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组成用量】
芦苇根15g,菊花12g,桑叶、连翘、杏仁各9g,甘草3g,桔梗8g,薄荷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桑叶宣肺气,通肺络,菊花疏散上焦风热,二味为主药。杏仁、桔梗辛开苦降,宣肺止咳;连翘、薄荷解表清热为辅助药,芦苇根、甘草清热为佐药。全方共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等。
本方具有消炎退热,止咳嗽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发热初起,咳嗽,口微渴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药疹、泥螺日光性皮炎、浅层点状角膜炎、急性喉炎、急性根尖周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咳嗽频频。身热不甚,痰少,口干渴,苔薄白,脉浮微数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小儿瘰疬(肺气不宣,痰湿滞结型)治宜宣肺健脾,化痰散结。
以本方加炒川楝子、炒山楂、荔枝核为主治方。
若肺热郁蒸面盗汗、虚烦、坐卧不安者,加焦山栀子、蝉衣、牡蛎、百部。2.支气管扩张(风热犯肺型)治宜疏风解表,清热宣肺。
以本方去桔梗,加鱼腥草30g,浙贝母20g为主治方。
若喘重者,加白果15g,川厚朴10g。胸痛甚者,加瓜蒌皮20g,郁金15g。3.百日咳(风热犯肺型)治宜疏风清热,宜肺化痰以本方合止嗽散(去荆芥、加紫菀、百部、白前、陈皮各10g)为主治方。若热邪偏重,咳嗽重者,可用麻杏石甘汤辛凉重剂。痰稠不易咯出者,加黛蛤散(包)、瓜蒌仁各10g。痰多色黄者,加竹沥、浙贝母。痰稠,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咽喉红掀疼痛者,加蝉衣,土牛膝根。
4.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型)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以本方去桔梗、薄荷、甘草、加黛蛤散(包)、前胡、浙贝母各10g,陈皮8g为主治方。
若剧咳而喘促者,加桑白皮、射干。咽红声音嘶哑者,加玄参、牛蒡子。热象偏重者,加金银花、鱼腥草。咳痰黄稠者,加瓜蒌皮、天竺黄。痰粘咽干难咳者,加炙紫菀、麦冬。
5.药疹(热毒夹风型)治宜清热解毒,疏风透邪。
以本方合白虎汤化裁:生石膏30g,徐长卿、萆薢各15g,桑叶、连翘、知母、黄芩、大黄、甘草各9g为主治方。
6.日光性皮炎(风湿热毒,瘀阻肌肤型)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以本方加减:板蓝根、大青叶各30g,桑叶、菊花、元参各15g,黄芩、黄连、牛蒡子、僵蚕各9g,陈皮、升麻各6g,生甘草3g为主治方。
7.浅层点状角膜炎(内热夹风型)治宜祛风清热,退翳明目以本方去桔梗,芦根,加草决明12g,防风、羌活、山栀子各10g,蝉衣6g,甘草3g为主治方。
8.急性喉炎(肺经风热型)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开音。
以本方加蝉衣、前胡、牛蒡子各12g为主治方。
若咳痰黄稠不爽者,加全瓜蒌、海浮石各15g以清热化痰止咳。
9.急性根尖周炎(风热外袭型)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以本方加减:生石膏(先煎)、板蓝根、蒲公英各15g,桑叶、生地、丹皮、连翘、紫花地丁各12g,菊花9g,露蜂房、甘草各6g为主治方。
10.小儿遗尿(肾虚肺热型)治宜清上源,利洲渎。
以本方柴胡、鹿角霜、橘核、桑嫖峭为主治方。
11.急性肾炎(风热犯肺,水邪内停型)治宜疏散风热,宣肺行水。
以本方重用苇根、菊花,加茵陈、泽泻、萹蓄、生地、麦冬为主治方。
若血压高者,加石决明,牛膝平肝潜阳。
【随证加减】
1.肺热,咳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象贝母。
2.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芩。
3.咽喉疼痛者加金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4、急性结膜炎加蒲公英、金银花、黄连。
5.流行性乙型脑炎加牛蒡子、金银花。热盛,如生石膏。
【验案】
马某,女,28岁,1995年4月10日初诊。2个月前曾患感冒,经治疗后遗下咳嗽未愈,后服用许多咳嗽药均未好,且日渐加重。诊见:咳嗽频作,咽部干燥发痒,痒则咳嗽,无痰。检查咽部充血,后壁有数个淋巴滤泡增生,心肺听诊无异常,舌淡,苔白滑,脉弦滑。血常规及胸部摄X线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喉源性咳嗽。证属风塞痰凝肺经,痰火搏结。用桑菊饮化裁治疗。服药3剂,咳嗽诸症减轻,继续再服5剂而愈。
【按语】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谓“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本方是主治风热咳嗽轻证的常用方剂,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其病机核心为外感风热病邪,从口鼻而入,以邪在肺络为病变中心,肺失肃降,故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法。方中桑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用以为君。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三者共为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