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类风关?中西医说法大不相同,看看你是哪一种?
相信大家对“类风湿关节炎”这一词肯定不陌生,一谈到“类风湿关节炎”大多数人会想到:下雨天,天气潮湿,关节疼痛这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其实这只是关节炎的一个表现而已,并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等部位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
RA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伤害以及日常生活影响不容小觑,轻者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重者因关节严重变形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造成残疾或正常生活不能自理,还有少数严重者因关节损伤引起重要脏器血管受累而危及生命。
目前,RA西医学方面的病因病机虽经过多年的广泛研究,但依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感染、遗传、免疫、内分泌、肠道微生物、营养及物理因素有关[3]。
这里我们重点讲解大家最感兴趣的遗传、内分泌和营养及物理因素这三方面。
遗传因素
一提到遗传因素大多数患者往往都觉得这是遗传病,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类风湿关节炎不是遗传病,只是在RA患者家族中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10倍,同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近亲中,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也比一般人群高2-3倍。
有相关研究者对91例患者和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发现9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588人中有38人患本病,患病率为6.4625%。
91例正常人的一级亲属664人中共发现7人患此病,患病率为1.054%,结果表明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一级亲属[4]。同时家族内发病的较多,与患者血缘越近的亲属其发病率越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关亲属人群的患病率较对照人群平均高3.6倍[5]!
RA的发病受到相关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决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作为RA的重要遗传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密切关联,携带某种 HLA 抗原的个体具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6]。
因此类风湿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有轻微的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内分泌因素
R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更年期发病率达到高峰,妊娠期可缓解,月经期常有发作和加重,这提示了RA发病与雌激素有关。
此外,有报道用大量的生长激素和去氧皮质酮给动物注射,可诱导关节炎,但切除其肾上腺后,未发生关节炎。这些都表明了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
营养及物理因素
如营养方面,RA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营养不良通常会导致免疫缺陷而引发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加大了RA的发病风险[7]。此外,一些外伤原因,如关节扭伤、跌伤和骨折等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诱因。
日常生活中,长期工作紧张劳累亦容易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人体在长期紧张状态之下会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各种激素或其代谢产物通过各自的结合蛋白、受体,或高导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和演变产生影响。
现在大家对RA在西医学方面病理有一定了解后,那么RA在我们中医又是一个怎样的认识呢?
其实RA属于中医方面的“痹病”,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机体,引起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的一类疾病,是内因正虚为本和外因邪实为标互相作用的结果。
从病因病机上来讲主要归因于为正气虚弱和邪气过盛两大类,其中正气虚弱又分为以下两小类[8]:
营卫虚则腠理不密
营气具有卫外固表和抵御邪气的作用,营与血关系密切,营气注于脉中,化为血液。
若营卫和调,则卫外御邪;若营卫失和,则腠理疏松,外邪入侵,气血凝滞,久而成痹。气血虚则外邪易扰,营卫与气血在生理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气调血和的前提下,营卫之气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金匮要略》“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博,即疼痛如掣”。这里所谈到的阴血不足为气血不足。气血不充、气衰血少,机体失于濡养,则机体抗邪、防御、适应能力下降,外邪留滞,因此发为痹病。
气血不足,或因素体气血两虚;或因大病之后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或因痹病日久,脏腑功能低下,均可使四肢百骸、筋骨肌肉不荣则痛,导致病程缠绵难愈。
肝肾不足则筋脉失养
肝主藏血,在体合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或因先天禀赋薄弱,或因后天失养、劳欲过度,外受六淫之邪侵袭。痹证之病变部位主要在筋骨关节。
而筋骨关节有赖于肝中精血的濡养,又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温煦。若久病伤肝,血不养筋,则关节强直,筋腱挛缩僵硬。肾主骨,肾虚髓弱,不能充骨,则骨质疏松,关节变形。
相信大家读到这里对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有了更深的了解,本期类风湿关节炎科普就到这里,下期我们继续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病理方面邪气过盛的认识和主要临床表现。
—— 参考文献 ——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 严家欣, 龙仕杰.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6):64-66.
[3] 黄泰康,李天庆,崔昕,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8-11.
[4] 武守山,李艳华,段淑英,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度的研究[J].遗传与疾病,1991,8(2):103-104.
[5] 向培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遗传因素[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类册,1990,13(5):281-282.
[6] 李笑峰,鲁旭娟. HLA-DR4与抗CCP抗体、抗S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6,31(10):894-897.
[7] 朱丽萍,陈小莉,蔡东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营养状况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4):399-400.
[8] 严家欣,张荣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4):272-274.
如有风湿病相关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