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红木家具的直枨、罗锅枨、霸王枨!
在古代,枨(chéng)多竖于古时门两旁,以防车过触门。而在红木家具中,枨引申出新的含义,它作为家具中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牢固的“木柱”,被开发出了许多种造型:直枨、罗锅枨、霸王枨等等。
红木家具中有个术语,叫做“一腿三牙”。因桌子的每一条腿都和左、右两根长牙子及桌子转角的一块牙头相交而得名。从形制上看,桌子的每一条腿都被三个方向的牙子所嵌夹固定,腿足再带一定的侧角,桌子的稳定性已经足够。
一腿三牙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红木家具中的枨结构。
直 枨
直枨,平而直的枨子。从起源上看,中国古典家具起源于建筑,一腿三牙结构也确实能让人想起古典建筑中的梁枋结构。
向上隆起的枨子,从而收到曲直错落、变化有致的视觉效果。
从造型上,牙板式结构可以视为罗锅枨的变体。
△ 直枨来源的建筑枋→直枨
隋唐时期,高型家具在我国已经普及,特别是到了宋代,框架式结构取代箱板式结构成为家具造型的主流,而框架间的拉枨也有了发展和演变的空间。早期的拉枨是直的,后来为了装饰,出现了拱形弯曲的罗锅枨。
壸门式直枨条桌
《可乐马选藏山西传统家具》中,有一件壸门式直枨条桌,马可乐收藏了近30年。这件家具被他视作收藏的里程碑。此桌在大边安单直枨,抹边安双直枨,属于宋代传统形制。随着榫卯技法在明末兴起,大边安直枨的做法几已消失。
壸门形牙条延伸到腿肩,带出曲翘小钩的嫩叶雕饰,从中绽放委角线直下作终,线条完美流畅。修长的四腿和直枨都打洼面起委角,腿足微撇。
罗 锅 枨
罗锅枨,中间向上高起枨子,言其像人驼背(北方通称罗锅子)而得名。
罗锅枨是为了增加下部空间而中部向上隆起的枨子,从而收到曲直错落、变化有致的视觉效果。从造型上,牙板式结构可以视为罗锅枨的变体。
△ 罗锅枨来源的建筑枋→罗锅枨
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家具上罗锅枨的建筑中枋的作用和形式的一致性。另外它是一个明显的结构件而且改变了直枋的受力模式,结构更为稳定。如图示A力使得枨紧紧的顶在腿上,使得腿和枨是一个自然紧固的状态。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枨子安得矮一些,对稳定构架较为有效。但枨子低了会妨碍使用者腿膝的活动,产生不便。两端靠下,中部拱起的罗锅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想出来的造法。
元明时期,高拱罗锅枨已经在家具中独立使用了。但由于当时的居室采光不足,室内的家具也比较少,往往一器多用和移动使用,高拱罗锅枨的力学强度难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在传世的明清硬木家具中,罗锅枨添加矮佬、卡子花的结构造型相当普遍,其中不少被各种学术著作定为明作家具的经典。
罗锅枨的做法本身就很有讲究,它不是单纯的弧度达到标准就好,而是需要突出与家具的呼应和流畅感。如今部分企业制作的罗锅枨拐点处呈现高坡状,并形成明显棱线,整体造型和形态也因此而呈现僵硬之状,这都是工艺不到位的表现。
霸 王 枨
霸王枨,安在腿足上部内侧的斜枨,下端用勾挂垫榫与腿足结合,上端承托面板下的穿带。枨名“霸王”,取霸王举鼎、力可擎天之意。
霸王枨体量较小,但是在家具的整体构造中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增加牢固性又极富美感,观其外简洁流畅,观其内俊逸挺秀,简洁的形态中蕴含着雅致韵味。
有的霸王枨在它的上端聚头处,用方形木块剔挖四个缺口,钉在面板穿带之下,将枨子扣牢固定。这种装置只宜用于正方形家具,因枨端集中。如为长方桌,枨子上端分散,便无法用此装置。
由宋到明,家具各部件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力求清雅诚朴,寓美于物。霸王枨造型平整滑润,符合力学原理,线脚饱满,打磨光滑,以高弓背的拱顶形式衬托家具体态挺秀的稳定性,美感自信展露无遗。
明式家具的霸王枨与腿足的连接位置严格考究,既要符合力学原理,增加桌子牢固性,又要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追求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高度统一。过高显怯,是不自信的表现;过低则赘,影响使用者自由活动和视觉效果。
明清早期,枨装饰的效果更强,而且并没有象后期的仅仅是形式化,放弃力学的仅仅为美学存在。
更晚期的枨,其简洁的形式感已经到无以伦比的地步,但是过多的切削和木纹横向收缩的特性,也造成其力学不稳定和器物后期的易损。
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构件,它不仅是可以沟通大木作,小木作的结构构件,而且是承载美的一个装饰性构件。
注:本文转自知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