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无人敢守,只有他挺身而出,城破后隐居30多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大屠杀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不管怎么说都不为过。但是,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民间,对当年保卫南京的最高指挥官却很少有痛加指责的,这个现象很值得讨论。
这位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名叫唐生智,湖南东安县人。
今天的人提起唐生智这个名字,除了南京保卫战,就很陌生了,但实际上,在民国时期,至少在1938年之前,唐生智的大名无人不知,地位也跟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不相上下。
1935年国民政府曾授予九个人一级上将的军衔,相当于1955年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其中就有唐生智。
北伐时期,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但实际上的前敌总指挥就是唐生智。北伐军共包括八个军,军长分别为何应钦、李济深、程潜、李宗仁等人,都是国民党的顶级大佬,而唐生智,则是前敌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
当然,唐生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战,还要数南京保卫战。
当时的唐生智,正担任国民政府军事训练总监,兼军法执行总监,按理说,当时名将如云,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一个军事训练总监来保卫南京,但是在日军大军压境之下,包括李宗仁等更应该担起责任的名将们,却都有不同的考虑,没有人站出来。
就在蒋介石失望透顶的时候,唐生智站了起来,说:“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也没有想到他会站出来,就问他有没有把握,唐生智回答:“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本人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蒋介石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南京城防司令。
南京保卫战的意义已无需多说,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催人泪下的悲壮时刻——
守卫南京水西门的是第51师153旅306团,在日军重火力的猛攻下,守军眼看抵敌不住,某排排长找到团长邱维达,申请组织敢死队。邱维达望着这个排衣衫褴褛但神情坚定的将士们,问:“你们知道当敢死队意味着什么吗?”将士们齐声回答:“死!”邱维达热泪盈眶,大声喊道:“是以死报国!”全排将士子弹上膛,刺刀上枪,列队出发,再也没有回来……
高致嵩的第264旅负责防守雨花台左翼。战前,高致嵩召集部队,说:“弟兄们,世上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就是亡国的苦不能吃!亡国奴的罪不能受!现在日军来了,谁不抵抗,谁就是犯了亡国罪。弟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跟侵略者拼到底!”1937年12月12日,高致嵩见胜利无望,命剩下的几百人将全部手榴弹集中起来,在日军冲进来时,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南京沦陷后,教导总队作战参谋刘庸诚带着一个传令兵来到江边,四处寻找船只渡河。江边有很多散兵游勇,都在寻找船只,刘庸诚不小心跟一个士兵撞了一下,那个士兵满眼冒火,但他没有看刘庸诚,而是冲后面的五个战友叫道:“这跑得也太窝囊了!都是当兵的,我们怕过谁!不跑了,不怕死的都跟我回去,小日本儿也不是三头六臂,大不了跟他们一命抵一命,也比这么窝囊地跑痛快!”
装甲兵步兵炮教导队第2营军需官刘树芃,带着几个残余的士兵在下关登船撤退。因为船太小,几辆战车无法运走,刘树芃就下令炸掉。这时,两个汽车兵和两个坦克兵跳下船,说,我们不走了,留在这打鬼子。刘树芃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的任务是撤退。四个士兵说,现在就有鬼子打,为什么还要等以后?战车上还有武器,不能白白炸掉!刘树芃无奈,说,你们排长呢,我跟他说。四个士兵说,谁说也没用,我们自己负责!说完,跳上战车,向黑暗里开去……
南京守军撤退时,因没有统一指挥,且渡江工具缺乏,再加上日军四处掩杀,各部乱成一团。南京要塞守备营3连连长魏振邦四处寻找都找不到部队,只得独自游泳过江。上岸后,遇见了排长路平,两人望着江对岸的惨状,抱头痛哭,魏振邦嘶吼道:“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没打过这种窝囊仗!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撤退下来,算什么!”说完,仰天长啸,举枪自杀。
……
好了,不能多说了,眼泪都流下来了。
南京保卫战的惨痛,其实更多的是蒋介石瞻前顾后的犹豫所致,但唐生智作为南京城防司令,也自觉无颜再见世人,便辞去了高官厚禄,回到老家面壁谢罪。
在隐居期间,唐生智潜心研究学问,后来又变卖家产,创办了耀祥书院,倾其所有来培养家乡子弟,造福乡里。此后的几年中,蒋介石多次邀请他重新出山,都被他拒绝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起内战,唐生智虽然与蒋介石有旧,但也旗帜鲜明地反对他的行为,并在1949年8月率领湖南各界人士通电起义。
1961年底,唐生智病重住院,陈毅元帅还亲自去看望他,说:“孟潇先生,你够朋友,国民党一级上将里面,只有你没和我们红军、解放军打过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