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3)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

疏利民

疏利民,浮山人,爱书法,爱摄影,喜阅读,重策划,喜交友,爱旅行。

汤传福

汤权福,现用名汤传福,网名带刀客。媒体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纸上的火焰》。创作电影剧本《大山之恋》,同年在中央台电影频道播出,荣获第十三届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出版散文随笔文集《带刀客说话》。近年来研究书法史及理论,兼习书法,论文入选安徽省首届书法学术论文研讨会,开通头条号“带刀客说话”专谈书法。
两年前,利民兄约我与他通信,专门谈书法,在即时通讯如此便捷的时代,这是一个比较古典的行为。写信似乎不算学术文章,所以比较放松,但写信毕竟算文章,要有组织有条理,要言之有物。于是我们便在一边对书法学习探索,一边交流心得体会,于是就有了这一组书信。我和利民兄都不算书法专业人士,我们更多的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待书法,也在努力往纵深里走。这组书信如能让读者产生对书法的兴趣,了解书法文化、提升书法审美能力则善莫大焉。
利民兄:

信拜读了。很高兴你阅读了大量汉简史料,并对隶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这对深入学习书法是非常必要的,知道笔法、结体、章法的整个流变过程,心里有数,下笔就有谱了,知道前人走到哪里,我们才有可能往未知的领域走一步,不然的话都是瞎摸索,力气可能也花了不少,但白费劲。

去年年底,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秦汉简牍和相关理论研究,由于秦汉简牍量大而庞杂,时间跨度又长达数百年,如同进入迷雾笼罩的历史森林,想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流变线索真的好难,很多书法史专著给了我启示的同时,也让我很不满足。一是我觉得表述的清晰度问题,形容词太多,看得见的技术分析太少;二是有一说一,史料是一个个闪光的碎片,有没有能力把它们组织到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系里去。在这方面,我做了一点努力。

秦汉简牍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一环,篆书解体,隶书形成,这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我们今天依然在使用的汉字与隶书区别不大,一个从未有过书法训练的人看到篆书可能一脸茫然,但看到隶书却能大体认得,这就是分水岭的意义。

隶书是对篆书的简约快写,始于秦朝。作为篆书的辅佐字体应付日常应用,弥补篆书的不足,所以隶书又被称作“佐书”。隶书书写的内容流行于下层皂隶之间,应对当时的役戍、官狱事务繁忙所需。古人用“隶”来命名篆书的草写真是名副其实。如果说字体有尊卑贵贱的话,那么篆书就是当时尊贵的庙堂字体,而隶书则是卑微的草根字体。汉代制度明确规定,策书在免夺三公职爵时改用隶书书写,即可作为证明。

然而,艺术的原创力恰恰隐藏在广袤的草根人群当中,当隶书在日常书写中逐渐发展成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字体,它的地位就被抬升了,取代篆书而成为正书体,但篆书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一种被敬而远之的字体,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比如印玺、碑额等。

简要说,隶书把篆书的弧形笔画拉直了,这样会缩短笔锋的运动距离,几何学上说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距离短了,书写速度就会快一点。直来直去的线条很难看,因为直线是单节奏的。古人在书写中又根据手腕和手指的生理特征加入波挑,这样直中有曲,节奏丰富了,也增加文字的动感。隶书中的雁尾就是挑的结果,一开始是无意识的,觉得美就会被保留下来,变为有意识,每一笔都可能会挑一下,这样就成了“双飞”,这种现象就是对美的滥用。后来发现这样有雷同的毛病,反而不美,于是不再“双飞”,这一审美观念被更多的写手们接受了,“雁不双飞”就成了规则。所以你看西汉早期隶书还是有“双飞”存在,这就是规则没有建立的结果。同样还是挑笔,本身是对字的装饰美化,是轻一点好还是重一点好,是含蓄一点好还是夸张一点好,古人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每一个写手都提供了自己的图式,经过群体的不断筛选,最后形成固定模式,这个模式就成了书写法度。

除了把曲线拉直能加速书写,节省字的笔画部首同样可以。这样,篆书的结体被大大简化了,比如“水”字边,减省为三点水,这样的字非常之多。总体上说,书法发展的规律是笔画在不断化简,而笔法在不断变繁,古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笔画的内部变化上了,而这个变化非常细微,很多人写字困惑在于字形结构没问题,为什么就没有那个味,就是因为内部变化没达到,这是书法难的一大原因。

节省笔画还不够书写加速的需要,于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开始牵连,这样会减少运笔当中提按的次数,同样有加速效果。行书、草书就这样出现了。

至于成熟的隶书——八分体为什么那么扁,这也是不断实验筛选的结果。筛选的标准实际上就是两条,一是实用,二是美观。竹简都是细长的,写成扁阔的字形,可以增加字内空间,字大了就会更清晰,阅读起来舒服,另外缩短字的高度,竹简上不就能多写几个字吗?全国的办公成本要节省多少。当波磔横向伸展,压扁字形后,文字的重心会下降,重心低会使文字更加安稳,在形态上更具美感。

以上所写,是我的简要心得,应该还算清晰。受篇幅所限,没有结合具体的简牍实物加以分析。这在我的文章里有,以后再传给你。最近我又对汉简和汉碑进行了比较,发现其中联系也很紧密,同样,留待日后详谈。祝快乐!

弟  传福
2020年8月14日
传福:

你好!

这一周我们在出版大厦进行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离你那里很近,一直都想去你办公室看看,又怕打搅你,每次都来去匆匆。这两天,气温高,我们领导人性化管理,实行弹性工作制,既可以在家里办公,也可以去办公室。我家路近,上班习惯了,在家里办公反而不习惯,我还是正常上下班,写作的事,还是留在晚间。我记得你讲过一句话:会讲故事是一种能力。真的,我越发地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同样一件事,每个人讲出来的都不一样。有人会讲,有人不会讲,你就属于那种会讲的人,我就属于那种不会讲的人。我不得不承认,小时候书看得少,人又笨,加之还有点小懒,至今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还好我有点自知之明。我觉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任何时候努力都不为迟。

记得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在家干农活,隔壁庄子的一个小伙子与我闲聊,他让我给他讲个故事,一下子把我搞蒙了。读了十几年书,讲个故事都不会,没有道理呀。但那时候没有课外书看,除了语文课本,真的没有故事,我觉得他提这点小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而且还情在理中,最后我搜肠刮肚还是无奈地向他投降,表示我真的不会。乡下的少年,对于所谓的故事,只是口头听说而已,至于什么是盘古开天地,你没有细细地读过,还真讲不出来。原来的语文课本也没有详细地讲解,我们也只是停留在“盘古开天地”五个大字上。这件事已过去30年了,但我深深地记得,我觉得对于我是一种耻辱,高中毕业了,故事讲不出一个。就像爱人回来对我说,现在的研究生毕业,在她们单位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信口开河说自己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然后领导让他讲具体喜欢哪一首,想了五分钟,找不到一首合适的。他以为可以蒙混过关,过过嘴瘾,吹吹牛,滥竽充数即可,谁知面试官,随便一问,就一个大红脸,说不下去了。生活是真实的,没有一点真的本领,真的难以持续,所以我后来凡是碰到故事类图书,我都留个心,不能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今我一想起那位乡下少年,我还觉得我对不住他,但我又要感谢他,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还是脚踏实地一点好,对中国古典神话要有所了解,不能光有一张学历证书,我们力所能及增加一点国学知识,丰富一下自己的思想,常见的神话故事要能准确地复述出来。

盘古是中国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盘古开天地”是古代人民对自然万物起源的解释,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勇于奋进、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民族精神,而这样的精神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具体的故事,我试着讲一遍,不对的地方,或不足的地方,请帮我补充:天地开辟之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很多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力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很多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厚,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开天辟地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我很少讲故事,今天试着说,不知说清楚了没有。我感觉故事不好讲,讲清楚明白更不容易,很考验人的功底。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的《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2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把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夸父也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做斗争并为此献身的精神,让人感动。传说夸父是峨眉山上一个夸父族的首领,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为了弄清太阳在一年四季对农作物的影响,夸父拿一根桃木棍儿从东至西测量日影定四季,再从黄河和渭河的涨水痕迹标出最高洪水的水位,这样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耕种参考。

陶渊明曾写过《读山海经》一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伟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伟大。实践证明,只要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并能够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进,总有一天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

我觉得我俩讲书法故事犹如进入书法的海洋,也要有夸父追日和精卫填海的精神才能有所进步。疏天然马上就要开学了,一旦她进入大学,我的时间更自由,我会一半时间写作,一半时间写字。书法是实践的艺术,我一定要到书海中畅游,等待我的好消息,我要用作品向你汇报。

别不多谈,下次再叙。

疏利民
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从竹简书法看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

    竹简和木牍作为中国古代书写的载体,而秦汉书法在书法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最重要的就在于"隶变".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竹木简牍和帛书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书法演变的大致过程.从书体用笔的演变形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2)

    我判断书法的好坏就像白居易写诗,先读给那些老太太们听.我写书法时,常请我老母亲掌掌眼,她老人家说好,这字不差:她老人家看不上,这字肯定失败了. 书法的鉴赏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大众的,一个专业的.大众鉴赏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3)

    从来不临帖,提笔就成家.茫茫书法界,独此一奇葩. 我们认识几个字不容易.不告诉他,让他错一辈子! 传福: 你好! 刚刚打开电脑,想给你写信,心里莫名地冲动,好像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但你说,节制是一种美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4)

    何况这两个人我都感兴趣.两个人在我的心目中都是两座山峰,我们只能远远地眺望,没想到老弟对他们如此熟悉. 历史上宋徽宗,可以说是政治上的傻瓜,又是艺术上的天才. 传福: 你好!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平时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5)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6)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7)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8)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9)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0)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