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方,根治阳气不足?

阳气在中医里有很多概念和内涵,有人说阳气是指身体的温热程度、冷热程度,发冷就是阳气虚弱;也有人说阳气就是指人体脏腑功能的盛衰,比如说心阳弱,血脉就难以鼓动,肾阳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虚。

不管阳气到底是什么内涵,但凡是阳气足的人,做事一般不会感到疲倦,活力充沛、充满干劲,身体的温度也平衡,不会手脚冰凉。

而阳气不足的人呢?会有很多症状,比如说四肢乏力怕冷、手脚冰凉、腹痛腹胀、无精打采、舌头齿痕、胸闷气短胸痛、工作容易疲劳、气色差、伴有咳嗽哮喘甚至抑郁、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不足、多尿等等。

人体的生老病死,也就是一个阳气由盛转衰的过程,健康人活蹦乱跳、身体温暖,而死人一动不动、身体冰冷,这就是阳气的最直接体现。

为了减缓阳气的衰弱,好好保护身体,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古方,可以根治阳气不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附子理中丸:

炮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各10克

其中附子这味药材,水很深,单独写一篇都不为过,一般人没经验不太好掌握靠谱的附子进货渠道、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用不好还容易中毒伤身。

好在现在各大药店都有它的中成药销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还是建议直接采购中成药稳妥。但是现在中成药里也有点不好,很多厂家可能处于价格成本考虑,往往把关键的一味人参换成了党参,和人参比起来,党参还是弱爆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附子理中丸成药基础上,自己加服靠谱人参即可。

下面来仔细看看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很简单,只有五味药,但是各个都是中药家族里的经典大将,每味药单独拉出来都可以独当一面,何况组合起来,可以算阳气界里无敌的存在了。

附子,壮阳第一药,提高散寒能力,《本草正义》里形容附子:“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附子显然是一种“纯爷们儿”的阳刚至药,特别能提升心、脾、肾的阳气,所以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虚寒冷痛带来的问题,都可以用附子搞定。

干姜呢,可以说温脾肺的第一要药,用了干姜进入脾肺,相当于阳光照大地,《金匮要略》里,甚至只用甘草、干姜两味药就能治肺萎这种重病,在附子理中丸里,干姜主要温脾胃之阳,一味干姜让脾胃温暖如春。

附子和干姜搭配,携手驱除脾肾中寒气,让阳气充实进来、冰雪融化,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所以这两味药是附子理中丸里保障阳气的关键二将。

不过既然叫理中丸,那必然还要重点多照顾下受伤的脾胃,这时候人参就出场了。

人参,可以说是补脾的第一要药,无可替代,相当于给土壤施肥,健脾其实有至少两三种要药,最重要的是人参,其他的还有山药,和后面要提到的白术;而山药比较平和安全,药食同源,适合所有脾胃虚寒、脾肾不足的人调补,所以我们也重点推荐。

但是人参的作用整体更强,举个例子就知道了,中医在面对急危重症的时候,往往会用上一个救命的回阳药,不多,就两味,聪明的读者大概猜出来了,就是参附汤,只有人参附子两味药,往往快断气的阳绝病人,喝上急煎的人参附子,就能缓上这口气,甚至靠这药续命都可以。

白术呢,也是一个健脾的要药,《伤寒论》很多方子里都有白术,它有个很特别的作用,能鼓动脾阳排水,相当于从脾的土壤里抽湿!中医认为脾脏是很讨厌潮湿的,所以一般湿气重的人,脾往往都虚弱,用白术改善脾土整体环境,所以白术也是个增强脾阳祛湿的要药。

最后加上万能和事老炙甘草,可以调和诸药,让药物持续的发挥作用,增强药效。

所以分析到这,大家应该能明白,附子理中丸这个药,最擅长干啥了吧?

首先就是回阳补阳升阳,阳虚之人,首选附子理中丸,不论你是心阳虚、肺阳虚、脾阳虚还是肾阳虚,手脚凉的、温度低的、免疫差的、怕冷的、尿多的、胃寒的、心痛、心动过缓的等等,附子理中丸都能帮你搞定。

不过这里还要提一嘴,有的手脚冰凉是肝郁,不是阳虚,这一点之前已经发文分析过,老粉都知道,就不多讲了。

其次,附子理中丸既然叫理中,肯定重点照顾脾胃虚寒,比如说平时就一直消化不良,肚子容易发凉冷痛的,甚至是稍微吃点凉的、寒的就导致肚子痛、特别容易腹泻、甚至口水还多的,这种就是脾胃整体环境又虚又冷、动能热量都不足,食物进去了不仅消化不了,还要影响身体,尤其是寒凉的食物,可能就在肠胃走一圈,原封不动的就拉出来了。

除了容易肚子疼腹泻之外,食欲也不好,不想吃,吃不进,也都属于脾胃虚,因为这里有人参,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些,有的人上午吃了人参,中午饭的饭量立即就能增大一倍,感觉还没吃饱,这就是脾胃动力显著增强的效果,所以食欲不行的,自己买点靠谱人参,加上附子理中丸成药就行。

此外还有很多阳气不足的表现,附子理中丸都能搞定,比如肾阳虚导致的尿多、尿清、尿冷;

还有很多女性弱不禁风、容易感冒、怕风怕冷还有宫寒痛经、慢性虚寒型盆腔炎的,往往也是身体寒气重、阳气虚;

还有一些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往往就是体质虚弱,不仅阳虚可能还气虚,试了很多鼻炎药不治根、老是反复,又有阳虚的其他症状,就可以尝试用上附子理中丸,能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除了这些典型的阳虚病,还有一些不典型的,很多也可以用附子理中丸这个大阳药搞定,比如:慢性支气管炎、不孕不育、风湿、关节炎、腰腿冷痛、肥胖、甲减等等,只要是阳虚引起的,都可以用。

难怪老一辈儿的人,对附子理中丸的依赖性很高,吃太饱了来一颗、便秘了来一颗、拉肚子了来一颗。。。附子理中丸也很争气,往往一吃就见效。

如果你实在判断不出自己是不是阳虚导致的症状,教给大家一个辅助判断小妙招:可以想象一下,用个温热的热水瓶、热水袋敷在身上或者患处,如果感觉特别舒服有效,那十有八九就是阳虚啦!

提醒:本文仅作为中医知识科普,若自行调治,是否合适、对症、以及剂量把握,要先咨询当地中医!非专业人士谨慎施治,医疗有风险,贸然使用后果自负!

(0)

相关推荐

  • 阴阳两虚、脾肾不足,我用生精固肾丸,强于五子衍宗丸

    阴阳两虚,脾肾不足,用生精固肾丸阴阳双补.脾肾同调,而不单用五子衍宗丸. 最近有网友私信,咨询有没有阴阳双补,脾肾同调的方子?听说五子衍宗丸可以补肝肾.益精血,看它的主治症状跟我的症状很相似,但是吃了 ...

  • 这汤,能让人放屁,然后肚子变舒服

    (本文非学术文章,纯属学习体会) 屁为何物? 屁就是堵在肠子里的气,有的人为了避俗叫它为"矢气",古代人叫放屁为"出虚恭". 人的尴尬之一就是大庭广众之下一屁惹 ...

  • 以中气为本

    ​​ 清代大医黄元御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医家,他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非常高明.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四圣心源>可谓其巅峰之作.本文以黄元御的三个药方讲解他的治病思路. 一.黄芽汤 在<四 ...

  • 一个古方根治阳气不足

    杏林讲坛 公众号 阳气在中医看来是"生长之气",它依靠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来维持,并把这样的气体充盈于全身.凡是阳气充足的人群,做任何的事情都会感觉不到疲倦感,阳气足这个人的身体温度平 ...

  • 一个古方,根治阳气不足!

    阳气在中医里有很多概念和内涵,有人说阳气是指身体的温热程度.冷热程度,发冷就是阳气虚弱:也有人说阳气就是指人体脏腑功能的盛衰,比如说心阳弱,血脉就难以鼓动,肾阳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虚. 不管阳气到底是什 ...

  • 一个古方,根治阳气不足?【一点资讯】

    阳气在中医里有很多概念和内涵,有人说阳气是指身体的温热程度.冷热程度,发冷就是阳气虚弱:也有人说阳气就是指人体脏腑功能的盛衰,比如说心阳弱,血脉就难以鼓动,肾阳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虚. 不管阳气到底是什 ...

  • 一个古方,4味药,温通血脉、振奋阳气,对手足麻木有神奇疗效!

    风为六邪之首,湿为万病之源.风邪挟湿入侵,若肝肾亏虚,因肝主筋肾主骨,易导致邪气入筋入骨,引起筋骨不利,拘挛麻木甚至瘫痪. 清代医家谢元庆,以医名世,尤喜携药深入街里僻巷,救人贫病.所著<良方集 ...

  • 一个古方:玉真散

    这是一个集祛风.化痰.止痉三法于一方,寓止痉挛于疏散之中. 原为治破伤风之常用方, 以创伤史,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治疗破伤风.面神经炎.神经根型颈椎病.舞蹈病等 ...

  • 一个古方:三仙顶

    <串雅内外篇>为清代赵学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串雅补>, ...

  • 一个古方---辛夷散

    辛夷散(<济生方>) [组成]辛夷 川芎 细辛 白芷 羌活 防风 藁本 升麻 炙甘草 木通各等分 [用法]为末,每服6g,食后,清茶调下. [主治]风寒束表,鼻塞不通,或涕出不已,或气不通 ...

  • 一个古方:点头散

    ‍ ‍*深受偏头痛困扰30年了,严重时一个月发作三四次,每次持续一周,痛到呕吐想死,太折磨人了. *左侧偏头痛将近十天了,疼的时候左侧针扎一样,有时还会呕吐,每次发作都会疼哭,去了几次医院换了不同的药 ...

  • 中医分享一个古方:六磨汤,请为家人收藏

    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与中医的"聚证"关系密切. 聚证,是指发作时气聚胀满,就像帷帆鼓满了风,扪不到包块.或者帷帆鼓得奇怪,如一块条状物. 聚证一般发生在腹部,缓解时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