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英丨冬日桃源遐思
冬至将近,我兴致勃勃地同几个文友来到简阳贾家东来桃园。
当我从桃花仙子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里一阵发紧,这时令当然不会有春天里那漫山遍野的一片粉色的海洋,但目视所及也着实让我感到有些悲凉。天空灰蒙蒙的,不时洒下丝丝细雨,一株株修剪整齐的桃树站立在冬日的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桠上,写着满目苍凉。风,不知什么时候卷走了这万亩桃林上最后的一片落叶,飘向季节的深处。失去了叶子的桃林,离开了春夏秋的喧闹,安静地望着天空,任凭记忆撕扯着云层。冬天的风干冷干冷的,穿过云之罅隙,直达心底,我忍不住拉了拉围巾。
镇长找来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农,给我们讲述东来桃园的历史过往和传说。他们都是这片桃林的主人,祖祖辈辈在这片耕地上辛勤地劳作。老农见了我们,一个个乐呵呵的,脸颊泛着像孩子一般的红润,我们的心一热,也咧嘴对他们笑起来。他们饶有兴趣地领着我们在偌大的桃园里穿行,并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聊起他们曾听到的或他们的祖辈们传下来的那些传奇故事,他们对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饱含深情!
相传,李冰父子为治理泛滥岷江而撵孽龙、群龙为躲避追赶便逃到龙泉山脚下,变成大山小丘或河流。一只最小的龙,无力变山,也无力变河,于是不得已变成了一个清癯、俊美的年轻人,从此以付姓自居,住在龙泉山脚下的九龙村,过着贫穷的农耕生活,但年轻人勤劳勇敢,乐于助人,深得村民们的信任和喜爱。
一日,这个付姓男子发现茅屋前生出了一棵桃树,便给它浇水施肥,细心呵护,这棵桃树生长得很快。来年三月的一天,他看到桃花明媚地张满枝头,好似一个娴雅羞涩的少女,穿着粉红色的衣裙,沐浴在阳光下,楚楚动人。突然,少女对着他嫣然一笑,年轻人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揉揉眼再定睛一看,一阵春风拂来,粉红衣裙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又好像是在对他浅笑低吟,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是桃花仙子,他等待了千年的桃花仙子。
原来,桃花仙子是在玉帝和王母娘的蟠桃大会上,遇到一妖仙想霸她为妻,在逃跑的路上,她灵机一动,变成了一个桃子,穿过云缝落入人间。
心地善良的年轻人炯炯有神地看着仙子,倾听她铜铃般清脆凄楚的诉说,并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仙子见到这个英俊的年轻人,也如看到久违的亲人,顺从地把手交给了他。从牵手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注定要这样牵手一世。
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因桃花仙子失踪伤心至极时,一位神仙禀告,发现仙子在人间同一付姓男子相爱,还查到这男子是一龙变的。玉帝大怒,并让神仙转告仙子,说,如果他们不成婚,那龙变的人也能经修炼成仙,长生不老。相反,他们双双都会如凡人一样生老病死。
听完神仙的话,年轻人和仙子丝毫没有动摇,从此,两颗心灵就像两杯清水溶合在一起,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付姓男子和桃花仙子夫妻俩看到村民们生活非常艰辛,心里感到很不安,他们便开始垦荒种植,以屋前那棵桃树的果桃为种子,种植了一大片桃树。从此,人们常常看到,一双俊男美女在九龙坡上为一片特殊的树林剪枝施肥,精心陪护。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培植出了三月开花四月结果六月成熟的桃树了。于是便将培育桃树的方法教给村民们,在他们夫妻的引导下,家家户户种植桃树,辛勤劳作,收成颇厚,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了。
正如玉帝先知,夫妻二人因同凡人一样结婚生子,生命也像蜡烛一样燃尽终老。他们死后,当地的村民为了对桃花仙子和付姓男子感恩戴德,自发捐钱在桃花园中修起了一个四合院的庙,叫玉皇庙,几百年来,香火不断。
后来,一个淡泊名利、厌倦尘世的读书人旅行至此,“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令他大喜,于是,在这与世无争的世外桃园中的玉皇庙里办起了私塾,过着“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的宁静生活。
……
老农们宝含深情,絮絮叨叨地继续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我再次眺望环山,沉寂在冬日中的万亩桃林,一种沧桑之美,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似乎积蓄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春来待发。细雨还在不时地下着,我嗅到了一股可亲的潮润的泥土的芳香,即使是在最阴暗的冬天,大自然仍然试图告诉我们它的秘密!我懂了,如果没有冬天,就没有人会那样炽热地去欣赏和热爱春天,乃至夏天。
几个老农仍然乐呵呵的,声音象洪钟一般的响亮,指着那一片片流淌着时光的桃林诉说着这是谁谁家的,一副副布满皱纹的古铜色的脸孔上写满纯朴和善良。这万亩桃园,都是这里的村民各家各户承包了的。他们终年在其间辛勤地劳作,他们始终坚信,曾给他们的祖先带来好运,使这里的山水有了灵气,让这里的百姓变得聪慧的桃花仙子,还会踏着薄雾飘然而至,于是在这桃花园里塑起一尊高大美丽的桃花仙子的雕像。
我静静地看着这尊桃花仙子的美丽雕塑,我想,那被幻化了的桃花仙子是不是就是这些乐观、善良、勤劳的村民自己?
作 者 简 介
钟红英,成长在一个“没有书的年代”,还好,在迷茫的青年时代,赶上大量书籍“蜂拥而至”,视大量阅读为人生的一大快乐,竟也成了一个文学青年。现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简阳市作协副秘书长。从事小说、散文、散文诗的写作,文字散见于全国及省市等报刊杂志,有多篇作品获全国、省、市各类奖,并收入多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