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探索 参考论文
在语言训练点运用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具有效度
阅读教学不但要感悟文中语言的魅力,更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读文中的语言是吸收,需要内化,学生表达出来的语言是释放,是表达能力的体现。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引导、启发,并给学生创造吸收与释放的机会,而作为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安排下,则能使两者达到自然的融合。
例如,《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认知目标之一就是学会第二段的写法,感受荷花的美。“莲蓬、花骨朵”这些词语的意思比较概念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又不多,解释起来较为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理解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了一幅荷花图,荷花的花瓣慢慢掉落,紧接着就出现了莲蓬的分解图,让学生自己从图片上找到“莲蓬”,并说出它像什么,有什么功效。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不仅看到了莲蓬的样子,还知道了莲蓬生长的位置,有的学生还补充讲到了它的功效,可谓一举多得,这样学生读起来就更加声情并茂了,也使抽象的文字与具体形象的画面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借助新建立的表象理解并掌握了抽象的文字。
在思维发展点运用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具有深度
可以说,阅读教学总是伴随着思维的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总是与文本语言的理解、感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从现在开始》一文的教学,旨在教育学生懂得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然而,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容易片面地看问题,如他们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会产生这样的看法:猫头鹰让大家白天睡觉,晚上捉虫,把每个动物困得要命等,有的学生只顾着想象大家跳着走路的样子,呵呵直笑,而忽略了文章的教育意义。于是,我便设法以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我通过再次用课件演示猴子让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动画,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猴子”说话语重心长的样子,由此得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和生活方式的结论,进而体会到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别人做某件事的道理。yfpIr7T7zHcbw9uVtMZrvG4aGScUcRfWvgBpzEHXtO0=这样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就能把动物说话的语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捕捉到了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精神熏陶点运用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具有温度参考论文
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学生精神发育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即生活,我们在品读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就是在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心灵受到洗涤,精神受到熏陶,人格得以养成。
例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一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的一段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作者把兵马俑写“活”的精妙之处,再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各种兵马俑的录像,学生则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于是我便在一旁提醒学生注意那些各种各样的神态姿势,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用“有的……也许(可能、似乎)……”句式说说还有哪些神态(或姿态)的兵马俑。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联系课文最后一段,便能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