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乘坐滴滴顺风车,能逃过一劫吗?
滴滴顺风车三个多月发生两起妙龄女乘客被司机奸杀的恶性案件(5·6郑州空姐遇害案、8·24乐清女孩遇害案),整个社会蒙上一层阴影,滴滴平台的管理漏洞和产品理念遭到严重质疑,滴滴公司也成为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
其实“网约车”本身是个好东西,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方便了民众出行,本人手机里就安装了滴滴和首汽约车,并多次使用其服务。但使用滴滴仅限于快车,对它专车、出租车、代驾等都没尝试,也没体验过顺风车。老实说,也遇到过系统显示信息和实际车辆信息不符的情况,大多时候也没询问,有时候问一声,司机往往说是帮亲朋跑单或是登记有误没来得及改,于是也没太在意,觉得网约车至少比打黑车来得安全。
这次事件也帮我厘清了一个知识点,顺风车并不属于网约车范畴。滴滴也是把顺风车独立于其他产品线的,顺风车的车辆、司机都没有准入门槛要求,平台也不像网约车服务一样需承担承运人责任,责任更多集中于信息审核义务等。
主打社交功能的滴滴顺风车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滴滴出行整个平台也难辞其咎。事前不做有效防范,事中没有积极干预,事后却标榜高价补偿,更是引发恶评如潮。
除了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同仇敌忾,前有交通部官网连刊两文批评滴滴“对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敬畏心”,今有深圳多部门联合约谈滴滴并责令9月底前完成全面整改,否则撤销经营许可证、下架APP。
滴滴顺风车先是在事发地浙江下线,继而扩展到全国下线,也是让人感觉滴滴在处理措施上是种讨价还价的心态,先在浙江下线以期平息民愤,发现舆论愈演愈烈,保不住这条产品线了,才舍得断腕。
还有媒体爆出滴滴的信息不实,滴滴此前在发布的道歉声明当中提到“案发时车牌系钟某线下伪造”,而据犯罪嫌疑人供述,他从去年五六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用案发时车牌跑滴滴顺风车。是滴滴搞错了,还是意图推脱监管责任?即使只是搞错了,也是只会增加民众反感和不信任度的。
插播条最新消息,乐清女孩被害案的顺风车司机钟某以涉嫌抢劫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被当地检方批准逮捕了。
每次发生诸如此类的悲剧,很多媒体都发出告诫:女性深夜尽量避免独自出行,实在要独自打车要多留心眼,乘坐网约车出行注意不要前往偏僻地点并要给亲友报备司机和车辆信息,上车后不要光顾着玩手机,要注意行车路线,有异常要及时报警求助。
但就好像“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安全指南见过五花八门,真正事发时难以一 一照着做,一方面当然是出于人性里有侥幸因子,总觉着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也由于人类善忘,好了伤疤忘了痛,遇到悲剧时慷慨发几句声,过几天就该干嘛该干嘛,还有则是普通百姓遇突发情况首先就吓懵了,哪顾得上默诵过的一二三。
女性这么弱势,犹如身处水深火热,那么男性呢?是不是就如金刚不坏之身,不会被坏司机盯住起歹意了?
搜索报道会发现,也有诸如“网约车女司机收留男乘客 求爱不成杀人藏尸”、“男乘客被网约车司机迷晕 醒来后发现身在宾馆”、“男乘客被滴滴司机殴打”、“拼车陌生人捅了男乘客肚子一刀”、“男子上网约车因敲错车窗引来杀身之祸”的事例,但都没溅起水花。男性被侵害,更难说出口,既有损颜面,且怕遭报复,另外针对女人有“荡妇羞辱”,针对男人则有“渣男羞辱”。
有个案例,一名同性恋男子称他被一名网约车司机猥亵了,向平台的紧急服务热线举报此事,结果接线员却嘲笑了他,而且笑了三次,并拒绝为该男子将电话转接到上一级的投诉分机,然后挂掉了电话。
有人说,不能因为发生多起滴滴司机强奸女乘客、殴打乘客案件,让乘客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就给滴滴、顺风车以及整个网约车贴上不安全标签,这就有失公允,也不科学。
但对于我们单个老百姓来说,只能抱持着“惹不起但躲得起”的念头在草莽社会和钢筋森林里独善其身,既然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事,那我们就只能简单直接地说no,等你真的改好了,或者大的监管环境变好了,我们再重新接纳你。我的朋友圈就有不少人都如同王传君一样,晒出了卸载滴滴前的截图,大家心态可能也都一样:“删了也不会变好的……对吧?难道还要一直留着么?”
也许我只能庆幸,我是男性,我不坐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