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已成往事
最近,经闻两位同事父母的噩耗,逝去的亲人皆为六十出头,一个脑溢血,一个是心梗。
按理来说,六十多岁应该是人生比较愉悦的年龄段,退休之后,身体还算结实,经济条件还足以支撑自己做很多自己想着的事,假如不替子女照顾下一代,这时候真的是游天大神。可明天和意外随时都在交替着最快出现。
今天拿到体检报告,以前有的毛病继续存在,以前闻所未闻的征兆,开始在身上一个又一个爆发,好在医生也算客观,体检报告上说,这都是岁月自然留下的痕迹。人真的很脆弱,一边对自己的年龄还稀里糊涂,一边被无情地告知老之将至。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那些中年员工,感觉他们离死亡比离我们更近,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他们还没有现在的我大。有时候我想,现在入职的年轻人,看到我们这些大叔,是不是也如此认为呢?
看到我们满脸的褶子,或者是稀稀拉拉的白发,会不会同情地看着我们?
年纪大了,其实也有不少好处,比如,以前年轻时拍过的,一直不愿意看的照片,现在翻出来,每张都是那么的精神,看着充满阳光和活力的自己,那种幸福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毕竟自己年轻过,也认真地享受过年轻。在单位里,看到年轻人,我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然后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小伙子”“小姑娘”,年轻人也许会觉得我是位和蔼的叔叔。
其实,年纪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都在遵循着生活规律,人生处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我们就永远是年轻的。
记得李商隐的诗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近人吴兆江对这句话略作改动,竟然得另一番意境“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到黄昏。”是的,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目标,也不是为了回忆既往,而是要好好地把握当下。
有段时间,我特别不喜欢北京的秋天,无论秋天的景色如何的美妙,秋天带来的都是萧飒的冬寒,我因为害怕冬天的到来。
现在观念有点变了,发现北京的秋天其实很长的,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蓝天下,金黄的银杏叶挂在空中,那种黄蓝搭配,简直就是最美妙的图画。走在路上,不时地有白果掉落到地上,“咔嚓”,行人的脚将一颗白果踩为酱泥,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臭味。
记得以前每到白果成熟的季节,都有老人拿着竹竿到街边的银杏树上去敲打白果,那时候,白果价格还是挺贵的,据说炒熟的白果能治很多病。在广东的时候,猪肚汤里都会放白果一起炖熟。
很多外地人秋天来北京都会慕名去香山看红叶,其实,北京秋天的美,好像不仅仅限于枫叶的红,而更多的是银杏的黄。大觉寺的银杏王,潭柘寺的千年银杏,戒台寺的银杏林,天坛、地坛、日坛、雍和宫的银杏大道,都是秋天最曼妙的景色。
对了,北京的秋天还应该有八大处,我曾经有位挚友,她说非常喜欢坐在八大处静静地看落日,以前她说到这段,我都感到异常的悲凉,现在,我也有点想去了,人生最精彩的还是设身处地,感知已经存在的美好。
当年轻已成往事,这不是坏事,起码我们还拥有最壮实的中年,趁着这个年纪,去做年轻时没有能力做的,做年老时没有精力去做的事。
西山的五彩斑斓假如能尽收眼底,绝对够寒冬时回忆一个季节,再以美好的心情迎接新春的到来。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