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多亡于农民起义,而非外敌入侵,背后是何原因?

把历史回到1820年的中国,假如西方侵略者不来骚扰中国,那么当年大清帝国的运作模式,能不能长久?有没有可持续性?

答案是不能长久,没有可持续性!因为大清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耕地和人口的天然矛盾,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清帝国就不可能长久,亡国是必然的,也是迟早的事,就算它侥幸能撑过200多年,也撑不过300年、400年,总之,亡于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农耕社会的宿命,哪个王朝都逃不过。

“耕地和人口的天然矛盾”这个怎么理解?

一个国家耕地面积的增长,是缓慢的,而且是有限的,但是,人口的增长则是飞快的,而且是无限的。举个例子,一个家庭有4个孩子,那么4个孩子各生4个孩子,这样一来,4就变成了16,再下一代呢,16就变成了64,这个人口的增长,是非常快的,是很可怕的。

古代中国人的避孕手段非常有限,所以生育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一个国家的耕地,则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满足人口飞速增长的要求,一旦耕地面积增长的节奏,根不上人口增长的节奏,那么就必然会发生饥荒。

尤其遇上个水旱蝗灾,大量农田歉收,或者遇上个瘟疫,人口大量死亡,人口死亡导致大量耕地被荒废,粮食减产,那么百姓就会挨饿,挨饿就会造反,元朝和明朝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然也有几个朝代不是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外敌入侵或其他原因,但那是因为那些朝代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只要它存在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它迟早也会亡于农民起义,为什么呢?因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你始终无法解决,这是一个定时炸弹,爆炸是迟早的事。

中国有许多土地可以开垦,既然人口增长快,那么请问历朝历代的中国人,为何不去开垦荒地呢?

其实一直都在这样做,一直都在开垦荒地,将荒地化为耕地,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垦荒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垦荒是需要开荒牛的,而且需要铁器,而牛和铁器都是很贵的,买牛买铁器,赤贫的农民往往也是负担不起的。

所以在古代,垦荒往往要由官府来组织和促进,而且通常要通过减免赋税的手段去鼓励人们开荒,而且,垦荒也需要水利配套,有些地方,方圆几里没有任何水源,这些土地的垦荒价值就不大,这是一个。

第二个问题呢,人口是几何级别的增长,4变16,16变64,而耕地则顶多是从1变2,或者2变4,所以农民垦荒的速度,无论如何都赶不上老百姓生育的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业帝国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这个耕地和人口的矛盾,你始终没有办法解决。

古代的皇帝是否知道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知道,一直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和臣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自然淘汰,也就是说,哪个地方闹饥荒,朝廷在财政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出手救灾,救不来的,就让他们饿死,自生自灭。

第二个呢,就是通过内战,哪个地方的饥民起义,朝廷就派兵去剿杀,这是主动淘汰。当时基本上就是这两个办法。实际上清朝也反反复复爆发过各种农民起义,这也证明了这个定律确实一直在发生作用。

清朝初期、中叶就不说了,仅仅拿晚清来说,就爆发了捻军、太平军两次大型农民起义,两次都和农民吃不饱饭有关。

捻军起义,和安徽等地的旱灾和黄河改道淹没农田有关,太平军的主力则是广西桂平的客家人,这些客家人都是一两代之前从别处迁来的外来人口,多数没有土地,靠做佃农和做矿工、烧炭、打零工为生,非常贫苦。

例如李秀成被俘之后,就在他的自述中坦承,李秀成从小吃不饱饭,太平军路过他的家乡,说有饱饭吃,他咬咬牙,就跟着走了。所以不解决耕地和人口的矛盾,那么就永远走不出“农民起义”的这个怪圈。

古代社会,无论谁统领天下,只要你不解决耕地和人口的矛盾,那么你就永远走不出农民起义的怪圈和王朝更替的宿命。这个怪圈是这样演示的:

新王朝建立→减免税赋、休养生息→出现盛世→人口增加→人口超过耕地可以供养的极限→天灾瘟疫人祸→闹成饥荒→农民起义→王朝灭亡→新王朝建立→减免税赋、休养生息→出现盛世→人口增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