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可用于调理银屑病的中成药,改善皮损,瘙痒

什么是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病,无传染性,非病菌感染所致,主要跟遗传,环境,免疫功能相关。大部分患者为寻常型银屑病(99%以上),临床表现有皮肤呈鳞屑性红斑或斑块皮损,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发病慢,发作易反复。患处可局限于一处也可全身广泛分布。少部分患者会有关节肿胀、疼痛等关节症状,指甲异常等,更少部分中重度患者可患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

为什么会患银屑病?

银屑病的遗传因素占比较大,有研究数据显示30%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环境因素如感染,精神紧张,创伤,妊娠,酗酒吸烟,肥胖,应激性事件,某些药物(如抗疟疾的药物、布洛芬、普萘洛尔、锂等)等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人体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在表皮或真皮层浸润,异常活化是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表明免疫系统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与三个因素相关:情志内伤,则气机壅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热内伏;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物,则导致脾胃失和,再加外感风热毒邪而致病发,久病或反复发作,则肌肤失养。辩证为血热,血燥,血瘀型,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养血滋阴润肤解毒,活血化瘀行气。

哪些中成药可用于银屑病的辩证应用?

消银胶囊,本方由当归、苦参、地黄、金银花、玄参、牡丹皮、赤芍、白藓皮、防风、牛蒡子、蝉蜕、大青叶、红花组成。可清热凉血,祛风止痒,养血润燥;可用于血热风燥型白庇和血虚风燥型白庇。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深等。

临床用药经验:

1、采用消银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2、银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可能是通过提高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治疗效用,安全性高,值得研究与推广。

复方青黛丸,本方由青黛、白芷、白鲜皮、蒲公英、绵马贯众等组成。可清热凉血,解毒消斑。适用于血热所致的白疕、血风疮,症见皮疹色鲜红、筛状出血明显、鳞屑多、瘙痒明显,或皮疹为圆形、椭圆形红斑,上附糠秕状鳞屑,有母斑;银屑病进行期、玫瑰糠疹见上述症候者。

银屑灵颗粒,本方由苦参、防风、土茯苓、甘草、赤芍、蝉蜕、黄柏、地黄、白鲜皮、山银花、连翘、当归组成。可清热燥湿,活血解毒。适用于湿热蕴肤,郁滞不通所致的白疕银屑病,症见皮肤呈红斑湿润,偶有浅表小脓疱,多发于四肢屈侧部位。

临床用药经验:

银屑灵联合中波紫外线可作为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规物理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郁金银屑片,本方由郁金(醋制)、秦艽、当归、香附(酒制)、石菖蒲、黄柏、莪术(醋制)、桃仁、红花、乳香(醋制)、皂角刺、大黄、青黛等组成。可疏通气血,清热解毒,软坚消积,燥湿杀虫。适用于银屑病(牛皮癣)。

临床用药经验:

郁金银屑片联合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机体炎性因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紫丹银屑胶囊,本方由紫硇砂、附子(制)、决明子、干姜等组成。可养血祛风,润燥止痒。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银屑病。

苦丹丸,本方由丹参、赤芍、苦参、红花、牡丹皮等组成。可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凉血化瘀。适用于症见皮损干燥,鳞屑较多,伴有明显瘙痒等血虚风燥型的寻常型银屑病

克银丸,本方由土茯苓、白鲜皮、北豆根、拳参等组成。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适用于症见皮损基底红,舌基底红,便秘,尿黄,属血热风燥型的银屑病。有克银丸过敏史,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临床用药经验:

克银丸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银屑病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血脂代谢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具有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丹青胶囊,本方由青黛、白鲜皮、苦参、紫草、黄芩、牡丹皮、土茯苓、威灵仙、地肤子、玄参、柏子仁、丹参、乌梢蛇、甘草组成。可养血活血,清热凉血,祛风止痒。可用于治疗症见皮肤红斑、浸润肥厚、瘙痒、鳞屑、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

银屑病患者日常要注意些什么?

1,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遵医嘱准确用药,不盲目或滥用药物,注意皮损变化 。

2,外用药搽药前应清除皮损区的鳞屑及残留药物。

3,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

4,注意皮肤清洁,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或温和的洗护用品清洗,避免用热水或用力擦洗,会刺激皮损加重病情。

5,避免抓挠皮肤,防止皮损感染,平时可选用合适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

6,适当的户外活动对改善银屑病有积极作用。

7,大量脱屑患者,须注意补充蛋白质,保证饮水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8,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过敏加重皮损。

9,避免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精神状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适当倾诉。

参考文献:

[1] 皮肤病与性病,2019,41(01):67-68.

[2] 现代中医药,2017,37(06):66-68.

[3]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3):112-113

[4]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30-1833.

[5]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01):101-1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