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杂文121:紫泥霞溪 出了陈盛总督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陈盛在放牧捕鱼
昨天,在小石码解放西路26号——老知青茶心斋,我无意中听到一位知青老姐脱口说出一句久违的俗话"尿壶比尿多"…她说的是小石码旧圆圈红树林小区一带,沿街店面虽然商品琳琅满目,可是逛街购物的人群却寥寥无几…过去热闹的气氛荡然无存,商家无招叹生意,店里有茶没人品。究竟是啥原因呢?有人骂马云的电商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亦有人说是房价捆绑了市民的消费能力,而这位知青老姐却说,小石码亦有热闹的去处一一那就是在新区永辉超市大卖场,哎!"尿壶比尿多",以此来形容小石码老街旧巷的市场卖方如此不堪…而这句话,却让我想起了30年前的一件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有一天,我下乡到溪霞村下溪港社(原名龙溪县二十八都霞溪社),经溪霞村陈翻根副书记牵线,我去拜访一位名叫陈万全村民,他带我到祖居旧大厝,从中堂上梁取下一卷旧物,打开一看,我惊呆了…这竟然是清朝康熙二十四年皇帝颁发的圣旨原物,圣旨上写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赏赐陈氏大母"陶母遗风"金匾一座,诰封陈盛夫人林氏“一品夫人”尊号,钦此!",这道蒙汉双文字的圣旨,用以前的贡缎特制…接近变成碳化物,质地很松脆…主人陈万全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厅中堂的八仙桌上,让我用海鸥牌照相机拍了一组相片…1987年7月9日,《闽南日报》复刊第二天报纸,刊登了我作为该报第87号通讯员的第1次投稿——题为《紫泥发现清朝康熙圣旨》,文字下面配发一张照片....当时我的上司,紫泥乡办公室林水俊主任,看了以后很高兴,并且评论说"照片差点,桌围确大圣旨"…意思是照片中的"圣旨"不突出,主题被八仙桌红色的桌围冲淡了许多…
康熙皇帝圣旨
据圣旨收藏者陈万全介绍,他的祖先曾在紫泥浒茂洲甘文尾芦苇丛中,救下了奄奄一息的贝勒亲王,当年的贝勒亲王曾亲率清军海军舰队南下福建沿海,准备两面夹击围剿占据海澄的郑成功"反清复明"主力队伍…
康熙八年至十三年,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基地,为夺取漳州、泉州,在闽浙粤沿海与清军展开拉锯战。郑成功于海澄磁灶及漳浦两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于同安小盈岭击败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攻占漳浦。康熙九年,郑成功占据海澄、平和、诏安、长泰,围困漳州达半年之久。康熙十年,郑成功一面遣张名振、陈辉等部将率战船百艘,恢复浙直州县,于舟山击败清军;一面于海澄击退清军的进攻,在此之前,清王朝康熙皇帝召集所有海军船只组成特混舰队,由自己的亲弟弟贝勒亲王披甲挂帅,率领这支五千人马上百艘木制战舰的特混舰队,从台湾海峡拐进九龙江出海口,误入了郑成功军师刘国轩设计的一个"诱败计"而入九龙江口浅海区,特混舰队遇到海水退潮时,所有舰船全部搁浅在海门岛以西浒茂洲以东这个海域,傍晚时分,躲在海沧和浮官两侧的红树林中。郑成功的埋伏部队乘着小舢板近战夜战,集中发射了一排排火箭…把贝勒亲王的五千海军人马烧杀殆尽……实际上是北方清军不习水性,没有在船上被大火烧死的,纷纷跳下海滩后亦被后来上涨的海水淹死了…只有身体健硕的贝勒亲王负着箭伤躲进甘文尾芦苇丛中的一只鸭母小船,才幸免于难…次日早上,他被船主陈盛救上了海岸,陈盛在自家的鸭母寮里,由母亲和妻子做了地瓜粥让贝勒亲王配咸蚶吃了一顿饱饭…这时的贝勒亲王才慢慢恢复神志……第二天,陈盛用自己的衣服换下贝勒亲王的官服,并且给贝勒亲王的箭伤口敷上了草药,还用自己的小船搭载贝勒亲王,乘着夜色,取道角美南门上岸,让贝勒亲王成功地潜回泉州府…
芦苇中的鸭母船
贝勒亲王一败涂地回到北京后,向哥哥康熙皇帝奏明了遇险获救的情况,康熙皇帝命值日官记录了陈盛一家的功绩,到了后来,也就是平定了闽南郑成功之后(其实是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主动撤离闽南漳州海澄厦门这个地方。)下旨敕封龙溪县二十八都霞溪社陈盛为二品"湖广衡州总督副将",同时对他的母亲陈氐和妻子林氏进行册封,这是后话。
由于陈盛先贤当时出于人道主义救下了负伤的贝勒亲王,救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当官发财,加上当时龙溪县二十八都的汉地百姓,对明朝的忠君报国思想还很浓烈,对外族"满清"入主中原的赐封有点不屑一顾,陈盛接到圣旨以后,考虑再三,决定拒绝走马上任,而是把康熙皇帝的圣旨,以及皇帝赏赐的佩刀大印等贵重物品封存起来,圣旨的原件则吊在祖厝祠堂的上梁下……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家收藏在祠堂密室的佩刀大印被"红卫兵"作为"三封四旧"的东西没收捣毁…幸好有吊在祠堂上梁的这包圣旨原件,至今得以重见天日……
霞溪社西面就是浒茂洲城内城墙
三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那道圣旨是不是还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