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很具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另有一番风味。另外,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当地所产的土纸上面涂一层薄薄的彭州白泥)和鸳鸯笔(特制扁笔,一边蘸水,一边蘸色),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其次是金黄、天蓝等,突出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绵竹木板年画欣赏
该村采取年画上墙的方式,以年画广场为中心,将整个年画村划分为仕女图区、三国人物区、二十四孝图区、十二生肖图区、斗方图区等六大各具特色的绵竹年画图区,内容中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民间百姓生产生活的剪影,它们与广场旁一幅独立的大型赵公镇宅图一同向游览者传递着忠、孝、仁、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村里有很多的年画坊,画坊内有供游客挑选购买的各种年画,一张16开的手绘年画价格在5-10元之间,16开的手工丝绣年画价格在160元左右,其他大幅的作品则要贵得多。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绵竹年画源于明代,盛于清代。据绵竹县志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绵竹年画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专业的作坊就有三百多家,专门的从业人员有一千多名,当时仅门画一年就要生产几千万对。这些年画除了销售到四川、云贵,以及西南、西北或自治区以外,还远销东南亚一些国家。
和全国四大家的其他三家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山东维坊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年画相比,绵竹年画最大的特点是以手绘见长。因为桃花坞年画、维坊年画他们全是用套印,印了墨线版以后,再用色版印。绵竹年画开始时用墨线版,以后全部手工彩绘完成,所以民间艺人可以自由发挥,有很强的随意性,也能体现艺人的个性,所以它的艺术特点非常明显。
绵竹年画过去用的纸张是一种专门粉纸,粉纸是用竹子造的一种纸,纸的面上再用一种特殊制成的白泥刷在上面。然后在上面印线、添色,所以它特别鲜艳。绵竹年画色彩鲜艳,绘制多是采用天然颜料,靠彩绘艺人自己调配,如用苏木制成红色,用烟墨制黑色,取蓝靛提蓝,捣槐花籽做成黄色,这些颜色因制作方法不同,色彩个性张扬,有黄丹、裙青、桃红、品绿等五颜六色,自然的颜色经久不退色,被称为绵竹年画的“大色”。
一幅年画的制作要先由画师起稿,刻版师雕版,再印刷到纸上描绘,其线条只起轮廓线作用,必须经彩绘艺人按程序手绘而成,形成了绵竹年画水印与彩绘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它是集体的劳动成果。一般采取流水作业的办法,比如一家人全体都上阵。当时画画的习惯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方福为代表,他们画画的特点是全部把它贴在墙上,然后把颜色端在手上,有人专填红色、专填绿色、专填黄色,最后一道工序是当家人也就是技术比较高超的人来开相,然后这个画就算完成了。他们主要画的是门神,特别是画大门神。南派以陈兴财为代表,主要画的是斗方或比较小的门神,另外他画画的习惯是铺在案台上作画,也是流水作业。
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内容都是名人字画。这个拓片是全国其他的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过去年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到了腊月二十九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看到颜色杯里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于是艺人用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剩了什么颜色就填什么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不受颜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一挥而就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所以更准确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这是绵竹年画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绵竹年画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川剧的营养和四川人民的生活习惯。比如四川人爱吃辣椒火锅,所以绵竹年画也反映出火辣辣的味道,它的颜色特别鲜艳夺目,保持了四川浓郁的巴蜀特色,这就是绵竹年画的显著特征,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
这一张张年画,就像一张张相片一样,艺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纯朴的笔绘,静静地书写出来,给人们留住了岁月,留住了回忆,也记录了今天的幸福,这就是年画艺术的永恒之美。
绵竹年画的传承:蓬勃新生 年画节越走路越宽
位于绵竹新城的年画博物馆引人注目,这里有堪称国内最大的年画门神(左为秦琼,右为尉迟恭)。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国以及国内的宾客,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知名年画“掌门人”尽情领略这座“年画之城”的风采。
2002年,绵竹市决定举办绵竹年画节,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正月十五。十年绵竹年画节,一路走来,一路壮大。
以会展带动年画产业发展。绵竹年画产品销售额从2002年的不足30万元,增至2010年的3000多万元;从3家年画作坊发展到4家公司和26家个体作坊,从业人员从10人发展到800余人。“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借助灾后恢复重建和江苏大力援建契机,绵竹年画迎来了蓬勃新生。
如今,绵竹年画的传承已形成一条年画产业带。北起九顶山麓遵道镇年画传习所,那里是震后绵竹年画最先恢复和发展的地方,由常州援建者新建的传习所聚集了周边的妇女,拓展了“绣”年画的技法;南到孝德镇“年画村”,苏州援建者投资3045万元,建设8个项目,成为培育年画传人、发展年画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综合基地,并形成了“前店后院”经营模式,10余家年画商家在此汇集;二者之间的新旧城区,则分别以“三馆三中心”和剑南老街为依托,兴起一批年画作坊和专营销售点。
绵竹年画的传承:滋养精神 年画传递幸福梦想
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组奔走于绵竹大街小巷,采集“中国年味”。年届95岁高龄的南派木版年画传人陈兴才老人与孙子同台绘画。陈兴才说,要把绵竹人对幸福生活的感悟和追求,通过年画艺术传递出家门、国门。
绵竹市委宣传部部长罗应光说:“经历了地震灾难,我们深刻认识到,年画不仅是民俗文化,还是根植于绵竹人血脉中的精神养料,引领着绵竹人民走过艰难困苦,走进新生活。”
遵道镇谭氏姐妹是年画高手,汶川特大地震摧毁了她们的家,老母亲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中捡回几张年画。母亲说,有了画样,恢复起来就不难了。
2009年岁末,绵竹处在大规模灾后重建的特殊时期,举不举办第八届年画节,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要通过举办年画节,坚定绵竹人民重建美好新家园的信心,要让年画节成为绵竹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文化符号!”一场别开生面的年画节在绵竹二号桥,这个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板房区开幕。与此同时,绵竹年画首次走出家门,与苏州桃花坞年画联袂办展。
2010年下半年,中国文联同意绵竹申请“国”字号年画节举办权,以文化软实力扩大新绵竹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欣赏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