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比人先感知到地震
每当地震发生时,动物总会有强烈的反应,但是人类却没有太大感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为大家讲一个中学物理知识中的地震“先兆,涉及到中学物理中的“声学”内容中的“次声波”。
1.地震
1.1地震是什么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1.2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2.地震中的物理知识:次声波现象
2.1声音的频率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为“超声波”。
我们在初二的物理课本中学过,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都是不同的。狗竟然能够听到次声波,而猫却听不到次声波,蝙蝠和海豚也听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狗可以看家,而猫在夜里水的很香甜不被打扰的原因了。
2.2次声波
再来物理科普一下:“次声波”产生的声源主要有:地震、海啸、台风、龙卷风、极光、雷暴、火山爆发、核爆炸等等。“次声波”的显著特点是:波长更长,由于不容易被大气吸收,导致其传播距离比其他频率的声波更远。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其产生的次声波绕着地球转了三圈,传播了十几万千米。而且其速度大于风暴传播速度,于是,它就成了风暴来临前的预警!人们从而可以利用次声波来预报风暴的来临。
当地震来临时,地球板块摩擦撞击产生的次声波,可以被狗听到,所以它们会有一些异常的警觉举动,其他还有很多能够感知到次声波的动物们也会有异常举动。
通过以上的讲述,同学们是不是明白了地震时为什么会有“鸡飞狗跳”的现象发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