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祯的内帑

有些人好奇崇祯的内帑到底有多少钱。我们来看,崇祯即位的时候,内帑有多少钱呢?
这个得从万历开始说起,万历年间其实各项事情一直没断过,每一项都用到钱,光万历三大征的消耗就不是一般年景可以负担的起的,所以这个不上朝但是却管事的皇帝就得想法弄钱,单说这一方面,万历可能是明朝最会捞外快的皇帝。但他的收入怎么样呢?
据考证:
“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的十年时间里,矿监税使向皇室内库共进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一万二千万余两,平均每年进奉白银五十余万两,黄金一千多两”
可以看出,就算收上来的矿税一两银子都不用出去,全都存在内帑里面,那总共只有五百七十多万两。
皇帝另外还有一项主要收入,就是所谓的金花银,金花银“每年有100万两白银,但其中大约有20万两要供应京城中武臣的薪俸”,此外宫廷中太监宫女的生活费用是从金花银中支出,除此之外皇帝可以支配的权限也并不是很多,因为金花银的收支是要受到户部的干涉的。
也就是说除了皇庄以外(后改为官地),皇帝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的,而官地的收入是多少呢?按黄仁宇考证“皇庄每年4万9000两子粒银的收入用以供应几位太后的开支。李太后所得大半用于北京郊外的石桥建筑和捐给宗教寺院”
不光平时金花银会受到户部干涉,在国家财政困难时期,金花银和皇庄子粒银这部份收入就都会转变成国家行政或军事费用直接受到户部的支配,比如1543年,在一次廷议之后,嘉靖皇帝同意“让出金花银和皇庄子粒给户部,预期持续五年,但实际上一直持续到1558年。而作为御马房和皇家苑囿的草场、牧地很早就已由户部接管,成为定例”p361
另外万历还有一项收入是“云南每年向宫廷供应黄金2000两,1592年,万历皇帝将这个定额增加到4000两”p396 。这4000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呢?就算按照黄金和白银一比十来计算,那也只是相当于4万两白银,这同样是一笔相当小的收入!
所以,万历年间内帑最多时候也不会超过一千万两,这已经是个最高值的估计。
到万历去世时候,内帑留存是700万两白银,而这个钱也基本被泰昌帝和天启帝转移给了各部。
《明史》本纪记载“ 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丁酉,太子遵遗诏发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己亥,再发帑金百万充边赏”
到崇祯即位时候,内帑基本已经空空如也了。
《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京军五月无粮,一时驱守,率多不至;又守陴军,皆贵近家,诡名冒粮,临时倩穷人代役,仅给黄钱百文,城外二坊一卒,内城五堵一卒,率饥疲不堪任。”
《崇祯遗录》记载:自从女真兵兴以来,内帑已空。
崇祯没办法,只好将宫中的银用器具运往银作局,浇铸成银锭以充当军饷。这些饷银都铸有“银作局”三字。
户部吴履中请求崇祯发内帑钱使用的时候,崇祯居然落泪,可见当时时局艰难到了什么程度:
“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一句“内库无有矣,遂堕泪”让人心戚戚,又联想到后面景山自缢,忍不住心酸。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进城后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明朝官员都不敢去看,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
李自成劝李国桢投降。李国桢说: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成一一答应。
但难办的是崇祯帝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
古代帝王基本都是一上任就开始建自己的陵墓的,是崇祯不想建吗?不是,古人对死后陵墓是非常重视的,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国库空虚,所以连自己的陵墓的没有修建。
后来,李自成将崇祯帝埋入了田贵妃的墓中合葬。就是现在的思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