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十年代以来的京剧大武生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四功,“打”即是武生、武行的简称。京剧武生行随着京剧发展,是渐由老(小)生行分化出来而产生的独立行当,嗣后才又有武旦、武净、武丑。清末民初,自、出现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三大武生流派始,又有第二代楊小楼、尚和玉、盖叫天的三大武生流派,他们及其各自传承的弟子,都为繁荣京剧的灿烂辉煌作了不小贡献。

五十年代以来至六十年代末,京剧武戏及武生,承接了四十年代的鼎盛,涌现出不少的著名京剧大武生。如尚活跃在舞台的有老一代盖叫天,以及红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尚在演出的名武生孙毓堃,唐韵笙,李万春;上海仿“四大老生”而评出的“四大武生”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王金璐;也有颇负盛名的张世麟、梁慧超、楊盛春等等,都是大武生中的佼佼者。当然短打武生中还有如郑法祥、张翼鹏、张云溪、小王桂卿、郭玉昆、贺玉钦等等名家,都是各领风骚、各树一帜。

对上述各大武生先贤,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下並无资格点评,但作为有幸目睹过几位艺术大家的演出的观众,追忆一下先贤,以表崇敬缅怀之心。

盖叫天老先生技艺了得,在京剧武生“楊、尚、盖”三派中独占一席,自是有目共睹,身段漂亮,造形优美,开打利落,全具大家风范,长靠短打无一不精,不愧一代宗师!其传人有张翼鹏张二鹏和小盖叫天,李少春、张云溪也属参师弟子。其代表剧目《一箭仇》《洗浮山》《武松》各出,等等。盖老先生武艺精到帅美,但惜其短于歌唱;

李万春先生,幼功不凡,享名甚早,10岁许即红遍京津沪汉,长靠短打也是精到,但相对而言其猴戏、关戏则胜过其大武生戏,武松戏有自己的个性化艺术。其代表剧目有《大闹天宫》《古城会》《全本武松》《八大拿》等。但其长靠大武生戏虽受教于楊派,但惜其表演被评为“杂”而不“纯”;

高盛麟先生,幼入富连成,功底磁实,先从丁永利下挂,后入楊门得楊小楼亲灸,被业内誉为楊派大武生典范,在台上表演,极具大将风度,且举手投足,走边开打,边式帅美,艺兼南北,文武全能。更融楊、盖、麒、林等各家之长为己用,並具嘹亮武生嗓,其关戏更独具个性化艺术。其自成一家而位列四大武生之首。其代表剧目有《铁笼山》《挑华车》《关羽走麦城》《独木关》《一箭仇》《洗浮山》等。但惜其短打戏不如长靠和箭衣戏;

李少春先生,京剧难得之杰出人材,文宗余,武宗楊,成名也甚早。其代表作野猪林更显其唱做念打综合技艺无出其右,在武生中,长靠,短打,猴戏,关戏皆出类拨萃,文戏中满挂余味,真正的文武全才!但惜其在长靠武生戏表演中偏“瘟”,所以历来有李“学余不如孟、学楊不如高”之评。其武戏代表剧目有《长坂坡》《野猪林》《响马传》《闹天宫》等等;

厉慧良先生,出身厉家班,从小即露头角,潜心学艺,聪明过人,有超群绝逸之能,其大武生宗楊但不呢于楊,有自己的独创技巧和俏头,亦能艺兼文武,颇受观众欢迎。其大武生戏以技胜艺,其代表作为《钟馗嫁妹》《长坂坡》《拿高登》等,惜其大武生戏表演时有过“燥”之评;

王金璐,出身中华戏挍,初学马派老生,后嗓败,改行武生並拜丁永利之名下学艺,在上海继周信芳李玉茹之后挂三牌武生。受伤前演戏中规中矩,可圈可点,但中年后无武生嗓,调西安后又在舞台上摔重伤,个性化表演特色不甚明显。其代表剧目《七侠五义》等。晚年尚能再作冯妇,当年在四大武生中得列末座,但晚年在各大武生中以高寿中拨得头筹。

(0)

相关推荐

  • 浅谈大武生之王金璐

    五十年代中,被评为"高李厉王"四大武生之王金璐先生,还是有真玩艺的. 王先生生于1920年,少入中华戏校,排在"金"字科(本应排为和字科,因王和璐没王金璐响亮, ...

  • 我所知道的李少春

    李少春,一个几乎被神化了的名字.提起他,没有一个京剧人不竖起大拇指.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父母讲李少春先生的故事.李少春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李神仙".这个名号在京剧界恐怕也只有他一人 ...

  • 江南“活武松”

    张翼鹏的美猴王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极端仇恨日本帝国主义.张翼鹏演出<八大锤>.<锤震金蝉子>,宣扬爱国主义.反抗外业侵略,惹怒了日寇.当时奉天由 ...

  •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六)武生

    武生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武生与武小生不同,小生一般是不挂髯口的,而武生有的是挂髯口的. 武生分成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身穿靠,头戴盔,穿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 ...

  • 【往事】京剧大师青海收徒记

    马连良.张君秋.盖叫天.吴素秋,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家.他们通过口传心授教徒弟的方式,薪火相传,使京剧表演艺术绵延发展,后继有人.当年的青海省京剧团里,就有他们的弟子. 王萍向吴素秋学戏 马连良张君秋收 ...

  • 京剧名家五十年代文艺四级以上不完全名单

    文革前京剧名角的工资级别(本人掌握资料不全,肯定有不准之处,敬请看时海涵). 文艺一级: 梅兰芳(北京) 旦角: 程砚秋(北京) 旦角: 尚小云(陕西) 旦角: 荀慧生(北京) 旦角: 马连良(北京) ...

  • 五十年代的记忆

    让人脸红的照片 北京大妈有话要说 2021.05.08  土豆微信 今天的人们回头审视历史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虽然当时生活水平并不高,但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生活中蕴藏的情趣 ...

  •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首次公开,建议每位50后都看看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首次公开,建议每位50后都看看

  • 五十年代的记忆,让人脸红的照片

    今天的人们回头审视历史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虽然当时生活水平并不高,但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生活中蕴藏的情趣,而那时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的童年记忆. 第一套人民币:1948.1 ...

  • 浅谈清代十帝时期瓷器特点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 ...

  • 上世纪五十年代老北京街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老北京街景。

  •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

    这篇<五戒研究>,原载于<正信>杂志1932年第1卷第13期(9月20日出版).该杂志为半月刊,由汉口佛教正信会发行,刊名乃太虚大师亲自题写.当时太虚大师于武昌佛学院的旧址上成 ...

  • 岗托印象 五十年代母亲在西藏昌都解委会大院难忘的岁月

    [编者按]值此西南军区十八军胜利进藏70周年暨西藏昌都解放70周年之际,我与耄耋之年的母亲怀着对进藏英雄们无比崇敬的心情撰写此文,深切缅怀那些为了西藏的解放.建设.守卫而献出宝贵生命.献出青春年华.献 ...

  •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上下集)

    名     称:<生于五十年代> 集     数:2 产     地: 中国大陆 总 导 演: 叶 晶 类     别: 社会 剧情简介 对于中国人来说,二十世纪的第五十个年头,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