没有意义感的学习,是无效学习;没有意义感的课堂,是不道德的课堂。”如果孩子找不到学习的意义,那么学习之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苦差事,学前,望而却步;学中,如同嚼蜡;学后,全抛脑后。但如果孩子明晰了学习的意义,他就会自己找到动力、找到方向,化被动为主动,从消极到积极,虽苦海泛舟,仍乐在其中。

归根结底,我们要弄明白,教育的本质是成功还是成长?成功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成长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我们要让孩子真正地意识到:“成功并非结局,失败亦非末日。唯有持续前进,才是真正的成功。”(温斯顿·丘吉尔语),当然,在持续前进前面,还要加上一个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无论成长还是成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向幸福。

总之,“双减”之后,我们的学校和家长,要把更多的精力和任务,投入到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关注上去,让孩子们的生活和生命,从此,不仅轻盈,而且丰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