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赋
本帖最后由 家里人(彭林家) 于 2018-12-10 23:10 编辑
@赵玉华
慈母之恩,人间至宝;萱堂之爱,天下至真。动人天籁,慈母声音,庶民拔萃,巾帼忠贞。花中之冠,水上之神。生之根本,地之化身。恩比苍天浩浩,爱如大地殷殷。情似春风拂煦,心如皎月流金。像芙蓉淡雅,如美酒甘醇。
于是十月怀胎,精心守护;一朝分娩,痛腹难诉。因得子而忘忧,愿吐甘而饮苦。翼翼关怀,时时注目。
若夫一声啼哭,三更废寝,子得重症,娘叩医门。奔波江南塞北,问遍闹市乡村。燃心香以祈福,盼手妙之回春。安危潜梦,分秒煎心。不顾生活窘迫,含笑面对艰辛。不舍娇儿,何惜囊空财尽;宁抛己命,笑对风吹雨淋。善矣哉,慈母之情!
至若读书选校,追孟母之择处;长智修德,授孔融之孝亲。精忠报国,岳母为儿刺字;清廉守法,田母诫子退金。江姐泣血;遗书示子;一曼临刑;念子成人。笑人生之炼狱,化悲痛为歌吟。铮铮铁骨,烈烈英魂。况乃求学路上,盛夏雨天送伞;补课途中。严冬踏雪添衾。夜读陪伴桌前,目光炯炯;晨练跟在队后,汗水淋淋。
黄金有价,教化无尘。伟矣哉,慈母之心!
及至儿行千里,信抵万金。成功时当警策,失败后是知音。爱不打其折扣,情付出之百分。伤荒芜其多念,戚乱世而酌斟。闻德高而慰藉,喜品厚而欢欣,天下之母,因勤劳而质美;宇内之亲,以勇敢而德馨。
于是乎,阅人生之百态,明道路之多艰。休论发达有面,莫说落魄无颜。同是骨肉,共为心肝。念子成家立业,咬牙备物筹钱。积蓄全部给予,财富毫厘不贪。心做避风之港,手摇生命之船。在外指其方向,归家醉其摇篮。 美矣哉,慈母之懿范!
普通身影,生命织成云锦;朴素情怀,慈心抚慰伶仃。凭弱肩担当日月,用巧手安排春冬。淡饭粗茶饱腹,残垣陋室遮风。孝高堂无微不至,敬长辈有求必应。屈辱千般笑对,炎凉百味敢争。春耕早起,披寒露之冷;秋收迟归,踏晚霞之红。雪花飘飘,卷砍柴之挥斧;赤日烈烈,照除草之鞠躬。为儿女终岁竭智,为家庭一生殚精。楷矣哉,慈母之人生!
岁岁年年,青丝飘雪;朝朝暮暮,俏脸生花。残年守候陋舍,浊眼穷极天涯。梦唱摇篮小曲,回忆襁褓娇娃。原是重叠幻影,并非昨日芳华。倚门看院,盼子回家。无须珍珠玛瑙,只喜笑脸清茶。亲亲爱女头发,拍拍儿郎脸颊。羔羊尚懂跪乳,人类焉能心麻。乌鸦尽孝反哺;子女怀恩报答。
于是十月怀胎,精心守护;一朝分娩,痛腹难诉。因得子而忘忧,愿吐甘而饮苦。翼翼关怀,时时注目。
若夫一声啼哭,三更废寝,子得重症,娘叩医门。奔波江南塞北,问遍闹市乡村。燃心香以祈福,盼手妙之回春。安危潜梦,分秒煎心。不顾生活窘迫,含笑面对艰辛。不舍娇儿,何惜囊空财尽;宁抛己命,笑对风吹雨淋。善矣哉,慈母之情!
至若读书选校,追孟母之择处;长智修德,授孔融之孝亲。精忠报国,岳母为儿刺字;清廉守法,田母诫子退金。江姐泣血;遗书示子;一曼临刑;念子成人。笑人生之炼狱,化悲痛为歌吟。铮铮铁骨,烈烈英魂。况乃求学路上,盛夏雨天送伞;补课途中。严冬踏雪添衾。夜读陪伴桌前,目光炯炯;晨练跟在队后,汗水淋淋。
黄金有价,教化无尘。伟矣哉,慈母之心!
及至儿行千里,信抵万金。成功时当警策,失败后是知音。爱不打其折扣,情付出之百分。伤荒芜其多念,戚乱世而酌斟。闻德高而慰藉,喜品厚而欢欣,天下之母,因勤劳而质美;宇内之亲,以勇敢而德馨。
于是乎,阅人生之百态,明道路之多艰。休论发达有面,莫说落魄无颜。同是骨肉,共为心肝。念子成家立业,咬牙备物筹钱。积蓄全部给予,财富毫厘不贪。心做避风之港,手摇生命之船。在外指其方向,归家醉其摇篮。 美矣哉,慈母之懿范!
普通身影,生命织成云锦;朴素情怀,慈心抚慰伶仃。凭弱肩担当日月,用巧手安排春冬。淡饭粗茶饱腹,残垣陋室遮风。孝高堂无微不至,敬长辈有求必应。屈辱千般笑对,炎凉百味敢争。春耕早起,披寒露之冷;秋收迟归,踏晚霞之红。雪花飘飘,卷砍柴之挥斧;赤日烈烈,照除草之鞠躬。为儿女终岁竭智,为家庭一生殚精。楷矣哉,慈母之人生!
岁岁年年,青丝飘雪;朝朝暮暮,俏脸生花。残年守候陋舍,浊眼穷极天涯。梦唱摇篮小曲,回忆襁褓娇娃。原是重叠幻影,并非昨日芳华。倚门看院,盼子回家。无须珍珠玛瑙,只喜笑脸清茶。亲亲爱女头发,拍拍儿郎脸颊。羔羊尚懂跪乳,人类焉能心麻。乌鸦尽孝反哺;子女怀恩报答。
嗟夫 真情有寄,大爱无形。洪恩恒在,火焰长明。每慕子路背米,常思王祥卧冰。依稀杨乞之舞影,隐约孟宗之哭声。先贤大孝,吾辈传承。母亲是本大书,翻之不倦;母亲是座远山,望之无穷。
赵玉华,笔名肖玉。著有诗词、新诗、汉俳、童谣、散文等多部。作品获国内外多种奖励,《童谣120首》被全国各地多家学校幼儿园选作教材。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辽宁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盘锦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辽宁省《辽海诗词》执行主编。
标心母爱情梵香
——鉴赏名家赵玉华的《母亲赋》与美学观照
@彭林家
“慈母之恩,人间至宝;萱堂之爱,天下至真。”赋是一种有韵 的文体,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借景抒情,孕育着韵律的诗歌和文采的散文,类似于现代文学的散文诗。其写景叙事,是以从某一片段的审美视点,将较短篇幅抒情说理,抵达内视的诗性和散文的诗情,盛行于汉魏六朝。 汉赋的体式上有: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大赋。显然,作家的开头采用四言诗,也就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骈文者,与散文相对,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律谐美,藻饰华丽,多用典故。句式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为骈文中的一体。
那么,名家赵玉华的《母亲赋》的骈赋,朗朗上口,双句捏香。你读,文本的取象,如“慈母”为内象本体,与严父相对,爱煦子女之母,省称慈也;上阳之道爱其下阴之德,父母爱子女也,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是天性的肝魂之气,在“慈母手中线”的寸心中,流动于体内的德为“至真”,即为道家的太极一,道生三的老君,为其美学原型。心法上,先是“慈”的内象笔触,后是“恩”与的外象升华,闪现一幅“爱”的背景图画。其中的取象由性内到情外,体现出三魂三性的自我,吐露出七魄七情的真意,是谓人体小宇宙的真气回环。表现在文字气象的客观外貌,拱动着内心主观的倾述,把美学本体的情绪逆转为人的情感借代;以拟人修辞方法,把事物人格化,立象以尽意,显示人的窃窃私语。如“萱堂”是北堂树萱。北堂为主妇之居室而代指母亲。意象者,起源源于《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最早做为美学范畴提出的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看来,赋除了凭想象中的形象来进行来谋篇布局之外,还需要将外在的物象挪移到心象的美学转化,对接着万事万物的同源。赋者,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均是这一形式的审美反应。
美学是以美的哲学为基础,以审美经验的中心研究艺术和美育的科学。如美感就是在审美活动中,染起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身上,所引起的愉悦、欣赏和评价等心理活动的过程。那么,这种审美感受的情感性,其实就是主客体所契合的时空点,也是禅心佛念的一种时空之缘。为“十二因缘”人道中的三世轮回,即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人生状态。在小乘与大乘的心法中,观十二缘智凡有四种:一则为下智观者声闻道;二则为中智观者为缘觉道;三则为上智观者见不了了,故住十住地境界,即为大乘菩萨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四则为上上智观者见了了故,得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心。而前世就是人在投胎之前的身体,叫做非实有的中阴身,是心识的一个临时化身,因缘成熟以后而消失,代替之的是心识另一个化身,由这个投胎的业识报身,依过去惑业的动力,看到现前欲境,生起纳想则为投胎的念头,接受下一步的业力轮回,目标是寻找适合的胞胎而纳于父精母血之中。 由此,前世的中阴身在母亲体内而脱胎于的自我,在孝顺的善行上,六入的触觉,接受爱的本身,反馈于原道的片刻遐想,便就是遵循道的规律而称为善。孝者,一老一子,上阳为智,下阴为慧,阴阳合一为正气,即为母体的元气而推动生命的活力譬如,大乘佛教中的净土信仰,上圣下凡,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因此,笃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故而,呵护母亲的元气,就是右脑潜意识中的星宿本气为本我;然后,忆母时,右脑八字元神的本气,对接左脑的意识中气为超我,余气为自我,一一反射于左脑里,加强我们的智慧力量。
试读 ,“花中之冠,水上之神。生之根本,地之化身。”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或继用楚辞的引类譬喻手法。文中“冠”“神”“身”就是用阴性的植物、生物或大地的本体,反射阳性的投影。花是植物的器官,冠为花中的外象。水是体内肾脏的元精,神为心火上的元神,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即为人体的“根本”,是大宇宙的天投象于地面的“化身”,即为天道之原委。手法上,名家从远近视觉的取象比拟。一曰:近譬意象,如“春风拂煦”是将心比心的手法,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叫做语言形似情理。尔后,以思维拿捏的组合,将二元论的对比性审美,侧重诗歌外在的性情。二曰远譬意象,如“皎月流金”。是远取譬物象或象征性心象,挪移意象,暗示作家内在的主观意识,实现思想知觉化,叫做语言神似妙理。舍其形表而求其内同,延伸诗性横向思维,强调诗情的纵向思维,为一元论的美学对等美学功效。
赋,是诗的情感外化,从浓浓的诗性中,淡淡地衍射人性,而获得现实的实证情绪,自然也是一种性灵契合的道德自性,即为赋教。性情比较上,诗的声情 体现声音、声调和神情外部的情感。赋的辞情则是文辞是情致﹑格调和话语的内在情感。换言之, 诗歌的性是从内致外为情,赋的性是从外向内为情。因此,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气势心道上, 气动则虚室生白,虚者,是禅念的空,无形无相也。
表现植物上,如生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归脾、胃经,味苦、甘而性温。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作家则有:“十月怀胎,精心守护;一朝分娩,痛腹难诉。”怀胎”是元精与元气的产物,也是先天之道的虚,变成后天之德的实,即为人体,其内在的过程当然是“难诉”天道变人道的无言申述。比兴上,则谓之:“得子而忘忧,愿吐甘而饮苦。翼翼关怀,时时注目。”你看,以“忘忧”、“饮苦”之意作比,而兴“翼翼”、“注目”之象,一“忘”一“忧”,悄然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本性状态,人体之气复亨通达,震下,内省致福;阳气反动而顺行,坤上,德合无疆。阳来返初则感应天行,阴顺明良则际会人行,乃天人合一。内震外坤,为复卦——主卦是震卦,卦象是雷,阳数是4;客卦是坤卦,卦象是地,阳数是0。那么,从气的走向而言,一则,先天八卦的天道四象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为大宇宙。二则,后天八卦的人道四象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为小宇宙。小宇宙的人体对接大宇宙天体,思维创作的笔气,便是从四象的气流反向旋转而获得意象。原理上,譬如,震乾卦,雷天,下乾上震;卦名雷天大壮!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茂则人良。这一卦的解法是:阴阳互换,阴爻在内,四阳生长,从退隐的状态一下子转到了非常旺盛。 .所以,对于人身而言,得乾元者,性阳生——上玄关,在人体没有穴位,等同于百会上二寸的梵穴,静定之中无念有觉,一刹那间迅猛,倏的一下杂念全消,神识突然放开,呼吸停止,浑身的经脉关窍均在大震中开合;宇宙高能场从玄门进入人体低能场,体内环境与空间外环境,从虚空收积先天一气施化己身,熏蒸人体之灵验。正好契合、同步、共振在色身中的真实凭信,谓之天人合发之机。时空观念的自身同宇宙融成一体,天人合发,万物同根和空洞无涯——上玄关,通透光明,充塞天地,为初见真性而不彻底。但大震之后,丹田气突,气机作自动的周天运行之验,不生一念,不加一意,静观元神作功,即明心见性之时也,便是诗人的心灵虚室生白,或内觉性光,恍然大悟等等。命玄关开时,气穴大开之时也,即为道教千峰派的阳生活子。
究其根源,得乾元,便是性的玄关而开。元者,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关者,门也,出入之孔道也。然而,古时“玄”与“元”通,也为穴位守秘,故意颠倒读之,隐玄关,关玄而称关元。《易经》:乾元指乾之全体。坤元指坤之全体。佛教称关元为入道的法门,泛指门户,如家宅的大门口风水,吸收阳气来催财而化病灾、身体强壮;阴气则为煞气,如祠堂、神庙和柳树。人体上为虚证,如遗精、阳痿、尿频、癃闭,以及女子月经不调诸症。唐容川谓“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肚脐,也是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是千峰派性命双修的内丹功法。唐·吕岩《延寿》诗: 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启还扃(jiōng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也是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此处为下玄关,如诗人的妙思联想就是这里不远处的幻海。下玄关的气凝结一簇气团,舍弃执念便进入上玄关,则是一个作诗人灵性闪烁的最高境界。孝者,顺地气之慧而上天之智,就是一种大德也。
德行是作家笔下的品德操行。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接近于散文。如“风若夫一声啼哭,三更废寝,子得重症,娘叩医门。奔波江南塞北,问遍闹市乡村。”一声“啼哭”则是阳气而生为金肺之音,叫七情之魄,诗之赋也。赋,是一种内诗外文的阴阳笔法,从东边肝部之气为魂,性也;三性停留在西边肺部之气为魄,情也。七情流动于文字的波势,便是喊出出来的声音。一曰: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如“燃心香以祈福,盼手妙之回春。安危潜梦,分秒煎心。”二曰: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五声者,即为指宫﹑商﹑角﹑征﹑羽五音。 或阴平﹑阳平﹑上﹑去﹑入的五种声调。阴为吕,阳为律。六律者,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如“不顾生活窘迫,含笑面对艰辛。不舍娇儿,何惜囊空财尽;宁抛己命,笑对风吹雨淋。善矣哉,慈母之情! 三曰: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如“追孟母之择处”、“授孔融之孝亲”、“岳母为儿刺字”云云。从音乐的角度,赋可以直抒人的心灵,也是独立于文字之外的另一种情思流泄的方式,如“清廉守法,田母诫子退金。江姐泣血;遗书示子;一曼临刑;念子成人。笑人生之炼狱,化悲痛为歌吟。铮铮铁骨,烈烈英魂。”无疑,文中的意象在线性思维的情绪上,如“心香”、“孟母”、“田母”等,均为内象,包含着心象、应象、物象、境象、事象、迹象;为事物的本体性理;而“祈福”、“窘迫”、“守法”则为外象,蕴涵着延伸象、拟议象、趣时象、转注象、指代象、假借象。从八卦的角度,观象设卦一定要用内象,断卦时则可以使用外象,成为描写景物的六种变通象,则为赋的维度,更能拉长人的情感线条。因而,语言已经遗失了风韵。因此,在描绘的外境同时抒发内境感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然后,返回主体与客观的主题,则为赋的向度。作家向度宏观的抛物线,一一落实于维度微观的情绪线,便构成了阴阳合一的正气喷发,便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所在。
事实上,作家的思维是复杂的综合体,不是单一的线性,也不是螺旋式上升的复合,而是多项思维六合方向的混合体。如文本里“普通身影,生命织成云锦;朴素情怀,慈心抚慰伶仃。”即为骈句,也就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但是,最初的骈句并不像现在的偶句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如周代《易经》、《书经》等,不避同字对,不十分讲究工整。到了战国后期,骈句的句型中,字数、结构、词义等对称美。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骈文、骈赋、律赋等骈句,则力求避免同字对,力求工整和精巧。因此,无论是形式上的建筑美,还是内容的上的音律美,圆融着整体的绘画美;无形就辐射着母爱是大地情感的大度形象,只不过是从鲜活的佐证中,反射天道的行慈,而成为人性反思追念之所在。
“洪恩恒在,火焰长明……母亲是本大书”。作家是语言母爱的载体,以自我的性情觉知现实的孝道,从内心倾述体道的告白;不经意从性灵的火焰上,将心神的气体,一气化三清,让元神的本我、识神的超我和欲神的自我,长明在渐悟、顿悟、妙悟的三悟中;也在阿赖耶识的神识里,为我们灵魂的三性认知,感恩美学天道的思想反省;从而在语言跳跃的张弛中,娓娓盈盈,找到大地书情的无私本相,让我们重温母爱的博大,捎来一封天上的情书;幽然了悟红尘的正气,静静地站立祖先的美德;尔后,虔诚地向着东方,跪拜一缕精神的赋声梵香。
2018年12月9—10日吉林
作者简介:彭林家, 聋龙天生,中共党员。静居雾凇的一方灵空,文革前出世于赣东北仙人洞,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在线吉林频道诗评编审,全球汉诗总会联络主任,北京仓央嘉措国际诗歌研究院副院长。理论作家、《诗歌周刊》提名批评家,易学、神学、美学学者。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2017年中国诗坛实力诗人。作品散见于《诗刊》《词刊》《散文》《散文诗》《中华诗词》《人民日报》《中国诗词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等100多种国内外报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