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红楼梦》
我在草根《红楼梦》研究群的讲稿:大喜《红楼梦》
各位老师好!非常感谢草根群大管家建议我开一次讲座。我是江苏如皋人,2016年受到如皋红楼梦研究的影响开始研究《红楼梦》。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大喜红楼梦》。
我是通过听有声小说《红楼梦》原文朗读来研究《红楼梦》的,我以一百二十回为完整版进行研究。
刚开始听了一两遍也觉得《红楼梦》是悲剧。书中写到:“字字看来皆是血、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忽喇喇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白骨如山忘姓氏,黄土陇头埋白骨;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今日葬花人笑痴,它日葬侬知是谁?”,这些言辞多么的悲切切,凄凉凉。
但是,随着我听原文朗读的次数越来越多,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理解也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果。作者以家喻国,以小见大,以死写生,用历史典故延续故事情节。每个典故都是大喜结局。
我现在认为一百二十回完整版《红楼梦》是国土统一,政治合一,三教归一,爱情团圆。
作者塑造了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忠顺王,拆开重新组合就是:东南西北,平安宁静,各王忠顺。作者如此写法想必是心怀天下之人。翻译成今天的《新闻联播》: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某某某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还塑造了宁国府,荣国府,他是多么希望天下平安宁静,繁荣富强。
要确定一本书是不是喜剧,就要分析贯穿全书的这些人,他们的命运如何。我先说第一个出场的女孩,甄英莲:“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英莲三岁正月十五丟了,他的父亲真事隐来到大如州,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
甄英莲的命运,一生坎坷,两次易名,人贩子贩卖了她,她易名香菱,遇上夏金桂,她又被改名秋菱。虽然她命运坎坷,但是她最后留一子于薛蟠家继承了宗祧!宗祧是什么意思?家族相传的世系,这个小孩在哪里世袭了宗祧?薛蟠,字文龙,八只脚的横行公子。也就是孩子在八旗子弟的满清皇室继承了宗祧。所以用她的人生经历分析《红楼梦》是喜剧。
我再分析第二个贯穿全书的一个女孩的命运:袭人。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花气袭人。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她与公子无缘了,和谁有缘呢?宝玉呀!她和宝玉有缘,难道是“似桂如兰”的袭人让宝玉兰桂齐芳了吗?
我们知道宝玉作为男人他的第一次性给了袭人,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而将玉含在嘴里的人还是宝玉。作者写法太奇妙了!也就是袭人最后嫁给了宝玉,那么嫁给了宝玉后面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呢?作者用“息夫人”典故延续袭人的人生经历。我们来查阅资料“息夫人”:
息夫人姓妫春秋时期著名美女之一,出生于陈国是阵国公主也称陈妫,她先嫁息国国君,命运坎坷,后来被楚文王熊赀强娶,她又无奈嫁给了楚文王,文王对她十分宠爱,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长子熊艰,次子熊恽。她也成了楚王的贤内肋。她建议楚王: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文化教育,严治后宫。文王死后她们的次子熊恽继承宗祧,她又辅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发展农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楚成王及后期的楚国雄霸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作者用息夫人的典故来隐喻袭人,就是袭人也生了两个儿子,这就是作者用“息夫人”典故的目的。甄英莲的孩子继承宗祧,袭人的孩子继承了宗祧。作者咏叹一人,这位龙衣人、保护玉玺的袭人和息夫人命运是一样的。
“自从两地生孤木”即是甄英莲的判词又是林黛玉的“林”的折字法。
甄英莲的“莲”,别称“芙蓉”,书中强调“只有林黛玉配得上芙蓉花的”。也就是林黛玉也是甄英莲。难道林黛玉也生了孩子吗?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判词,又或是薛宝钗生了孩子吗?11
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脂批在停机德处写“此句薛”。也就是薛宝钗是停机德。在咏絮才处脂批“此句林”。也就是林黛玉是咏絮才。
我们来解读一下林黛玉的“咏絮才”,这也有一个典故。
东晋人,谢道韫,王羲之的儿媳妇,在家为少女时,她的叔父谢安召集子侄们论文义,突然下雪了。谢安问大家:用什么比拟下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很开心,盐是白色的,下雪了就像天上在撒盐。但是最让谢安赞赏的是谢道韫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比拟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后来这句咏雪名句广为传诵,后人因少女有才便称之为“咏絮才”。
薛宝钗的停机德也有两个典故:
第一个,汉,乐羊子之妻相夫之德。羊子外出求学,学了一半回来了,可能是不想学习,也可能是想家人了。他的妻子看他不好好学习回来了,很生气,拿了把剪刀就要剪掉综框上织布的经线。羊子大惊,说道“我只是在外面久了,想你了,你这么做为何?”羊子的妻子说“织布机上的一根一根的经线,通过机杼一寸一寸织成了布匹,如果我剪掉经线,这匹布就半途而废了,你不好好学习中途而归,就像织了一半的布,剪断了丝线,不会成才”。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外出学习,七年未归,终于成为了有学问的人。
停机德的另一个典故,教子之德。昔孟母,断机杼,孟子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把织布机用于织纬线梭子砸断了,和孟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只有经线,没有梭子去织纬线,是织成布匹的,人不好好学习是成不了才的。后来孟子好好学习成了圣人之一。
两个典故,一个相夫,一个教子,所以停机德也就是相夫教子之德,乐羊子的妻子当时想剪掉的是织布机上的经线,孟母断机杵,是断织布机上的纬线。所以后来形容培养出来的人,比较有才学的话,称为“经纬之才”。
作者说咏叹一人,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判词,脂批也是说黛钗合一,那么林黛玉就女主角作为少女时代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薛宝钗是女主角作为少妇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林黛玉没有死而是人生经历过渡成了薛宝钗,她什么时候过渡的呢?一天大雪纷飞,一个穿红棉袄,白绫裙子的黑发少女,在雪地里抱着一捆柴,她抱柴写诗,成了薛宝钗。作者用典故延续了女主角的人生经历,她相夫教子,是贤妻良母,不但教育好了丈夫,还教育好了如圣人一样的孩子,作为女人她的人生是圆满的。
我再分析《红楼梦》中另一个贯穿始终的刘姥姥。从她的人生历程分析《红楼梦》是大喜结局。刘姥姥贯穿全书,作者在她的身上化了大量笔墨,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要表达什么思想呢?
第一,社会和谐理念。
四大家族兴旺时,普通百姓过得很不好。如,许多人家卖掉儿女,她们成为了佣人、戏子。刘姥姥家只有一点薄田度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四大家族渐渐衰退,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如,袭人的父母有钱了想赎回袭人,刘姥姥家通过劳动致富,日子过得好多了……也就是社会和谐了。
第二,作者自称有“补天济世”之才,那么他(她)的三农思想是什么?
作者认为农民必须拥有自己的土地。刘姥姥,一进贾府,讨要了些钱,回去买了土地。
还要兴修水利,不但买了土地,还打了口井。因为刘姥姥家那里田埂子多,水无法引进。
那么农民丰收了,农民的剩余农产品要有销路。刘姥姥,再进贾府,带来了她家的土特产,贾府的人很开心,又给了她钱。也就是国家要有政策让农民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
有土地,能丰收,卖得出。是作者的三农思想。
第三,分析明朝亡朝的原因。
作者以家喻国,贾府,即是真真国家。刘姥姥代表老百姓中的农民。作者塑造刘姥姥几进贾府的故事,是要“闺阁中人”知道贾府要善待老百姓,老百姓吃饱了饭,贾府就会收益。也就是朝廷要以百姓的利益为大事,百姓生活过好了,当遇到内忧外患时,才会忠于这个姓氏的王朝。
刘姥姥帮助贾府破坏了贾环和外番王的企图。
从作者塑造刘姥姥的人生经历,和表达的主题思想来分析《红楼梦》: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能屈能伸,善良勤奋,知恩图报的刘姥姥健康长寿。
那么作者咏叹一人,以刘姥姥为女主角的一个分身,作者又在什么地方说明她留了一子在皇家?作者用林黛玉的三个字道破天机:“母蝗虫”,刘姥姥是母蝗虫,她的儿子不就是皇子吗?
我的解读是不是太离谱!当然不离谱,群里有学者研究大观园是清初的国家环境,也有人研究大观园是皇宫,宝玉是皇帝。那么能够在大观园撒尿拉屎的人,能够睡在宝玉床上的人,当然是国家的主人了。任何一个姓氏的王朝如果把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让老百姓成为主人,那么这个姓氏的王朝盛世就来了。
作者为什么把刘姥姥塑造得最长寿?这就是作者补天济世的核心思想:认为老百姓才是万岁的统治者,自己才能千秋万代。
所以用甄英莲,袭人,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这些人分析《红楼梦》,这本书是大喜事。
我之前在群里常说《红楼梦》是喜剧,有人嘲笑我,反对我,他们说,元春进宫了,日子不好过,迎春死了,探春远嫁了,惜春出家了,宝玉出家的……怎么可能是喜剧?
细细品读《红楼梦》,原应叹息是女主角的人生经历,她的进宫像探春一样去完成和亲使命,皇宫里日子不好过,天崩地坼人未亡,她抽身早,大梦归,离开了皇宫,像惜春一样出家了。
后来在一个一望无际,大雪如柳絮纷飞的日子里,女主角头戴金色凤冠,上身穿着大红袄,下身配着白绫裙,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里迎来了她的宝玉,宝玉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光着赖头,脚蹬朝靴,一脚高一脚低,踏雪而来……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两颗红色的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他们相遇了,团圆于大如州,他们欲志当朝乐,凭诗祝舜尧。聚天下文人撰写了辉映中华的《红楼梦》。
研究《红楼梦》有人看到了生,有人看到了死,有人看到了喜,有人看到了悲,有人看到了末世,有人看到了盛世来临,有人看到了补天济世的雄才大略,也有人看到了阶级斗争。我看到了爱情的团圆,国家的统一,盛世的来临,以及治国安邦的策略。感谢《红楼梦》的作者让我们有缘聚集在一个群畅谈《红楼梦》。
今天我用几个贯穿全书女人的命运论证《红楼梦》是喜剧。最后我再简单归结我今天讲座的内容,女主角的一个一个分身,都是大喜结局。
一,甄英莲贯穿全书,她开始走失,命运坎坷(英莲,变成香菱,又变成秋菱),但是,她最后一个孩子留在蟠龙之家继承了宗祧。 ――她功成圆满。
二,袭人贯穿全书,宝玉作为男人,他的第一次给了袭人,书的最后,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而将玉含在嘴里的人还是宝玉。作者用谐音笔法带着我们兜圈子呢作者又用“息夫人典故”暗喻袭人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还成了皇帝。也就是宝玉和袭人在一起了,还有两个儿子。――有始有终,他们团圆了!
三,薛宝钗贯穿全书,宝玉梦中和长得像薛宝钗又像林黛玉,名字叫可卿的人“性启蒙”,后来宝玉娶了薛宝钗。薛宝钗是“停机德”。这个“停机德”,两个典故:乐羊子之妻相夫之德、孟母教子之德。相夫教子,就是有老公、有孩子。作者用这个典故暗示后来宝玉和薛宝钗生活在一起 ,还培养了一个如圣人一样儿子呢!
四,李纨贯穿全书,最后她的儿子兰儿和兰儿隐藏的哥哥让李纨“戴凤冠,披凤袄”。也就是李纨成了皇太后。难怪她“欲志当朝乐,凭诗祝舜尧。” ――她也功成圆满。
五,刘姥姥贯穿全书,开始她的家庭状况不好,进贾府讨了些银两,回家后买了土地,打了口井,通过勤奋劳动日子好起来了!后来进贾府还能带些农副产品。当贾府有大难时,还能帮忙解决。作者用刘姥姥前后的故事告诉读者整个社会和谐了,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好起来了!
作者用“息夫人”“停机德”典故延续女主角的故事情节,她培养了帝王、培养了圣人。再用刘姥姥几次进贾府的情景告诉读者,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盛世来临,所以是:大喜红楼梦。
那么《红楼梦》中不是“死”了许多女孩?怎么可能是喜剧?我有机会下次从作者的奇妙笔法处进行文本解读,讲一讲《红楼梦》里没有死一个人。
今天的讲座结束,我是郝明星在美丽的长寿之乡如皋,向群里老师们问好!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