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轮拿了13亿的中商惠民,真的会改写中国快消品供应链格局吗?
昨天下午,快消品B2B圈子里被一条消息炸开了锅,中商惠民在北京市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获得13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由中创资本、中合担保,西部证券联合领投;维度资本、人众资本、同系资本跟投;浙商创投、达晨创投、金浦基金等A轮股东追投。据传本轮融前估值达到20亿美元。发布会上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销售额和毛利等数据,据称其2016年的销售额预计会达到100亿元。
中商惠民成立于2013年5月,其商业模式是通过自营电商平台,连接品牌商与终端便利店,帮助夫妻店提供一站式线上采购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开设了包括北京、天津、广东等22个省市子公司,全国超市规模突破45万家,拥有近50个配送中心。公司仓储物流人员已经超过2000名,全体员工已有5000余人。
该公司曾于2014年获得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的天使投资,其后于2015年1月获得达晨创投、金浦资本领投,中信基金、浙商创投、复星昆仲跟投的近亿美元A轮融资。为国内首个获得近亿美元投资的社区O2O项目。
其董事长张一春是这么解读中商惠民的模式:“中商惠民三年从100万到100亿,快速增长的业绩说明中商惠民的发展顺应了时代与市场的选择。我们的商业逻辑是‘一机两翼’的战略思想:一机就是要打造一个创新的社区O2O平台,两翼分别指社区便民业务与社区金融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传统便利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将其打造成一个完全具有互联网能力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这就是中商惠民的‘互联网+’模式。”
目前在快消品B2B行业中商惠民规模已经处于相对领先,巨额的重资产投入带来了较强的行业壁垒。不过B2B电商在全国上千万夫妻便利店的市场中渗透率仍然较低,尽管渠道扁平化被认为是提升效率的趋势,但取代传统的多级分销体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运营模式上,其采取的自营模式,在行业内普遍存在着一些一直较难解决的问题:
主流消费品类商品上游相对集中,渠道供应扁平且关系稳定,大多数A类商品在区域市场内拿不到该品牌代理权,大多均以二批价采购进货,利差极低,扣掉6-7%物流成本,前期在流量不够的情况下,基本上做一单亏一单。由于线下渗透周期较长,会有一个较长的亏损周期。
传统链条效率极高,每个环节都有存在的价值,仓储物流,金融,销售,公关与服务,是快消品从工厂到小店的必不可缺的五大基础要素,这些职能原来都是由经销商和二批来解决,自营B2B既然是替代经销商与二批,那么就需要一并将经销商与二批承载的渠道职能承载下来。
比如说:一线品牌饮料生产企业,为了错开生产与销售的波峰,一般每年11月份开始从终端收款,12月份收二批和经销商的款,1月份生产,2月份压经销商仓,3月份压二批仓,4月份压门店仓,5月份做终端陈列(终端冰冻化)。渠道中经销商与二批承载了非常关键的移库环节,时间与空间的转移都需要渠道商来承载,经销商和二批配合去承担仓配、销售、金融、服务、公关,才输出了商品的渠道力。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够解决掉这个行业性的问题。
当然, 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惠民想收窄亏损并不难,但是问题在于面对大量的B2B平台,在竞争不断的环境下,想靠流量收窄亏损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可统计到的快消品B2B平台有120多家,未统计到的更是不计其数,这里面既有京东、阿里这类的互联网巨头,也有掌合天下、店商互联、进货宝,批多多等各种模式的B2B平台,还有像易酒批和51订货这类在自己垂直领域盈利后,再进入快消主战场的第二梯队平台,他们会通过不断蚕食小店内消费品类,来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这都是中商惠民未来潜在的竞争威胁。
同时我们从中商惠民“一机两翼”的战略思想中看到,他们是围绕着便利店的互联网化而展开,通过社区O2O平台延伸出社区便民业务与社区金融业务。通过对零售店的增值而获取相应收益。
由此可以联想,目前中商惠民的B2B业务可能仅仅只是为了未来O2O业务做的供应链准备,这里并不排除未来中商惠民会自己开直营便利店或者对现有零售门店进行托管式加盟。最后形成类似于美宜佳的互联网+便利店模式,再通过其延伸出的便民业务和社区金融业务实现盈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社区便利店,除了传统功能之外,正在发挥更大作用,亲民与便捷正在使更多的消费者回归,从而将盘活线上线下业务,构造O2O闭环。除中商惠民外,包括电商互联、掌合天下等近年来全都切入到了中小便利店供应链体系,其模式大体可展现为供应链整合,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提供信息化服务,在线上提供精准营销等。
当然,便利店市场也是一片红海,中商惠民供应链+社区O2O的便利连锁系统,能否改写中国零售格局还有待验证,不过其现阶段的规模与体量,很难能在行业当中找到对标的对手,但未来将会如何,那就看中商惠民其模式能否经受得住竞争对手的洗礼和市场的考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