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5岁女孩大哭三天三夜,“三寸金莲”成了嫁人的敲门砖

关于裹脚

现在裹脚的人在世的大多已经九旬高龄,记忆中,她们行走蹒跚,走路摇摇晃晃,她们穿的鞋子,往往和高跟鞋一样,鞋尖是尖状的,脚后跟和现在的鞋子无异,可长度不超过10公分。试想这样一个脚蜷缩在一个小鞋里,是何等的疼痛和荒凉。但是在古代的旧社会里,这种裹脚的“制度”是赤裸裸的现实。

云南省六一村的一个老奶奶在回忆她裹脚的经历中,抽泣不已。她回忆道,在她5岁的时候,她的母亲用织布机上的零件垫在她的脚底,让她的脚抬起来。然后用布紧紧地裹起来,下地走路,相当于站在刀刃上行走。这样慢慢地自己的“脚腰”就断了。因为肿胀不已疼痛难忍,一个月不能下地走路,母亲为了让她的脚彻底成为“小脚”,要求必须下地,并说: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
于是,在长辈的要求下,在脚底垫上摔碎的碗片垫在脚底脚面,再用布使劲裹起来,套上小鞋,强行下地走路。直到脚被划破,血迹慢慢浸出,双脚慢慢发臭变黑,最后“定型”,她回忆,那时候常常精神不振,面目苍白,就像是刚下了手术台。老奶奶说,古代的女人都要实行裹脚,裹脚是女人的门面,不裹脚,就要遭受冷嘲热讽。

裹脚释义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裹脚被当代学者称为“文化”中的败笔。因为裹脚是对女性的严重歧视,更是对女性身体上的迫害。裹脚,顾名思义就是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起来,让其畸形变小,最小的年纪从4岁就开始裹脚,长大后双脚定型才可以解开,也有的会终身裹着。

大量的文献记载,最早有裹脚习俗的,在商代、春秋、隋朝等就已经开始,有历史学家表示,在元代,裹脚向纤小的方向靠近,在明清时代,裹脚进入了鼎盛,这种陋习传遍了大街小巷,女性把裹脚当成了成长中的一种“必然”。直到在清朝结束,孙中山才正式下令禁止裹脚,女性的“黑暗”历史才终结,当时候诸多文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专门撰文抨击裹脚对女性的压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陋习彻底被废。

裹脚的原因

《孔雀东南飞》中写道:“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诗中所描写的就是裹脚的女性,在汉朝,众人把小脚的女孩叫做美,女孩子的脚越小,就越有美感。相传在南唐,君王在观赏歌舞的时候,发现一个舞女特别美,尤其是她的一双小脚。所以在封建社会,这种“君王观”逐渐传在了百姓生活中,众多人开始追捧“小脚女人”,认为只有小脚的女人才是美女。

众多的资料都表明,古人确实把小脚的女人当做一种美,所以为了女子好嫁人,就不惜在小时候就开始裹脚。《宋史·五行志》记:“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在皇宫的宫女选择中,小脚的女人更受欢迎。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词感叹裹脚:“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一个女子的长相和身材再好,但是自己的脚不够小(超过三寸),就会被人耻笑,并嫁不出去。

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三寸金莲》就描写了裹脚女人的一生。“三寸金莲”说明女孩子的脚必须要三寸才算美,而且脚的形状和大小,成为了女性“美与丑”的标准。据老人回忆,在古代女子出嫁时 ,男方掀起轿门的第一眼,就是看这个女人的脚,如果是小脚,就会很高兴,如果是大脚,就会被排斥。

裹脚有多疼

英国摄影师乔·法雷尔曾在中国专门拍摄了裹脚的一组照片,照片显示,从正面看,就像是经受了火烧一般,表面上是变形的肉疙瘩,其实那些疙瘩都是变形的“趾头”,上面的指甲已经融入了肉中,远看是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实质上是一个“丑态”的肉块。

裹脚是通过外力改变了脚的形状,从而让软组织变形收缩,这样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生长发育,这种疼痛是无法形容的,一个7岁的小女孩经受这样的痛苦,是历史的某种悲哀。
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就曾遭受过“缠足”,在张幼仪小时候还没有入学前,就被家人要求裹脚,刚刚开始裹脚,张幼仪就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并且大哭三天三夜,这让哥哥张君劢听到,果断帮她把湿布松开。当时候张君劢已经是著名学者,母亲反驳:不裹脚如果张幼仪长大嫁不出去怎么办?张君劢扬言:我来照顾妹妹。从此,张幼仪才摆脱了缠足的厄运。

裹脚的批判

谭嗣同曾撰写《湖南不缠足嫁娶章程》,在章程中,他明确批评了缠足这种陋习对社会的影响。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已缠足的一律“解放”。从此,这种陋习逐渐被人鄙弃,女性的“权利”逐渐得到了解放。在当代,有诸多学者在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时,对裹脚表示了批评,这种“败笔文化”应该永远沉睡下去。

实质上,在审美不超过正常观念的情况下,这种裹出来的小脚无疑是丑的,不仅如此,还对女性的人身造成了伤害,而且是终身的,在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走路会越来越不稳,而且伴有关节炎等其他疾病,这和裹脚有很大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女子从小裹脚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这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在西方同样有相同的陋习,比如束腰,这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种文化扭曲的产物,无论如何,这种陋习都不会再重演。如今,在当代社会,随着审美的提高和观念的提升,女性穿上裙装以及高跟鞋,成为了新时代的审美观。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