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到底有没有弹性,能不能拉伸,拉松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跟我们学习,带你“涨姿势”!!!

简单了解“弹性”和“塑性” 

弹性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特性,也就是说让一个物体发生形变之后,在弹性限度之内,它又可以自动恢复过来。但如果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这种特性称为塑性。例如把一根橡皮筋拉长,只要在它的弹性限度内,解除拉力之后它就可以恢复原来的长度。但是,如果一直拉一直拉,超过了弹性限度,再解除拉力,我们就会发现橡皮筋比原来的长度要长,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塑性。人体的软组织也是如此。

  韧带到底有没有弹性呢?

在前面我们分析过,肌腱和韧带都是一种致密的白色结缔组织,其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和基质,胶原纤维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拉能力,而弹性较差。但是有些韧带是特殊的,例如脊柱椎管中的黄韧带,它里面就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原因是黄韧带在椎管的任何位置都要保持一种拉紧的状态,不能出现松弛后形成的褶襞,否则的话就会使椎管的空间变小,从而压迫到脊神经。

所以,韧带有没有弹性这个要看人体的部位是否需要。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韧带,特别是关节处的韧带,它们的弹性非常小。为什么弹性小,因为它们要防止关节过度运动。想象一下,如果关节处的韧带弹性非常好 ,那么当关节运动超过其活动范围时,韧带就没有办法及时拉住它,这样的话,关节可能就会面临脱臼或运动损伤的风险。

  为什么肌腱的弹性要比韧带好?

其实就整体而言,肌腱和韧带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它们的弹性为什么会有差异呢?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这是因为人体的需要,分工不同,所以它们之间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式会略有不同。肌腱由于要充当力的传导者,所以它的纤维是彼此平行排列;而韧带要扮演稳定关节的角色,所以要更具有韧性,它的纤维是以一种相互交叉的形式排列。

 韧带能不能拉伸,拉松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以前的运动爱好者在压腿的过程中,感觉大腿后侧有一根“筋”被拉得很紧,拉一拉之后,感觉柔韧性就要好很多,于是就有了“拉韧带”的说法。其实拉的那根“筋”并不是韧带,而是肌腱,所以很多人所谓的“拉韧带” ,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根本就不需要拉伸韧带,因为韧带是稳定关节的结构,它的松弛意味着关节的不稳定。而且,很多人在一般的状态下也很难拉伸到韧带,必须要让肌肉达到一定的长度,关节达到正常运动范围的极限,才可能拉伸到韧带。

想要把韧带拉松,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长期拉韧带,并且保证韧带不发生断裂的情况下,它才有可能达到新的长度,也就是一种塑性,而这种塑性也意味着韧带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长度。

另外,韧带中含有大量的机械感受器,它们可以感知姿势、运动和关节位置,并且和周围的肌肉形成一种反射弧,这种反射弧就像身体的一种及时"报警装置",当韧带拉松之后,“报警信号”就会延迟,身体损伤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对于一些艺术表演来说,例如柔术、舞蹈、体操等 ,表演者为了更好地展示肢体艺术 ,他们可能需要把韧带拉松之后才能做到。对此,我们没有资格评判,因为每个人的目标和对艺术的追求不一样。

 韧带会不会出现缩短的情况呢?

韧带会出现短缩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它自身的纤维发生了伸缩,而是一种粘连。大部分韧带在关节屈曲位时是相对松弛的,长时间的不良姿势或损伤,可以使松弛状态下的韧带褶皱间发生粘连,这样一来,韧带就会呈现一种短缩的情况,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这种情况不光是韧带,关节囊一样的也可以发生。不过韧带和关节囊的粘连,都可以通过软组织松动术(按摩的手法)来解决。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