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刚丨秋风孤臣谁人识
飓风吹浪浪滔天,簸跛江湖大小船。 ——题记
潇潇午雨中,我迈着微醺的步履来到“李府半条街”。
石狮肃立,“李府”红灯高悬,近在咫尺的李鸿章故居以摄人心魄的宏伟气势突兀眼前!此际,微风轻飏,细雨斜浸,行道旁的梧桐树时有片片黄叶摇落,素以繁华著称的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仍是攘来熙往,位于中段的这处占地2500平方米的五进宅邸却显得冷冷清清——恰好契合了我前来凭吊的心绪。
入门过厅,侧目第一眼便瞥见那位教科书上顶戴花翎、身着五爪九鳞蟒袍的黑白影像,敬畏、好奇、愤懑、诧异、困惑……连同正史、野史上所有关于这位晚清军政重臣的印记层层叠叠、纷至沓来……
“少年科举,壮年戎马,晚年洋务”。这只“云中鹤”于1847年(道光27年)、24岁中进士之日起,注定要翱翔九天,声震宇内,开启了为大清天朝漏船裱糊匠的征程,也为历史、为自己抹下了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甚至一无是处的厚厚账本。湘军幕僚、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镇压捻军、洋务重臣、外交事件、建设海军、签订条约……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波澜壮阔的画面、风云变幻的诡谲,让这位“一等肃毅侯”往往无计收帆、回天无力,以至写下了“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凄凉遗诗!历史云遮雾罩,许多伟大人物面对强大的磁场也微若磁针,渺如草芥。慈禧的称赞,曾国藩的公评,梁启超的肯定,甚或俾斯麦、濮兰德、美国传教士何天爵、日本学者德富苏峰一帮“国际友人”的惊叹,似乎也不能摘除一顶“卖国贼”的厚重高帽!不过,有一帧李鸿章左颊受伤的文字图片仍是深深震撼了我:1895年李在日本商谈马关条约签订问题时,被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中面部,血染官服,当场昏倒……“挨了一子弹,少了一万万”,此举为妄自尊大而实已积弱积贫的清政府挽回了不菲的一笔国财,也长了一回脸面,无声地注解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感慨。
穿前厅、过中厅、走马楼……徜徉在这座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内,我不想也不愿过多的浏览、关注、品评所谓的“淮军”、“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系列图展以及光绪皇帝题写的“钧衡笃祐”的牌坊,而是将目光静静地落在这位早年言志“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的书法手迹上。“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张颠草圣雄千古,焦遂高谈惊四筵。”、“不以外物扰其天和,常将今德表此风俗。”、“时言乐笑穆如春风,家给人喜顺若流水。”、“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这些手书名言,让我们看到了他书法的非凡功底与驾驭文字的高超艺术,数幅墨迹运笔酣畅,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熠熠生辉,行行有度,疏而不乱,令观赏者心旷神怡,肃然起敬!
默默走出展厅,转身回到商业街,迎面一爿“老滁州大香肠”的店面,上书“不走寻肠路”,下注“货真价实”,几个烫金大字在氤氲的秋雨中分外醒目,凝神静思,驻足观望,不知为什么,在回眸“李府”的一刹那,我的心头忽地一热……
写于2015年10月28日上午/原创稿
作 者 简 介
王道刚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固始县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文集《班级诗艺》《触摸流年》,作品入选多种版本。任职于河南省固始县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