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专题

*.20201220.可持续发展|2020中国ESG投资趋势与变化

*.20181122.海外策略ESG投资专题:拥抱ESG,远离“黑天鹅”.pdf

https://doc.mbalib.com/view/7844795ab9fb65abcf8fc91cbec9eac8.html

*.201709xx.中国ESG景气指数.pdf

https://doc.mbalib.com/view/1d8eb9aa7c2d5a3c057d2a5723464945.html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2020中国ESG投资趋势与变化

2020-12-20 18:51

文丨陈卓雅

今年6月起,社投盟联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ESG投资前沿论坛,广泛调动来自政府及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学研机构、非营利性组织及媒体为中国ESG投资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国内ESG投资生态建设。

论坛主要围绕ESG投资的全球发展趋势、观念落地、分析与评估、监管与自律、模型与应用和公司治理六个议题展开,引入国内外ESG投资实践探索作为案例,并深入探讨实操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困难挑战。

本文将从2020年ESG投资理念认知、国外ESG投资发展趋势、中国前沿探索与挑战及ESG投资融入主流的方式梳理六期论坛中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

《财经》杂志作为ESG投资前沿论坛的战略合作媒体,长期关注和报道ESG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中国的落地,我们将于2021年1月8日在北京举办“百年变局中的义利共创|2021年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ESG投资理念受到热捧

疫情发生以来,ESG投资热度不降反升。贝莱德董事总经理Thomas Fekete先生在第1期论坛中指出,新冠疫情期间ESG投资组合表现比其他投资组合更富有弹性,更具抗压能力。2020年上半年,美国交易的可持续投资ETFs成交额占ETFs总成交额中的比例超过50%。据社投盟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30日,国内可持续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172.36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58.40%;可持续投资基金数量达124支,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11.71%。 对于ESG投资受到热捧,社投盟常务主席马蔚华先生认为其得益于“投资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渐觉醒”、“监管的重视”和“舆论关注”。他认为,ESG投资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非财务表现的评估框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规避风险与潜在长期回报的投资策略。(马蔚华:ESG投资就像跑马拉松 )

社投盟常务主席马蔚华先生出席第1期论坛并发表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所原所长张承惠女士指出疫情让人们更关注自身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意识有所提升。同时,人们也期待绿色发展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如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已经获得广泛接受的绿色投资理念是未来国际合作交流的共识基础。(张承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 引导机构投资者承担责任投资使命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所原所长张承惠女士在第4期论坛发表演讲

部分基金公司代表则从实践出发,指出资管机构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和推出与ESG相关的金融产品,一方面是因为机构自身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可、对国家所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海外投资者的要求。

国外投资策略ESG化与提供配套政策支持已成为潮流

论坛也邀请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机构和服务机构代表分享其所在机构在ESG投资方面的具体实践。 据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全球可持续金融负责人钱谷美幸女士介绍,日本第一生命作为日本重要的长期投资人之一,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6万亿日元(约23,000亿人民币),预计在2023年末在其全部资产的运营方针和运作过程中纳入ESG指标考核。在具体实践上,第一生命保险的ESG投资与尽责管理是责任投资两方面。ESG投资方面由ESG主题投资与ESG整合两部分组成。尽责管理则体现在积极与被投企业交流并行使股东投票表决权利。(日本第一生命保险:2023年全部资产通过ESG筛选考核)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已在今年年初宣布,其所有的投资经理在设计投资组合时,都必须将ESG信息纳入考量。贝莱德计划在未来10年,其可持续投资组合资产规模能够从现在的千亿规模,增长到万亿规模。据Thomas Fekete先生介绍,贝莱德在做ESG整合时,首先通过负面筛选排除像核武器、烟草等争议性行业,其次建立ESG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组合。ESG投资组合由泛ESG(*根据下图翻译)和ESG主题投资组合构成。影响力投资组合则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影响力投资原则设计,衡量投资组合具体影响力。

国际头部基金公司富达国际也积极融入ESG投资潮流。富达国际全球企业治理与可持续投资主管陈振辉先生从ESG评估、股东行权和国际合作三个维度,分享了富达国际在ESG方面的实践。富达国际内部自建ESG评分体系,由180名分析师针对不同市场的投资标的进行全面ESG评估。与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的策略相似,富达国际通过积极行使股东权利-投票权来持续改进被投企业的ESG表现。同时,富达国际通过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加入国际组织等方式积极提升ESG关注度并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全球最大指数公司之一富时罗素将自建ESG评估体系G整合进指数构建过程中,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并且根据评估结果构建不同类型的ESG指数与建立智能可持续评估框架。其亚太可持续发展主管Helena Fung女士指出,目前最受关注的投资主题是绿色投资,不仅包括传统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投资,还包括能源效率、污染控制、清洁水资源和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投资。

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监管局(ADGM)作为带有市场监管与金融服务双重功能的机构早在2019年初就宣布了其可持续金融议程。ADGM金融服务监管局CEO邓伟政先生(Richard Deng)介绍到,ADGM与10个阿联酋金融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合作推出了《阿联酋可持续金融指导原则》以支持资本市场包括银行、金融科技、保险和投资领域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服务的规模化。

道百资本合伙人、亚洲公司治理协会专家顾问白朗莹(Melissa Brown)女士认为ESG和公司治理无论对于亚洲市场而言都不是新名词,许多来自亚洲的公司开始将公司治理和ESG相融合,界定、监测和披露相关基本面的信息和数据。

ESG投资在中国的前沿探索与挑战

相对于国际市场的火热,中国ESG投资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其中不乏富有创新性精神的前沿探索。下面我们从市场中不同主体切入,概览目前ESG投资在中国的起步实践。 基金方面,截至2020年12月16日,中国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的公募基金公司已达12家。据博时基金原董事长张光华先生介绍,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逐步开始建立自有ESG投资评价体系及其在投资前中后期的整合应用;建立ESG投研体系与ESG数据库。同时,这些机构也逐步在国内市场推出ESG或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金产品,如博时基金和社投盟合作推出的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

部分基金公司也联合海外机构在海外市场推出ESG策略整合型基金产品。据华夏基金国际投资部 ESG 研究组组长赵梦然女士介绍其所在机构今年与荷兰NIIP合作发行在欧洲市场投资A股的ESG UCITS基金。

债券方面,市场上绿色债券在ESG主题类债券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证券公司与会代表表示开始考量如何将ESG相关因子融入到原有投资体系中,包括涉及到的资产分析、利率周期分析、个券定价和持仓跟踪等环节。而债券市场中比较特殊的是城投债,如何对城投债进行ESG评估整合也有待后续持续探索。

保险方面,与会保险行业代表认为险资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天然与与ESG投资特质天然相配。但单凭ESG因子很难独立撑起投资组合构建,仍然需要与基本面研究相结合。与会嘉宾也分享了其所在机构对保险公司采纳ESG策略调研情况,结果显示从战略层面上受访者都认为ESG非常重要,但在战术层面和实际运用层面部分受访者持保留态度。如何提升保险公司对于ESG的认识,如何务实考虑ESG在企业现阶段可带来的效益以及如何在其战术层面做ESG整合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ESG治理方面,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先生提出进入新商业文明时代,需要打造“美好企业”。美好企业是指通过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纳入其战略一致性考虑,在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以为社会带来美好为己任。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先生用“树”的不同部分比喻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企业是一棵大树,那么财务指标是果实,公司治理就是树根。目前国内大型企业面临着出资人职能、行政职能和监管职能界定不清的问题,2017年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提出《绿色治理准则》,旨在通过主体识别、责任界定、绿色治理行为塑造和协同模式进行倡导并基于该准则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评价系统与推出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

据平安首席ESG专家耿艺宸女士介绍,平安集团作为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从集团顶层设计出发,建立集团统一ESG标准,将ESG平台接入公司常用的投研、项目流程管理平台,并在集团内部成立ESG投资决策委员会,集团所有事业部都参与进来,最终的投研结果与建议将反馈到一线交易团队。

金融服务方面,评级、指数、数据和代理投票等服务呈现出专业化发展态势。评级与指数方面,既有来自海外的MSCI、富时罗素等头部指数公司,也有来自本土的指数公司、基金公司涉及此块业务,以及商道融绿、社投盟、润灵环球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等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 底层数据是进行ESG评估的基石。市场上持续涌现出专业化ESG数据服务商,如以公众环境中心和格澜科技代表的环境数据提供方,以天健财智科技为代表的财务舞弊数据提供方,以价值在线为代表的合规信息提供方等。 此外,部分科技公司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另类数据的收集与应用,具体代表有微众银行使用卫星对企业污染情况进行检测,运用NLP等技术对公开披露数据进行检索收集,旨在构建更实时、高频的ESG数据支持。安讯科技则利用大数据建立疫情防控系统,推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平安则借助其数据科学技术力量,引入AI解决ESG数据来源多元化、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开发机器学习模型,解决评估结果差异性和稳定性问题。 随着股东积极主义和尽责管理等概念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深化,代理投票机构开始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首家投票权管理服务机构紫顶介绍其如何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投票建议,以及如何对企业治理风险进行系统分析。 监管方面,2018年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行业协会、交易所和地方政府对ESG投资监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证监会在2018年9月修订并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初步确立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201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正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构建了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2019年,中基协发布《关于提交自评估报告的通知》,作为《绿色投资者指引(试行)》具体实施文件。今年年初,中基协发布《中国基金业ESG投资专题调查报告》对目前国内ESG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挑战作出了详细解读。 在上市公司ESG信息强制披露方面,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走在前列。2019年12月香港联交所的新版ESG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增加了多项强制性披露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则在2018年制定上市公ESG信息披露指引,现进入征求意见和试点阶段。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在今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中,首次将ESG信息主动披露纳入考核。

地方政府层面,深圳出台国内首部绿色金融领域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要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和强制披露环境信息。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先生在论坛介绍到,深圳在推动绿色金融立法,下一步将成立统一资管行业协会,引导上市公司增设首席责任官(CRO),推动学界加强ESG探索研究,建立涵盖政商学界的联盟,不断推动可持续金融工作。

然而,ESG投资的蓬勃发展也伴随着相应的挑战。其中以下四个挑战在论坛现场多次反复被提及。

第一,ESG投资缺乏底层数据支持,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不足,披露质量和标准参差不齐。ESG数据来源不能仅仅依靠自主信息披露,还需从不同渠道收集、补充及验证数据。由于国内缺乏监管层面的强制性披露,除上市公司披露数量较多外,非上市公司较少披露其ESG数据。单凭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的数据,不足以成为ESG模型构建的全部数据源,还需要非自主披露数据(另类数据)作为补充。此外,企业ESG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框架,导致企业信披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不同渠道的数据源如何进行整合与使用也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第二,企业落地ESG实践动力不足。从外部看,公司ESG治理缺乏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先生指出,在制定政策时监管部门会考虑到成本问题,包括存量成本(举例:信息披露主体投入进行信息收集、监测的成本)和增量成本(举例:把监测数据转化为资本市场能够了解认知的信息)。而从内部看,企业落实ESG治理依然存在成本与效益权衡的问题。与会嘉宾指出,ESG到底能否为企业带来实质效益提升也尚不可知,对于在疫情期间受到重大冲击的企业而言,首要考虑的应该是生存问题而非ESG整合问题。

第三,投资主体偏好追求短期盈利。从A股市场投资主体来看,个人投资者相对于国外市场占比较高,且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还是偏向追求盈利性。机构投资者内部也存在ESG投资长期性与绩效考核短期性的问题。如何提升投资者对于ESG的认知仍有待调动金融机构、政府、学术机构和媒体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第四,ESG评估标准多元化,不同评估机构对同一主体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不同评估机构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和数据来源不同,对于同一主体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且评估结果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目前来看,评估机构仅对评估方法与逻辑作出说明,评估指标尚未做公开披露,不同指标赋予的权重并不透明。这要求评估结果使用者具备识别与判断最适合自身评估标准的能力。对于国际评估体系如何与本土市场相结合(引进来)和本土评估标准如何与国际接轨(走出去)的议题,与会嘉宾也进行充分的探讨与交流。

ESG投资如何融入主流

论坛从第1期到第6期都不同程度在探讨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从国内市场看,ESG投资无论在市场规模、产品数量与参与主体上看都与传统非ESG投资存在较大差距。那么ESG投资如何融入主流呢?论坛参会专家与学者就这一议题提出了比较务实的建议。

第一,针对数据源和数据质量问题,部分专家建议以成立可持续发展数据联盟的形式解决这一难题,或通过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如政府)建立ESG公开信息披露平台,打通整合数据源。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发债主体信息披露的相关规范与指引,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第二,ESG投资需要头部长期投资者(“大长金”)的参与,从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长期投资者在选择资产管理人过程中引入ESG考核标准,这也将进一步推动资产管理人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更多考量ESG在投资决策中的权重。

第三,推动ESG投资打破孤岛,建立链接,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共同构建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引导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同时ESG投资生态也需要平衡,不同主体根据各自优势从事专业化业务,进一步促进生态分工。

关于ESG投资前沿论坛延伸议题的讨论,将由明年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继续承接。2021年1月8日,由《 财经》杂志主办、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提供研究支持的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将于北京举行。

在全球发展大变局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期的背景下,本届峰会将围绕“百年变局中的义利共创”主题,邀请来自包括国内外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等重磅嘉宾,共同探讨百年变局背景下中国可持续发展金融的未来。

责编 | 刘思言 siyanliu @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