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
世界并没有一个稳恒不变的基质存在,时空都在不断地迁流变化之中,时空中的万物无一例外地都在生灭流转之间。这个“变”和“转”,才是世界的实相。
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无灾无难,无忧无虑。可是,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终生顺遂,不堕逆境。
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无限地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且长久地拥有;可是,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不曾痛苦地失去过。
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获得永生。可是,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庆幸个体生命的有尽,人人都在恐惧着死神的凭临。
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完美得没有一点儿瑕疵。可是,世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不颠倒妄想,赞叹表象的完美。
这样看来,人生仿佛吊诡一般,人们总是从有限中追求无限,从片面中追求全面,从遗憾中追求完满,从个体中追求周遍……
海棠无香,鲥鱼多刺,人生值得抱怨的仿佛太多。
有一个叫作乔达弥的妇人,因幼子夭逝而哀恸难绝,她跑去祈求慈悲的佛陀让她的孩子能够起死回生。
佛陀对她说:“善女人,我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每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都如同是失去了空气的生命,巨大的伤痛会使你感到窒息。那么好吧,如果你能够去这个城里,找到一户人家,他们从来没有失去过自己的亲人,你就去问他要一些芥菜子。我将以这些幸福的芥菜子为配料,为你可怜的孩子制造起死回生的妙药。”
乔达弥听了这番话如同看到了最珍贵的曙光一般,尽心竭力、挨家挨户地去向城里的每一个人打听:“你们是否从来没有失去过亲人呢?你们有没有这样幸福的芥菜子呢?”
她所问询的每一个门庭,或者惋叹,或者哀泣,或者摇头,或者直拒。在那些看起来都十分平静的门庭中,在那些看起来非常华丽的钟鸣鼎食之家,在那些已经看不出任何伤痕的人的心里,无一例外,都存着久久无法平息的隐痛。因为他们都曾经失去过自己的亲人。在偌大的城市中,竟没有这样一颗恒久幸福的种子。
经过这一次奇特的朝圣,乔达弥顿然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绝没有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地主宰生死,拥有永生的权力。无论是国王、富翁还是平民,在无常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当为了世界的种种遗憾而感到痛苦、纠结、挂碍时,其实并不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而是自己理解世界、理解生命的方式和观念出了问题。人总是习惯于设定一个恒久而完美的目标,而恒久与完美其实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渴望虚无的东西,都是渴望不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这就是所谓的“无明”。
世界并没有一个稳恒不变的基质存在,时空都在不断地迁流变化之中,时空中的万物无一例外地都在生灭流转之间。这个“变”和“转”,才是世界的实相。因为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不能见到的一切都在生成变化之中,所以并没有一个长存的根源。因此,万物的自性本来就是“空”。
怎样把“空”的思维运用到生活之中呢?
“比如我开车遭遇到一点儿车祸,朋友就会替我打抱不平,对我说:“师父,你怎么这样倒霉呢?如果早两分钟,或者晚两分钟,这件祸事不就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了吗?”诚然,他的劝慰是出于一片好心。
但是我会告诉他:“既然开车上路,就有遭遇车祸或不遭遇车祸这两种可能。因缘凑巧,遇到或者不遇到,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由于‘我要开车出行’这个心念所决定的,既然心念已经付诸行动,行动就自然会产生种种可能,这就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既然生,就有死的可能;既然在婚姻中,就有离开婚姻的可能;既然征战商场,就有盈亏的可能;既然拥有,就有失去的可能。只要在这个生命的过程中,其间发生的一切正面与负面的事情都必须坦然地去接受。只有客观地面对种种际遇,接受它、化解它、放下它,人生才会有幸福的可能。我们有一种观想法门,就是在临睡之前,把自己的茶杯倒扣过来,告诉自己:
“今天结束了,明天我未必能够再次见到太阳升起,未必能够用到这个杯子。”每一天都坚持进行这样的观想,实际上就是在观想无常。
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观想太过消极,而事实上,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今日之事已毕,生命继续或者终了都将不存遗憾之心,而明日还能够继续活着,则明日岂不就是一个新生!
商汤王把一句铭言刻在自己日常所用的洗澡盆上,其言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是在鼓舞自己要弃旧图新。每天都应当洗去尘垢,找到新的自己。可见,身上的尘垢尚需每日用清水洗去,而心灵的尘垢更需每天及时的洗涤与净化。
每天只有和昨天的自己做一个清算与了断,来日才能够获得一个全新的自己,唯此才有资格发出一声浩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