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和平门游记
老早就听过明城墙和明城墙的故事,生活在城墙附近却没有上去过,我非常想去看一看。
来到明城墙下,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座又高又宽的拱形门。拱形门的正上方有三个字“和平门”。据说这座拱形门的名字改过三次,最开始叫“神策门”,后来改作“德胜门”,民国时期改成了“和平门”,就是希望国家和平,不要引起战争的意思。当然老南京还是叫它“神策门”,至今两个名字通用。
走进门去,有一条石路通往另一座大门。“这条路的两边都有凹槽,那是排水沟,因为明城墙的形状很特别,是横过来的‘U’型,像池塘一样,防止有淹水,所以才这样造的。大家看,两个城墙围起来像一个月牙形。”导游告诉我们说。
沿着石路往前走,我突然觉得外面的城墙矮,里面的城墙高,于是问导游。导游说:“那是因为打仗时站在后面更容易看到敌人的情况,攻打敌人时也不会把前面的城墙打坏。但如果外面的城墙高而里面的低,在里面的城墙上既看不到敌人,而攻打敌人时也会打坏前面的城墙。”我恍然大悟,是哦,古人可真聪明呢!
走到了石路的尽头,在左侧有石楼梯和石坡,可是为什么上城墙要造两条石路呢?我心里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还没等我问,导游就说:“这个楼梯是战士们走到,而石坡是马儿走的。”
到了明城墙的上面,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城墙上,往下俯视,底下的街道、马路、行人、车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当时真的有敌人攻打进来,的确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我不禁啧啧赞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城墙的城门也是特别的巧妙,如果敌人真的攻打进第一道城门,那么城内的士兵马上可以把第二道城门关上,那么敌人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易守难攻。明城墙造得多么巧妙呀!我真打心眼里佩服聪明的古人们。
谢谢您的赞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