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退缩、迂回、超脱,几种处事方式,你选了哪一种
经常看到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历经打击,人生的路走的相当艰难,反而有些面貌猥琐,行为乖张的男男女女,却混得如鱼得水。但最终,却不知哪一类人笑到了最后。
人和人的差别非常大,这些差别多不在外形,而在生理层面的基因和精神层面的内心,集中表现为处事方式。
遇到事情,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不同,才是人和人最大的差别。
直接式。
牛顿在历经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计算和推导后,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其中一条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同时发生。我们发现,这条物理定律同样也是人际交往最常见的方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一招我一式,你一拳我一掌,你一声我一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迅速而对等地反应,就是直接式。
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采用直接模式处理事物。这种模式往往局部但有效,属于情绪层面不过脑子的条件反射。多数人无缘无故挨了一拳,不用多想,马上回击,就是这种模式。
退缩式。
打不过就跑。极少数人死磕到底,多数人打不过赢不了,就会选择回避和退缩。
无论被动回避还是主动退缩,于事物的认知都有可能更全面。道理很简单,站得远了一点,看得就多了一点。退缩式处于情绪层和理性层面,或者本能或者为思考后,采取的处事模式。
主动回避有可能在子弹飞一会后,审时度势,再抓住机遇出击。但那些习惯性退缩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机会溜走。
迂回式。
主动回避的,可能在谋划更为猛烈的回击,这就是迂回。有机会多角度地观察,在迂回过程中,能更全面更清楚地认识事物,找出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人习惯性地延迟反应,就是为迂回留出时空。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个迂回了10年的回击,也许会有10倍于当时的程度。
迂回无非是以时间换空间,用时间去增强实力,提升体力或智力,适时造事,以图回击。
对于某个地区大事,当时没有智慧,保持现状,放到下一代人有智慧的时候去解决,这是一代伟人的做法,这个迂回更长,结果也可能更完美。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除了摊上殃及池鱼的事,我们的每一个遭遇都值得反思。孔子提倡一日三省,就是为了清理我们后续的障碍。
超脱式。
在迂回和逃避的过程中,我们有超脱的机会。
旁观者清,超然物外,以旁观者的角度,跳出来看问题,采用超脱式处事,看问题更加深刻。
如果说迂回是战术层面的理性,那么超脱就是在用纯粹的理性认识问题,在战略层面处理事物。
事过境迁,可能随着我们境界的提升,改变了观念,不再执着。
也可能物是人非,没有了回击的主体。此时的超脱可能留有遗憾,心有不甘,只是表面上的超脱。
而另一种超脱则不然。高腿鸡,不踩泥。习惯性地远离是非,三思而后行,一日三省,整体性思维不陷于局部,天性纯真而不拘细节,是喜欢思考和反省的人的必然归宿。
年轻时,我们直接处理事物,或者逃避或者迂回,都是为了争一口气,成一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不支,心里成熟,多采用超脱式处理事物,这也许也是一种规律,就像牛顿定律于物理世界。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大了,事就少了,心小了,到处都是事。
超脱得久了,逍遥就来了,心无挂碍,可能成就余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