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记忆:沿口码头的变迁
当一切都将逝去,我们也将老去,照片里留存的回忆,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
重发版:文字增加了一点,图片增加了一点,画质好了一点
沿口镇地处嘉陵江中段的江湾处,这里水面宽阔,流速平缓,是一个非常优良的河港,加之交通方便,于是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经营。最迟应从宋代开始,这里便商贾汇聚,热闹非凡,成为嘉陵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码头。问及当年沿口码头的热闹景象,当地老人们总会反反复复地强调:当年呀,沿口码头可有“花船三百艘”哟!这里的“花船”,是指精心彩绘装饰过的船只,高大气派,宽敞豪华。能拥有这样的船只,想必主人非富即贵吧。而“花船”的另一个含义,则是指载有歌妓招客之船。试想,这“三百艘花船”沿着江岸一字排开,灯红酒绿人不寐,夜夜笙歌薄云霄,那该是何等的阵仗呀!在我看来,那气势绝不输于当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足见当年沿口之繁华。
不过,这灯红酒绿也掩饰不住当年民生的艰辛。昔日的沿口码头,宽窄不一的陡峭石阶上,年年岁岁,奔波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那高亢嘹亮的船工号子、那雄浑低沉的纤夫号子,在沿口上空回荡,述说着生活的艰辛与苦痛。一场镇的兴衰,往往伴随着战乱。至少从宋蒙战争进行到四川境内开始,沿口即被视为军事要地,先是为蒙军所占据,成为其切断宋军扼守的合川钓鱼城与广安大良城联系的重要据点,更成为蒙军兵员及战争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当年蒙军铁骑仰天长啸的嘶鸣声、奋蹄狂奔的路路烟尘,曾在这嘉陵江畔的老场镇上空久久不散。而后来的白莲教起事、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也给沿口带来过深重的灾难。就这样,沿口“稍衰歇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武胜新县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后,老沿口就更加衰落了。作为老沿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码头,在过度采掘沙石的过程中也被搞得乌烟瘴气。时光走到了上世纪末,政府觉得该搞搞江边上了,沿口码头也就被纳入了建设日程。
上世纪末的沿口码头
2003年1月5日,沿口码头改造工程开工,
前期已经完成了沿口货运码头的迁出。
建设中的沿口客运码头掠影
建设期间,沿口客运码头的功能依旧行使。
2003年5月初,在桐子壕电站蓄水前,沿口码头已经完成大部分工程。
2003年7月,沿口客运码头完工交付使用
呵呵,首先使用的是沿口的老百姓
同期,沿口货运码头在旧县老场镇建成交付使用
相同内容,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