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古诗词
作者 | 焦子宇
来源 | 深圳特区报
编者按: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丰富的情感记录。得益于寄托精神追求、承载诗情和诗心的特点,古典诗词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当今,人们不断创新古典诗词的传承方式,把古老诗词与鲜活的当下情感结合起来,让诗词热持续升温。针对如何保持纯粹诗心、写出融入生活体验的作品,日前,记者采访了诗人、深圳大学副教授徐晋如和深圳诗人夏双刃,二位刚被聘为深圳清华校友金秋诗文曲会的学术顾问,他们从颂诗、作诗的角度,阐述了诗词教育的意义。
诗人徐晋如:入古求雅,传播诗词种子
在位于梅林的秦汉胡同国学书院,记者见到了诗人、深圳大学副教授徐晋如。
他身着一件简约朴素的唐装端坐桌前,正用毛笔书写,身后书架上、旁边茶桌上堆满的书,让这间诗教工作室透着一股诗香。
徐晋如1994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96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年,他跳过硕士阶段,直接考取中山大学古文献学博士。
如今,写诗已成为他生活的必需品,而践行诗教则成了他的责任。
在他眼中,诗人或许是天生的,但“写诗的人”可以培养。
为何学:诗词是情感的体操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人格。
“人必真诚方可写出好诗,学诗词乃是为了体验以及表达情感之真。”徐晋如对记者说道。
首先,他认为,学诗词对心灵最有益。
“学诗词首先会让你成为一个真诚不妄的人。一个人如果乏诚欠真,对自己、对世界都苟且了事,写不出好的诗词作品。历史上的诗词大家,无不秉其忠厚之心,才能成就其文学的不朽。学诗词的过程,就是操练情感的过程,让人去其鄙吝,成其忠厚。诗词都要求雅求美,不主张偏激暴戾,学诗词的人也就必然趋向于温柔敦厚的性情。”
其次,他表示,学诗词可以训练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易于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古人所谓的'诗家语’,其实就是最精切、最美丽也最活泼的语言,学写诗词,是要求自己追求'诗家语’,这必然会让人思维更活泼,语言更精炼。”
在他看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诗词是情感的体操。
“诗词人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即'以吾言写吾心’。在表达内容上,则是'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怎么学:入古求雅培养诗意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实践。
徐晋如认为,一个能写好诗的人,就能够写出古雅诗词作品。而要达到古雅境界,并不需要特别的天赋,而是修养之力。
谈及如何学,他表示,研习正确步骤,即先操练情感即可。
“凭藉修养,达成古雅,这就是中国古人作出好诗好词的最大的秘密。”
因此,徐晋如主张“先入古,求古雅”。
“很多初学者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认为自己写的诗词一字移动不得,而忘记了只有学好诗词,才能借助诗词更好地抒情达意。又有很多诗词爱好者,不肯从熏模学练的功夫做起,不愿或懒得摹拟名作,写得再多,也不过是机械地重复自己,就像书法不入帖,写字再多,也不过是在重复自己错误的书写习惯罢了。”他认为,只有在入古的过程中,平仄格律、赋比兴、用典才会得到体验,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习惯中,最终实现雅俗共赏。
如何传:注重创作实践,以诗教课普及
面对“是否只要多背诵一些诗词,就是学习诗词”的质疑,徐晋如的回答斩钉截铁:“绝对不是。”
在他看来,任何学问,都必须要进入到实践层面,才算是真能学得通透。
为此,相较于诗歌赏析,他的诗教课更注重创作。
“读是为了写得更好,写是为了读出佳美绵长之味,这才能真地懂得诗词,让诗词滋养生命。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思’应该念第四声,表示悲伤,这与《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一致,这源于对格律的敏感。”徐晋如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写诗,写的也越来越好,字句间透着真诚的敬意,很有'诗味’。”
全国古诗词教育到了什么程度,人们对古诗词教育的接受程度如何?
徐晋如认为,中国的传统——一切学问都要注重实践,没有实践只学理论是不行的,但是开诗词写作课的学校很少。
在徐晋如看来,大部分人喜欢诗词还仅停留在因某一句具体诗词而感动环节,并不是真正喜欢作诗。
“大学中文系应更重视教授学生创作诗词,尤其是古诗文创作,因为只记住文学史是没用的,要读作品,要实践。我在深圳大学开了诗词写作与吟诵,就是想让学生学好、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坚定的爱国信仰。”徐晋如说。
采访中,他还给记者现场唱起了《长生殿》,在婉转起伏的声调中,诉说着当时诗人厚重的家国情怀。
据了解,除周三为学生上课外,每周日,徐晋如还会在诗教工作室跟朋友唱唱京剧。
为更好地推广诗教,他更是将教学途径瞄准了短平快的直播。“在网络上,我收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我希望通过他们来播撒诗教的种子,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写诗。”
诗人夏双刃:学格律,学典故,然后创作
与徐晋如的观点一致,在接受采访时,夏双刃也表示,鉴赏诗词只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实践创作才是学习写诗的正确门径。
“写诗能让人沉着冷静有气质,是一种人格修炼的过程,好的诗词出自内心深处的沉淀。”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是诗词传播与传承的重心所在。
在夏双刃看来,诗词之所以诵读流传千载,不仅仅是因为后人会背,更重要的是前人写出来的文字能与后人进行情感碰撞,提升修为。
当谈及如何学写诗时,夏双刃说道:“我认为,在学校不能只学专业性的东西,更要学习修炼人格的东西。而学生只习得欣赏是无法体会诗的精粹的,必须要写要练。”除在校园里接受专业训练,他认为,网络直播也是很好的诗教平台。
“在刚流行逛论坛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在网络上写诗,评论里开始惊现高手点评。虽然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但那些高手就是'老师’,大家看到他的点评便会不自然地跟着学习,跟着实践,示范效应就出来了。”夏双刃说。
古典诗词与现代传播媒介的融合,让诗词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悠远意境。
丰富的文化视听产品更能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展现诗词经典,推动诗词文化传承,让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学写诗的门槛比较低,但写好很难,其最大的难处在于背格律书,今韵古韵等。我建议,可以先学格律、再学典故,慢慢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味’,才能浓缩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