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真的不会带孩子——在另一个生命面前,我并没有太多的把握|觉察日记30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1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其实蛮经常体验到无措的感觉的。可以说,不管孩子长到多大,我都是一个新手妈妈。因为孩子总是有不一样的状况出现。而我并没有经验。
目前这个三岁的小男孩,正以他自己的方式跟这个世界发生着互动。要求特别多,鬼点子也多,希望大人参与的互动也多。
这段时间喜欢奥特曼,天天要求我当怪兽,他当奥特曼,不厌其烦地玩几十次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
我……就算稍微疗愈过,有多出那么一点空间,也架不住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玩我没那么有兴趣的事情啊!
于是,我拒绝,他哭闹。他知道我是一个被哭闹多了就会答应的人,所以就吃定我了。
因为这个我还专门做了自己的功课,找了老师做个案。体会到的是,儿子就是我的弟兄啊!正在以他的方式让我学会更坚定地守住自己的界限。而不是动不动就出让主权。
瞧瞧,我多么无力,面对另外一个生命,我会不知道该怎么办,还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
昨天中午回到家,就实实在在地上演了一回这个戏码。不过这次我坚定了些。
他哭着要我继续给他买克里斯奥特曼的玩具。真的,奥特曼是一个超级大的坑。因为奥特曼家族太大了,各种各样的奥特曼有几十种。他每隔几天就会认识一个新奥特曼,然后就跑到我这个特别容易心慈手软的妈妈这里要求买周边。
可是,给他买的捷德奥特曼的周边还在路上,没到家呢。我真的不想再满足他。
于是,我拒绝了。然后他就在地板上变换各种姿势,哭得可伤心了。
我上去抱起了他。他这几天生病了,一直拉肚子。我看他哭得很伤心,有那么几瞬间真的想满足他。因为对我们来说,这也没有什么。但还是觉得他过分了,生病和无休止的要求是两码事。于是我抱着他,对他说:你可以哭,但妈妈真的不会再给你买。
他继续挣扎了几下,也就不哭了。过了一会儿,就又笑嘻嘻地跟我说话,互动了。呵呵,这小子差点又得逞了。
我想起若水老师在分享亲子互动时讲过的一段话:在跟孩子的互动里,最笨的妈妈用打骂,比较聪明的妈妈就用心理学,总是要让孩子听话,变成妈妈希望的样子。但是,肯恩常说,小孩子外表天真无邪,可他的“小我”是和你一样的,早就是“完成的小我”。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妈妈的期待总要落空。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charleingracia)
其实不管妈妈怎么做,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最重要的,是妈妈的发心。是平安的,互相信任的;还是恐惧的,担心焦虑的。
当我们相信孩子不会因为被拒绝就受伤,亲子关系不会因为冲突而受损,其实,坚持妈妈想做的,是可以的。
但如果妈妈很担心孩子会受伤,亲子关系会受到破坏,其实反而会乱了阵脚,怎么做好像都不对。最后,妈妈和孩子都受伤。
父母还是要疗愈自己。确实,在孩子面前,有时候我们就是一筹莫展的。承认自己真的没办法,没把握,也交托出去,去寻找其他力量的支持。其实,我们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孩子。
2
一个三岁的孩子,早就有了一整套完整完善的自我。他有自己的感受,喜好,需求。
吃饭的时候,端着碗筷扒拉了一阵子,放下说:我不吃了。
我看了一眼,好像吃的也不多啊!于是,就对他说:再吃两口吧?我觉得你吃的有点少。
甚至,有时候会无意识地拿起勺子要喂他。
核桃对着我,大声说:我说了不吃了,不吃了,你没有听到吗?
额~~我真的是震惊啊!
对啊!我没有听到吗?其实我听到了,只是没有听进去。我觉得你一个小屁孩知道啥,多吃点对你比较好。
嗯!这个时候,我是一个很厉害的大人啊!我比他更懂他饱了没有,更懂他到底还想不想再吃,更懂什么对他才是更好的。
很厉害的【自大】的大人。但其实真的会不知不觉中总做着这样的事情。
就像龙应台分享的她和她儿子安德烈的事情。
一天,龙应台一家去垦丁海岸玩。
玩着玩着,龙应台要上厕所。
她问儿子:“你要不要去?”
安德烈有点不耐烦:
“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
龙应台听了非常不开心,
安德烈就问了她一句话:
“你会问你朋友要不要上厕所吗?”
龙应台说:“不会。”
安德烈说:“那你为什么要问我?”
后来,安德烈给龙应台写了一封信:
“妈妈,你跟我说话的方式,
还是把我当成你的附属品看待,
你虽然给了我很多自由,
但是你一边给,
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
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该有的权利!
也就是说,
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
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封信,将龙应台震撼得目瞪口呆,
她把这封信称为“儿子的《独立宣言》”。
中国父母跟子女为什么总是矛盾不断?
因为我们总是把孩子当私有财物,
而不是把他当成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别人”。
(————摘录于公众号“拾遗”)
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附属品。要明白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真的非常难。
当我们认为孩子是属于我们的,那么,我们虽然可以享受控制一个人的快感,但其实,我们也要承担他整个人生的责任。他活得好不好,都是父母的事情了。
当我们走上这条为孩子负责的路,注定就是非常辛苦又两败俱伤。因为这是违背宇宙法则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3
但其实孩子小时候确实是要倚赖我们的。我们也真的要付出很多心力,时间去照顾他,养育他。
我相对比较给孩子空间,比较允许他,所以孩子也更喜欢跟我黏在一起。
有很多人会给我反馈,觉得我太由着孩子。
我大部分时候真的不这么认为。我真心觉得孩子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小生物。竟然可以这么理直气壮地做这么多破坏之事,可以不高兴就哭,高兴就持续地要,才不管别人厌不厌烦。
我非常珍惜他的这个部分。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阶段才会有的,慢慢地,他会开始社会化,会接受各种各样的规则、道德,超我开始发展,慢慢就变成了我这样。
所以,能多在孩子阶段呆一会儿,就多呆一会儿吧。
但其实,我也是有限的。我有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没办法不断满足他。我也会疲惫,也会累。
那么,这个允许和满足的度在哪里呢?
怎么样去保护孩子的部分,怎么样去照顾自己的部分。
王敬伟老师给了我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有没有牺牲感。
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回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牺牲感,那么,就尽量满足孩子。这时候,我们的满足是爱的流动,是不用力,不吃力的。于是,孩子接收到也会很开心。两个人都会很愉悦。
如果在孩子不断要求的过程中,我们有牺牲感,那么,就先停下来,照顾自己,先满足自己。如果这时候我们还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去满足孩子,我们就会带着怨恨,期待着孩子还回来,回报自己。
不是吗,如果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觉得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我们难道不希望孩子表现出优秀的样子作为回报?
照顾好自己。尽量没有牺牲感地和孩子互动。
我们怎么活着,孩子就会怎么活着。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m_n_r)
4
所以,说了这么多,妈妈到底要怎么做呢?
要给孩子空间,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又要照顾好自己,不带牺牲感。这是不是矛盾了?
其实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这真的就是矛盾的。
因为我们经常牺牲自己在照顾孩子。于是,带着牺牲感一定对孩子有要求,想控制孩子。自己既痛苦,孩子也没有喘息的空间。
但,当我们能做到先照顾好自己,辛苦的时候就回到自己身上,不勉强自己照顾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真的会意识到:原来,我是一个需要被看到,被尊重,被照顾的个体。
于是,我们也会推己及人:孩子也是一个需要被看到,被尊重,被照顾的个体。
我们自然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而不是我们的附属物。
同时,孩子也自然会学习到尊重和在意自己,尊重和在意别人。
这所有的一切,启动点就在于:我们真的回到自己身上,看到自己,尊重自己。
所有,归根到底,所谓的亲子教育,其实还是就是父母的疗愈、清理、成长。
当我们这一步走开始了,靠谱的亲子教育就自然展开了。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