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人物:食神蔡澜

蔡澜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

1、7号幽默风趣,大概是九型中最好玩的性格型号了,既好玩,也“好”玩、会玩。

“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蔡澜在其个人微博上这样介绍自己,身为美食家,他毫不掩饰对吃的热爱。

2、7号时尚、爱美食。健康的7号用生命追求口腹之欲并且理直气壮,把美食当成终身爱好,研究得头头是道,成为“食神”。如果你想要尝尽各地美食,只需要一个当地的7号朋友做导游。

蔡澜是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蔡澜作为节目总顾问,蔡澜先生发表专栏文章,数尽天下美食,写成“死前必吃”清单。有情有味,看得人口水直流:

“在书店看到一本叫《 1,000 PLACES TO SEE BEFORE YOU DIE》,死前必游一千地的书,引起我写这篇死前必食的散文。

  人生做的事,没有比吃的次数更多。刷牙洗脸,一天最多两次,吃总要三餐。性爱和吃一比,更是少得可怜。

  除非你对食物一点兴趣也没有,爱吃的人就算有五十年懂得欣赏。早上两个菜,中午五个,晚上十个。十七道乘三百六十五,再乘五十,是个天文数字。

  鱼的种类无数,但是一生人非试不可的是河豚。当今有人研究出养殖没有毒的河豚,怕死可以由此入手。吃呀吃呀,你就会追求剧毒的。那种甜美,是不能以文字形容,非自己尝试不可,曾经有个出名的日本歌舞剧名演员吃河豚毒死,但死时是带着微笑的。”

3、健康的7号并不是简单的娱乐至死,是多面手,是走向爱阅读思考的渊博的5号。

蔡澜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说:

 “好导演要看书”

蔡澜从小爱看电影,读书时为了能看懂外文电影,他上午读中文学校、下午读英文学校。中学时已尝试写影评及散文,并被聘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挣了不少稿费。留学日本期间,他学习的也是电影制作。1957年,蔡澜得邵逸夫厚爱,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后又被派去韩国、台湾等地当监制。40年电影生涯中,他常驻各国,监制了大部分成龙在海外拍的戏。

那40年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电影不仅在东南亚有广阔的市场,甚至能卖到澳洲、非洲和北美洲,而巨大的资金回流又可以给电影制作充实新鲜血液,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随着盗版猖獗,这些市场一个个消失,“以前我说不要怕,翻版要2个小时,等有一天像印钞票一样印的时候,就要怕了,”蔡澜说,“果然这个年代来了,影碟翻版很容易,市场迅速萎缩了,所以香港电影转而和大陆合作,香港特色濒临灭绝。”

谈及目前大陆的电影产业,蔡澜认为虽然市场很大,好导演却屈指可数。“新导演文字功力很弱,没有好好看书,”他说,“拍电影一定要看资料,和很多导演聊天,他会说这场戏像美国的一场戏,这个特技像哈利波特,永远是二手形象,我们拍电影的时候是从文字变成银幕形象,现在资料多得很,还产生不出一个好的电影,应该怪谁呢?”

蔡澜很爱看书,“书是我人生最大的部分。”少年时代受父亲的影响,他阅读了不少现代作家的作品。据说,蔡澜父亲早年在南洋与著名作家郁达夫是对门的邻居,私交不错。

目前蔡澜始终保持惊人的阅读量,“如果一个写作人不喜欢看书,他就没资格做写作人,”他说。

4、7号随性简单,没有权威和等级观念,追求活在当下,有反叛精神。

                           他说:

“只爱美食不养生”

从事电影制作一晃40年,有一天蔡澜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是喜欢制作电影,而是喜欢看电影”,于是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拿起笔杆子,为报纸写食评。香港《东方日报》的评论专栏龙门阵、《明报》的副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壹周刊》创刊后,蔡澜每周供稿两篇,一篇杂文,一篇食评。

时下中国人最讲究养生,全世界公认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低脂低糖少吃动物油,而身为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的蔡澜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最无聊的一条健康意见就是“不吃猪油”,甚至将“健康秘诀七个字,抽烟喝酒不运动”这种反主流的生活方式写进书中。

对于年轻人爱用“吃货”自居,蔡澜更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将自己降得这么低呢?这个社会已经把人降得很低了,不必自己再低了,”他也称自己并不以美食家自居,而只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简简单单,人的生命和想法越简单越好,简单随性是我的人生哲学”,“任何规定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我从小就是叛逆的个性,让我做些平常人要做的东西,我最讨厌了”。

这种与生俱来的“简单随性”也体现在交朋友方面,蔡澜有一篇“如何识人”的文章近日在微博疯转,文中介绍了自己如何根据外貌、气质和语态去判断别人的为人。对于朋友,蔡澜秉持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如果和我不是一种人,和他们交往完全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5、7号对生命有最乐观的态度,常常比实际年龄年轻,也是最热情最懂得享受生活品质的生活家。

我喜欢他的文字,简单通透,说理明畅,所以就直接引用他的文章,请大家比较直观地了解健康的7号人物的心声。

蔡澜《不如任性过生活》

  没钱也能好好玩,不玩对不起自己

  生老病死,为必经过程。

  既然知道有这么四件事,还不快点去玩?

  玩,不需要有什么条件,看蚂蚁搬家也可以看个老半天。养条便宜金鱼、种盆不值钱的花,都可以玩个够。

  下棋、种花、养金鱼,都不必花太多钱,买一些让自己悦目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会太破费,绝对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物养志。

  “玩物养志?有什么不好?”冯康侯老师说,“能附庸风雅,更妙,现代的人就是不会玩,连风雅也不肯附。”

  教你怎么赚钱的专家多得是,打开报纸的财经版每天替你指导,事业成功的老板更会发表言论来晒命。书店中充满有钱佬的回忆录和传记,把所有的都看遍,也不见得会发达。

  还是教你怎么玩的书,更为好看,人类活到老死,不玩对不起自己。生命对我们并不公平,我们一生下来就哭,人生忧患识字始,长大后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有玩,才能得到心理平衡。

  我在内陆和友人谈起生活之道,经常的反应是:“你有钱,所以有条件培养种种兴趣,我们做不到。”

  一直强调的是兴趣与钱虽然有点关系,但是并非绝对。像种花养鱼,可由平凡的品种研究,所费不多。读书更是最佳兴趣,目前的书籍愈卖愈贵是事实,但绝非付不起的数目。而且,图书馆免费地等你。

  重复又重复地说,兴趣可以变为财富,一种东西研究到深入,就成专家,专家可以以新品种来换钱,至少也能写文章赚点稿费。

  钻了进去,以为自己知识很丰富时,哪知道已经有人研究得比自己还深,原来七八百年前已写过论说,便觉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做人也学会了谦虚。(三山:建议7号朋友熟读这段话,这是一个健康的7号人物走向5号的经验之谈。)

  逛书局,对我来说是一种人生乐事,是许多在网上购书的人不懂得的。

  书有香味吗?答案是肯定的。纸的味道来自树木,大自然的东西,多数是香的。逛书局,用手接触到书,挑到不喜欢的放回架上,看中的带回家去,多快乐!唯一的毛病,是书重得不得了。

  逛的意思,是有闲情。书店不能太大,慢慢欣赏,在里面留连上一小时,才叫逛。

  我们不会变得更老,我们只会变得更好。

  每一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大家都歌颂青春的无价: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啦啦啦啦!啊!千万别浪费它!

  但是每一个也只能中年一次,老年一次。人生每一个阶段都珍贵,何必妄自菲薄呢?

  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年轻时的我,我觉得我当年不够充实,鉴赏力不足,自大无知,缺点数之不尽。看以前的照片,只对自己高瘦的身材有点怀念,还有剩下的那点愤世嫉俗的忧郁。

  人类都会老,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老得顽固和老得懊恼就不值得活下去。我们有肉体年龄和精神年龄,家父说他50岁之后,生日便开始倒数,所以今年算起来才20岁。

  反而,看到生活刻板,不苟言笑,毫无嗜好的年轻人,他们才是真正老了。

  又老又胖的男人,很失礼吗?那是信心问题,不以财富衡量。家庭清贫,但衣着干净,不蓬头垢发,黑西装上没有头皮,指甲修得整齐,是对自己的尊重,别人看见也舒服,与胖和瘦无关。

  嫌自己又老又胖的男人,和一天到晚想去整容的女人一样可笑。闲时散散步,看看花,足够矣。管他人的娘!

  人生必经之路,迟早到来。等它来临时,不如做好准备,享受它的宁静。

  人总得向自然学习,最好临终之前,发出花香。

  自觉守旧,但与青年人相聚时,发现有了代沟:我要在工作时拼命,我要在休息时狂舞。他们却要将二者混一,并引证种种哲学。我只感到他们老成,我较年轻。穿着牛仔裤,满脸胡须的怪物,也在先进的领土上证明能在商业社会生存。只要有一份真。

  年纪大了,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尽量地少说假话,少骗人。

  我们会发觉讲真话,是多么的舒服,多么的过瘾。在我自己的例子,竟然可以用讲真话闯出一个名堂。

  老,必须老得庄严。

  老,一定要老得干净。

  老,要老得清香。

  是否名牌已不重要,但天天洗濯烫直。衣着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

  皱纹是自傲,但须根应该刮净,做一个美髯公亦可,每天的整理,更花费工夫。

  年轻人说:你们老了。

  不,不,不,不,我们不会变得更老,我们只会变得更好。

  但愿自己能像红酒,越老越醇。一股香浓,诱得年轻人团团乱转。一切看开、放下,人生豁达开朗,那有多好!

  活得好一点,简单一点,就是人生的意义

  从小,父母亲就要我好好地“做人”。做人还不容易吗?不。不容易。

  “什么叫会做人?”朋友说,“看人脸色不就是?”

  不,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做人,也没必要给别人脸色看。

  生了下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除了尊敬人,也要尊敬我们住的环境,这是一个基本条件。

  家父教导的守时、重友情、做事有责任,由成长直到老去,都是我一心一意牢牢抓住的,但也不是都做得到,实行起来很辛苦,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弃以自我为中心。

  看惯了人类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朋友,甚至兄弟父母,也学会了饶恕。人,到底是脆弱的。

  年轻时的嫉恶如仇时代已成过去。但会做人并不需要圆滑,有话还是要说的。为了争取到这个权利,付出的甚多。现在,要求的也只是尽量能说要说的话,不卑不亢。

  到了这个地步,最大的缺点是变成了老顽固,但已经炼成百毒不侵之身,别人的批评,当耳边风矣,认为自己是一个人,中国人美国人都没有分别。愿你我都一样,做一个人吧

  人生已走一大半,不如意事八九。到现在,可以避免尽量避免,深感不值得有更多的烦恼。

  大概自幼就有不喜欢愁眉苦脸的性格,小朋友们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痛哭的时候,我在一旁看徐文长故事,咭咭地笑。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也曾经过,爱上缠绵悱恻的诗句和小说。

  但是,那个时候,痛苦等于是一个享受,悲戚是喜剧的化身。

  总需要一名小丑吧?让我来染红鼻子。

  踉跄伤怀、柔肠百转、五内俱焚、心如刀割、怔忡不已、郁郁寡欢等等字眼,最好在我脑中消逝。

  活得不快乐,长寿有什么意思?(三山:这句话真是7号的心声啊)

  一个人的生命的长短,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你看看比我们早一点去的人,这是多么可惜!我们共同认识的亿万富翁,每天吃同样的鲍鱼和排翅,就是把一切变得枯燥。做人不管贫富,只要注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小小的欢乐,已经可以享受不尽。重复一句,生命的长短是不受自己控制,但是生命质素的好坏,却是我们自己能够提高的!

  烧菜给别人吃,给自己吃,都是消除寂寞的最好的办法。

  没有比吃东西打发时间更好的了,而且饱腹的感觉,永远是一个很好的感觉。

  人家说失恋的时候,最好拼命找东西吃,便没那么痛苦。我很少失恋,但遇烦恼事总有的,拼命吃东西,亲身经验,确实能忘记不愉快的感觉。

  做一顿好菜,从一大早逛菜市场开始,看见那些新鲜蔬菜,像在向你招手,惹人欢笑,又见小贩们辛勤地做买卖,被那种刻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大。

  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

看到这里,有没有喜欢7号?有没有发现自己也有7号的特质?是不是很想做一个7号?哈哈,可惜7号人物其实不多,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向7号学习,把一切都看成“好玩”,乐观开朗,简单随性,活在当下。

2017.4.11三山于上海

-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