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心经》:一部能够积累功德的传世法帖!
读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取经”的故事原型,乃是唐玄奘赴天竺求经之事。
初唐时期,佛家在中国生根发芽已历数百年,然后只是“小乘佛教”,讲究的是修己身,而玄奘和尚求取的乃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即我们后来所讲的“大乘佛教”,讲究修己度人,并且度一切有情众生。
在玄奘和尚启程之前,他去过四川的空惠寺,寺中有一位老法师熟悉去印度的路程,总计有十万多里,并且途中还需要翻山越岭,不仅有自然的障碍还有人为的障碍,重重险阻极不容易。
但是这位法师有脱难之道,他说:
我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如果能够受持这个法门,就可以保你往来西天一切平安。
法师说,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事,将此法门持诵49遍,便能够化险为夷了。法师将这三世诸佛的心法以梵语传授给了玄奘和尚,后玄奘取经回来之后将其翻译成了著名的一卷经文,这卷经文乃是佛家经书的总纲,虽然仅仅有260字,但精微奥妙,是历代学佛之人和写书法之人常常读诵和书写的内容。
这就是著名的《心经》。
欧阳询用工整的楷书抄写的《心经》,乃是他平生的书法巅峰,此作整体气息俨然,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没有年轻时候,写《皇甫诞君碑》的峭拔之势,更没有欧体本身的寒俭之弊,而是气象雍容博大。
对于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来讲,书写的字体风格往往与书写时候的内容有关,写一些激荡的诗文的时候,往往笔下会情不禁心随笔转,而同样变得痛快淋漓,就像怀素写《自叙帖》,就像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就像王羲之写《散乱帖》,对作品内容付诸情感,从而使自己书写的状态能够与书写内容本身产生共鸣,只有高明的书法家才能做到。而往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其书法作品也必定不俗。
欧阳询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其实论及他对于后人的影响力来讲,颜真卿与柳公权皆受其影响,并在“颜体”与“柳体”的风格特点,那是取法与欧体,在欧体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如果说虞世南的书法是上承六朝风韵而下启唐人笔法的话,那么欧阳询就是打通了魏碑与唐楷的桥梁,并且在楷书中融合了南北之宗,极有北碑的风华朴茂也不失南帖的蕴藉风流,这便是一位继往开来大宗师的贡献。
张怀瓘在《书断》当中评价的欧阳询乃是至论,他说:
“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永远是诸体皆能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书法就没有学对路,不同的书体之间的笔法是相通的,精一门则诸体皆精。
欧阳询的楷书《心经》乃是欧阳询通会之际的作品,气度朴茂而俨然。
抄写《心经》是否能够积累功德,从三维的科学世界往往无法解释,但是在生活中当中往往有许多明证,一个经常抄写《心经》的人,往往能够心气平和,遇难成祥,处变不惊,能真正能够洞悉《心经》智慧的人,则是真正人情练达,洞悉人生大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