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大自在,过好小日子
进退无碍,谓之自在。
作家杨德振先生说:
“活得自在是一个人极舒适、极惬意的状态,无拘无束,率性而为,没有场面上的压力和气氛上的压抑,更没有世事的纠结和人情的烦恼,是一个人呈现出的自自在在、淡定从容的原貌。”
自在,就是做我自己。
一个人不被凡尘俗事所扰,心情悠哉,做得了自己内心的主,就是拥有“自如感”。
当TA思想通达无碍,心灵没有束缚,就会得到一种离苦得乐的欢喜境界。
自然也会收获自在的生活。
不自在的人,生活也不自在
许多人的“不自在”,实际上是自己念头里生出来的羁绊。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过:
“心灵成长的本质,不是走向完美,而是走向真实。”
妮娜是电影《黑天鹅》中的一个姑娘,她是一个表面执着于完美,但内心像一个空匣子一样的人。
她的这般现状和她的母亲息息相关,她的母亲从小不允许她有任何的瑕疵。
为了漂亮,母亲不允许她抓后背的疹子;
不允许她锁自己的房间,不允许她和男生交往;
不允许她长胖,连能不能吃一块蛋糕,就要过问一下母亲。
长时间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妮娜,内心的空间被压缩的极其狭小。
为了维持表面的完美,她活得非常不自在。
她不能忍受自己犯丁点的失误,同伴的一个眼神,老师的几句批评,甚至是长在指甲里的肉刺,她都接受不了,她觉得这是在犯错。
妮娜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虽然外表看着“完美”,但是内心和真实的生活早已千疮百孔,这样的人常常被内心多余的想法羁绊。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遇到换季,朋友真心想买几件质量好的衣服,就约着周末去附近的大型商场逛逛。
但进去之后,整个人反而在华丽的衣服和高档的门店里面,变得局促不安,扭扭捏捏。
看见一件喜欢的衣服,上前摸了好几次,几度想拿下试试,但最后还是皱眉摇头放弃了。
我问她原因,她用略带紧张的口吻小声说:
“我担心这件衣服太过艳丽,和之前衣服风格差别太大。”
朋友的这种状态不仅体现在买衣服上,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她也会蹑手蹑脚。
这种胆战心惊,不敢踏实做自己的状态,完全束缚了她的生活。
“做合乎自己心意的事”对她来说很难。
这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种不自在的状态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
不自在的人,或许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早已揣测成一团乱麻。
一场“心事”下来,浑身都觉得疲倦不堪。
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敢做自己的人,自然是自在的人。
每天过度揣测别人如何考虑,过度在意别人的目光,终是不能捋顺自己的生活。
把眼光和心力放在自己的生活轨道里,才会真正看到自己的真实感受。
从而才会接纳自己,重视内在的想法,对自我形成认同,最后也才会过上自在的生活。
越自在的人,活得越从容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就活出了一个自在的状态。
连三毛都觉得他有一个“自由魂”,他的谈吐、绘画,以及“古书新说”的方式都是出于一种自然。
遇事温和沉着,内心安定,给人一副舒服自得的感觉。
蔡志忠表示过:
是父母的宽松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他。
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有的妈妈不知道。
而他很幸运,妈妈从小就很认可他。
尊重他的想法,一切从宽。从小时候一直到15岁,家里没有立过规矩。
对蔡志忠的学业,他的父母没有要求必须要考名校,只是简单期望“看懂报纸就好”。
四岁半时,蔡爸爸送给他一块小黑板,他开始喜欢在上面涂涂画画。
而他的爸妈也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着,从不干涉。
十五岁他放弃学业离开家时,父母也没有特别去阻止他。
当他决定离开彰化去台北,也没有特意问爸爸是否可以,而是告知“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
父亲边看报边问:“有工作吗?”“有了!”“那就去吧!”
父亲头也没抬,继续看报。
而正因为有这样宽和的家庭和看似无为的父母,养成了蔡志忠的随性豁达。
他既拥有做自己的自由,又有敢做自己的胆量。整个人充满了童真和随性。
他毫不怀疑又坚定地喜欢着每个时候的自己。
最终成就了一生传奇,也得到了如今的“大自在”。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巨大的。
我们可以去靠近自在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自在之气,甚至只是简单的接触,也会沾染这种轻松的感觉。
有儒学家说:
“自在,是一个人精神开阔饱满的外在征象。”
自在的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人;
他能够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知道未来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只是带着简单的信念,踏上那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人生实苦,去靠近自在的人;在自在的环境中生活,人也会逐渐变得自在。
如何拥有真正的自在?
禅宗云:
“自在,不是让别人都喜欢你。而是别人喜不喜欢,我都自得欢喜。”
如果我们面对世间的变幻,都能沉着应对,想通了,任何一个情况都可以得自在。
我们做不了环境的主,但是可以做自己内心的主。
一个人想要变得自在,可以从以下三件事入手:
- “用金钱开阔自己的眼界”
曾认识这样一个女孩子,工作努力,生活简朴,不舍得把过多的钱花在穿衣打扮上。
但是会毫不心疼地把钱用在自我成长上,买课学习或者参加相关线下课程,都会毫不犹豫地投资自己。
她曾表示过,就算在学习上花再多的钱,她也会去做。
因为这些投资能够开阔她的眼界,让她的人生路越走越宽。
也是因为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即使遇到新的领域,这位姑娘也从不胆怯,应对自如。
在能力范围内,通过金钱让自己内心更强大,之后更舒坦,何尝不是一种变得自如的办法?
网上一句话:“其实内心匮乏才是人们对自己苛刻的源头,它一定程度上阻碍我们通往幸福。”
对自己“大方”,让自己丰盛起来,摆脱不自在的心境,内心才能真正收获开心。
- 调整自己的心态
年轻人去拜访一位禅师。
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树上,牛想去旁边吃草,但是转过来转过去,都无法脱身。
年轻人若有所思,一见禅师,脱口就问:“那只牛为何团团转?”
禅师说:“皆因绳未断。”
人心被内心杂念所扰无法解脱,不正和牛被绳子束缚是一样的吗?
牛的绳子栓在鼻子上,而一个人的束缚在他的心里。
如果一个人时常感到不自在,感到局促,说到底是心中所想与所行不能统一,常常自毁自伤。
庄子说:
“开悟者们把自己的心当成一面镜子,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又恢复成空,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断际遇的好坏顺逆,他的心只是如实反映当下,因此不会损伤。”
一个人要学着对自己诚恳,接受并分析每一种样子的心绪。 我们真正需要放松的是心态。
完全地接纳自己,多数的烦恼都是没有放过自己。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迎来万般自在。
- 通过阅读充实大脑
许多时候我们因为恐惧未知,狭小的心变得不自在。
人之悲哀在于羸弱的精神,书之丰盛自成世界。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记录了女孩塔拉转变的真实故事。
看到哥哥通过读书逃离大山,奔向大学和更好人生。
塔拉深受影响,她也开始读书,立誓摆脱困苦闭塞的生活。
凭借日复一日泡在书籍里的积累,她不仅获得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还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塔拉万分感慨地说: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读书给我的新世界。”
如果凭我们自己的经验,不懂得“自在”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从先贤高知的文字里学习前人一生的经验。
《北史·李孝伯传》中有言: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古时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
百城者,诚如读书者心中有野马,书内有草原。
在精神驰骋中豁然开朗,解开认知的局限。
为脑子中“固化思维”松绑,面对窘途,不急不舒地消解;
读书多了,心就不会乱起造作,自然也能落落大方。
▽
有人说,自在是一只挂在树上的蝉,对着秋季一刻不停地唱自己的歌;
它不在乎别人的耳朵是否在听,它不为迎合别人的掌声而演出。
我们每个人值得这些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也配得上命中的贵人和机缘。
大方接受它,无畏承受它,坦然消受它。
最后,点亮【在看】,愿每位书友,洞悉心中愁,解开心中惑,收获千般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