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岱庙《泰山神起跸回銮图》
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里,保存着一幅古代大型壁画——《泰山神起跸回銮图》。这幅壁画全长62米,高3.3米,全画人物多达697人,描写的是泰山神巡游天下的情景,气势恢宏,场面热烈,充分展现了泰山神的威严之姿。
《泰山神起跸回銮图》共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泰山神“起跸图”和“回銮图”。
起跸图描绘的是泰山神离开宫殿出巡时的场景,殿前有殿中侍卫、内宫嫔娥以及十八学士端立恭送,他们面部表情生动,神态栩栩如生,目光都仰视正前方的主要人物——泰山神;只见泰山神双手举于胸前,身着青边黄袍,威严威然,端坐在玉辂(车辇)中。
泰山神又被称为东岳大帝,是掌管泰山的主要神灵之一,传说他洞晓世间一切善恶,执法严厉。壁画中,泰山神处于中心位置,凸现出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他的不远处,还有两顶轿子并行,上面乘坐着泰山神的第三个儿子炳灵王和道人延禧真人,两人的前方绘制了一群瑞兽,有麒麟、白象等。其中白象背上有一人抱瓶,瓶中飘出七彩祥气。起跸图最后部分为迎驾的场面,浩浩荡荡的迎接队伍中多为穿文官服饰的官员,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鬼怪形象……
与起跸图相呼应的回銮图展示的则是泰山神打道回府的情景,里面的人物和场面与起跸图大致相同,仅仅增加了两个夜叉抬虎和骆驼驮卷宗的画面,以展示泰山神出巡的圆满成功。
相传泰山神每年都会巡游天下,他的车辇所到之处更是鸾旗飞卷,百兽欢舞,这种盛况从壁画中就可以欣赏到。
不过,据考证,泰山神起跸回銮图中的泰山神却是人间的一位帝王,他以自己为篮本绘制的这幅壁画。
这位皇帝就是北宋的宋真宗赵恒。
话说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后,臣民怨声载道,为了平息众怒,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宋真宗就去泰山封禅。封禅之后,宋真宗心情大好,为了感谢天地对自己的庇佑,特地命人在泰山脚下修建了一座天贶殿以资纪念。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宏伟壮观的大殿建好后,泰安县令上书建议在大殿的墙壁上绘制一幅大型壁画,至于壁画的选题,可以采用泰山神出巡时的宏大场面。
泰安县令的提议得到了宋真宗的嘉许,他下令,要亲自审定壁画画样,泰安县令按照泰山神出巡时的场面绘画出来,宋真宗非常高兴。壁画完成后,占据了整个天贶殿的三面大墙,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堪称泰安一绝。
但是这幅壁画自诞生之日起就经历了不少波折,有天灾也有人祸。据《泰安县志》记载:清康熙七年,泰安发生大地震,天贶殿墙体被严重破坏,当地县府根据以前保存的画样对壁画进行了补绘。
而到了近代,围绕壁画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1928年济南五卅惨案发生以后,泰安成立山东省临时政府所在地,当地军阀孙良城任山东省军委主席,为了供应物资,他决定拆除包括天贶殿在内的岱庙,建成市场。就在商量怎么拆的时候一位美国人找上门来,他要出30万大洋买壁画运往美国。孙良城一盘算,这壁画如此值钱,再三思索后,孙良城拒绝了美国人,保住了壁画,没有流失国外。
泰山神起跸回銮图的艺术成就是不可估量的,它延续了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衣带当风”的画风,使人物充满了飘逸灵动的感觉。壁画中的亭台楼阁也是相当地恢弘,每座建筑飞檐凌空,城楼高耸,一派皇家气派,由于壁画是清代补绘的,所以画面上有不少地方显现出西方油画风格。
泰山神起跸回銮图虽是描绘泰山神出巡,却是以宋代帝王出巡的规格来绘制的。如泰山神驾驭六匹青马,士兵持旗夹道前引,驾前设仪刀、戟、斧、四方神图腾等,都符合宋代天子出行的仪卫制度。这为人们研究宋以来帝王仪卫与服饰制度的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在中国壁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是虹姐红姐,为您讲述泰山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