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数量庞大,为何战斗力却那么差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明朝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很厉害。大明王朝曾横扫漠北,降越南败荷兰,军事力量是非常强盛的。鼎盛时期的明军足足有二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军队。不过,虽然明军的战果辉煌、数量庞大,但实际上明军的战斗力很差,否则也不至于让倭寇肆虐东南。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明军数量庞大,为何战斗力却那么差?

其实,明军战斗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和明朝实行的坑爹军制“都司卫所制”有关。明朝建国初期,由于军队编制相对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队伍编制非常杂乱,战斗力也参差不齐,指挥调动非常不方便。为了把这些军队整合起来,朱元璋和他的高参刘基搞了一个创举,发明了都司卫所制度。所谓的都司卫所制度,实际上就是军区制度。都司是大军区,卫所是小军区。都司管着卫所,卫所驻扎在地方,统辖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士兵等军民合一的军户。军户由军人和家庭成员组成,只要你是军户,你家全都是军户,就连你的后代也是军户。也就是说,只要你当兵,你家世代都得当兵。因此,随着军户家庭的繁衍,军户数量越来越多,明军的数量也急剧膨胀。不过,虽然明军数量疯狂膨胀,但明军的战斗力却没有提升。

卫所的士兵战时为兵,平时为农,朝廷一声令下就能动员上百万军队。这在建国初期效果非常明显,因为经过长期的征战,由于大量军人被编入军户,军户的战斗力很强。同时,由于军户实行屯田制,所以军户平时不用国家掏钱供养,这就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在明初,卫所制的的确确是一项好政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就改变了。因为这种军制有个非常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如果长时间不打仗,军户就一直是农民,变不成兵了。所以,明朝中后期,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极差,很多军官成了闲汉甚至地痞流氓,而士兵也只会种地而不会打仗。有的士兵甚至被派去给贵族大官们种地当长工。更严重的是由于土地越来越少,军户人数越来越多,军户负担沉重,逃亡现象非常严重。土木堡之变后,由于明军主力损失殆尽,军户制已名存实亡,剩下的军户几乎不能打仗,全都是混饭的。

正是因为卫所军队腐烂不堪重用,所以戚继光才跑到义乌自行募兵,用脱产的职业军人来取代卫所的屯田兵。不过募兵制虽然大大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甚至成为了挽救大明危局及军事危机的唯一途经。但由于募兵制太费钱,所以募兵制的范围很小,而且募兵将领多靠自己筹募军费,所以募兵制起到的作用很小,只能应付一时之急。更严重的是,大明政府对将领们自行组建的军队非常不放心,所以将领们不是被杀就是被罢免,比如戚继光。所以明朝军队战斗力不强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这也是庞大的明军屡屡败给农民军和后金军队的一个重要原因。到明末,偌大的大明帝国,虽空有数百万军队,但却无兵可用。如果不是孙袁等人招募边民组建了关宁军、毛文龙招募辽东流民组建了东江军,凭着大明只会种地的卫所兵,估计清军早就入主中原了。如果大明早点实行募兵制,也不会落得被数万八旗夺了天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