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路聚兴诚银行旧址
江西中路汉口路 江西中路240号是上海市电话局所在地,该大楼旧称“德律风大楼”,现称“电话局大楼”,上海电话事业的发展经过了一段漫长和曲折的过程,而这幢大楼正式这段历史的见证。 这幢坐落在汉口路、江西路口的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大楼由新瑞和洋行(Davies&Brooke)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德律风大楼占地72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属新古典主义商业建筑。 以朝西临江西路和朝南临汉口路的立面为主立面,在二层与三层,五层至六层之间设计有明显的腰线,这腰线就自然地把建筑分割成的三个横的截面。屋顶的四角设计成西欧塔式尖顶,中部设计有装饰性很强的山墙。不过,如今这些凸出建筑外的非功能装饰大多已被破坏了。 江西中路246号聚兴诚银行这是一家历史甚久的川帮银行,总行在重庆。成立于民国4年3月。系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出资创办,是川帮较大的商业银行中唯一无军政背景的民族资本银行。成立时为股份两合公司,额定资本100万元,杨氏家族占73.2%;民国26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增资为200万元,杨氏家族仍占51.2%。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华东设计总院;英文名:ECADI)由原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改制更名而来,最早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型建筑设计咨询企业之一. 聚兴诚银行在四川成立后,即筹划在上海设立分行,用高薪聘请苏州人周荣峰负责筹办。周在上海银钱业很有影响,与江浙帮关系密切。上海分行(又称申行)于民国8年12月9日正式成立,即由周任经理。最初行址在河南路426号。民国28年在江西路九江路转角自建办公大楼,民国29年底落成后即迁新址营业。
民国36年由聚兴诚银行上海分行发起,成立四川银钱业上海聚餐会,订有章程18条,规定资本及董事一半以上是四川帮的在沪银行均可参加,以行为单位,每行由1名代表和1名代表代理人参加,选出9人组成委员会主持会务。每次聚餐后有半小时座谈。会址设在江苏路15号。当时参加的有聚兴诚、川康、和成、川盐、永裕、亚西实业、四川美丰、四川农工、济康、华康、大裕、其昌等银行。后来该会又设立基金保管委员会,由各行认资,以供互相调剂使用。拆借时只限于会员本身的需要,额度为投资数的6倍,范围限于在川帮银行之间融通。
聚兴诚银行的业务经营以汇兑为中心,存放业务亦与汇兑相结合。该行汇兑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善做套汇。当时重庆的汇率是以重庆、上海间的汇率为基准。该行常以重庆至上海沿途各埠的汇率进行比较,以确定直汇上海抑转汇上海,何者有利,从中赚取汇差。
而申行在沟通上海和内陆业务联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成为长江下游全行资金调动的枢纽。民国35年申行存款额高达36亿元法币,几乎占整个聚兴诚银行存款总额的2/5,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以支持内陆各行。
解放后,聚兴诚银行于1951年11月1日参加公私合营,从而结束了这家长达34年之久的杨氏家族银行。
该楼一度被黄浦区税务部门使用,1990年也被交通银行租用,与原金城银行大楼一起构成交通银行浩大的气势。
编 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 址 |
层 数 |
HP-J-017-V |
聚兴诚大楼 |
江西中路250号 |
12层 |
1933年的事态发展使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80年来第一次离开了美租界,迁至苏州河南岸。最初坐落在江西路248-250号的Kalee酒店旧址,1936年又重新租用江西路福州路口的建设大楼。
江西中路255号九江路190号,一栋高四层的大楼以大块天然石料和清水红砖建造而成,顶部点缀巴洛克山花。这就是礼和洋行,1898年建造,也是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安妮女王(QueenAnne)建筑,英国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形式,它对当时流传的多种建筑风格进行重新演绎,以其庄重恢弘的建筑外观,匹配名流贵胄尊贵身份,如一尊装饰感强烈的艺术品,是深受当时上流社会追捧的建筑奇迹。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正是大英帝国鼎盛时期,随之产生的代表国家艺术巅峰的建筑形态——安妮女王建筑,通过对当时流传的所有建筑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19世纪中叶的大英帝国,安妮女王建筑只有处于社会金字塔尖的皇室贵族才可居住,是他们展示身份的象征。安妮女王建筑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安妮女王建筑自诞生之日起即受到社会上层阶级的广泛认可,随着大英帝国在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安妮女王建筑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影响日渐深远,其高贵华丽的建筑外观,精致奢华的细部装饰赢得亚欧美等主要国家名流贵胄的钟爱,于是传入当时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我国。我国最早出现安妮女王建筑形态的城市是位居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福州,尤以仓山最为集中。后又从福州走向厦门、上海及青岛等地。安妮女王建筑穿越百年建筑历史,已然成为举世公认的经典建筑形态。
礼和洋行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总部设在汉堡,1840年代已经在广州营业,是德商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洋行之一。1877年,礼和洋行进入上海,主要经营工程承包,代理欧亚航运及进出口业务,因在上海的贸易发展很快,将总公司迁入上海。1899年—1904年,在上海江西中路九江路路口建造礼和大楼,设立总办事处。公司后来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等代理商,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精密仪器、铁路和采矿设备以及军火闻名,也经营医药和颜料,出口我国特产核桃、杏仁等。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礼和洋行的产业转入和该洋行关系密切的印度贸易行——八巴利洋行。1927年,原在天津路的新华商业储蓄银行租下该楼底层的部分,该楼被人改称新华银行大楼。
新华商业储蓄银行原名新华储蓄银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联合成立的中国最早的以有奖储蓄吸纳民资的银行,1914年设于北京,在天津路鸿仁里口设上海分行,后因业务受到冲击,1926年改组为新华商业储蓄银行。193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利用该行危机,出资将该行改组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并将总行迁入上海,王志莘任总经理。王志莘曾在美国哥伦比亚银行系留学,回国后在江苏省农民银行任职,他担任新华总经理后,还兼任中国国货公司、中国丝业公司等企业的董事及董事长,交游甚广,对该行拓展业务很有帮助。这家银行还着力打造“新华精神”,要求员工们将银行作为自己终身事业,视银行为大家庭,同时努力增加员工福利,对工作满20年的老职工,赠送“欧米茄”金表;对于优秀的员工,资助出国深造或考察,于是员工们积极奋进,使得该行成为当时上海银钱业较有朝气的一家新型银行,相继增设了代客设计住宅、信托储蓄、代理客户委托投资、代管遗产等业务,是中国银行业信托业务较齐全的银行。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购进原荷兰安达银行建筑(今九江路190号江西中路255号)为总行办公营业场所。
新华大楼位于本区浦西东部,九江路190号,江西中路转角。坐北朝南,五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5823.9平方米。1935年建造,因新华银行曾设此,故名。1958年12月起由房管都门管理,现由黄浦旅馆等单位使用。
我的更多文章:
-
(2015-02-10 16:32:30)
-
(2015-01-05 16:12:09)
-
(2015-01-04 17:16:26)
-
(2015-01-03 17:15:05)
-
(2015-01-02 17:01:41)
-
(2015-01-01 17:09:43)
-
(2014-12-31 17:46:10)
-
(2014-12-30 17:16:31)
-
(2014-12-29 15:13:29)
-
(2014-12-28 17: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