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卷 · A10联盟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巢湖一中 合肥八中 淮南二中 六安一中 南陵中学 舒城中学 太湖中学 天长中学 屯溪一中 宣城中学 滁州中学 池州一中 阜阳一中 灵璧中学 宿城一中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文学运动和历史现象的现实主义发生于十九世纪,但正像我们常看见的那样,历史的运动过去了,一种抽象的模式、方法或精神却留了下来。于是,现实主义运动发展到最后,终于升华为一种美学原则;因此现实主义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不仅仅属于历史事件,也代表一种文本类型。

从类型学的角度考虑,现实主义就不应该仅限于十九世纪作品的范国,它可能比这一运动本身出现得更早,亦不因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运动进入尾声就寿终正寝;现在人们可以宣称从古至今都有一类作品属于现实主义。这样,概念的衡量的标尺已经改换——从历史的标尺换为美学的标尺。

历史以社会现象为依据,美学则注目于抽象精神。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抽象精神可以在以往时代里找到它的前驱,那么我们就能越过历史而把现实主义看成一种观念,而观念当然不必自十九世纪始,现在有的关于世界的观点过去完全也可以有。

现实主义是一种什么观念呢?主要是指非主观地完整再现客观真实本身。《辞海》在“现实主义”辞条中认为:“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膩地描写现实。”虽然该辞条后面援引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等与上述定义不符。

看来,“客观地再现”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本质。理解这一本质,对整天把“客观”挂在嘴边几乎已经麻木的人来说,往往需要从相反的方面启发他们,也就是说,从与“主观”相对立的意义对之加以强调。是否意识到现实主义所处的二元论思维结构,是我们能否把握它的来源和特征的关键。当文学史家们认为,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不仅十九世纪成功地使用过,而且早在荷马时代已被尝试并由亚里士多德首次做了美学上的概括一一那么,这样的说法其根据究竟何在呢?无疑,首要的根据在于在十九世纪文学与史诗《奥德赛》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观念:文学、艺术的职能应该如实地“再现”主观以外的容体。其次,更深的根据和观念则是,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哲学认为世界可分为两大本体,即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物;关于二大本体的关系又有二种主要的评价,一种认为人高于物、主观高于客观,又一种认为物高于人、客观高于主观一概括出来,就是所谓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二大派别。从唯心主义世界观中,派生出了颂扬自我、情感、个性、意志的美学和所谓“表现型艺术”;从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则派生出了探索自然、社会、历史、物象的美学和注重模仿的“再现型艺术”。“现实主义”当属从后一种世界本体论中转化而来的文学观念。

因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并非是何时何地都能套用的,它来自一个特定的思维结构并打上了这个结构的深深烙印。而这样的思维结构只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其它文化则自有其思维结构。当希腊人在人体雕像上恰当而逼真地表现肢体、肉感、构造和比例时,当十九世纪戏剧舞台上出现几可乱真的布景、道具时我们应当知道,他们是在展示自古以来就坚持着的客观主义意识一一现实主义美学的前提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洁非《现实主义三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产生前和结束后,现实主义文本类型并不存在。

B.欲理解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本质,必须从与“主观”相对立的意义来强调“客观”。

C.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可分为人和物这两大本体,并且物高于人、客观高于主观。

D.“现实主义”来自一个特定的思维结构,而这种思维结构只属于某种特定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从不同角度阐释“现实主义”概念的内涵,为下文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

B.文章在诠释“现实主义”观念时引用了《辞海》中相关辞条,有助于增强观点的权威性。

C.文章认为现实主义作为文学观念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世界本体论中转化而来的。

D.文章以希腊人体雕像和十九世纪戏剧舞台上布景、道具为例论证现实主义美学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现实主义看成观念,就能够从古代作品中挖掘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抽象精神

B.《红楼梦》虽被当作现实主义作品范例,但并不符合《辞海》中“现实主义”的定义。

C.史诗《奥德赛》主张如实“再现”主观以外的客体,属于注重摹仿的“再现型艺术”。

D.作为基本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源远流长,由亚里士多德首次做了美学上的概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在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已形成較为完整的数据供应链,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时序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等各环节形成了数据产业体系,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数字政府建设角度来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的转变;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发展重心逐渐从整体谋划、全面建设向营造优质环境、设计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转变。

(摘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材料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增长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产业集群,包括大数据、人エ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等系列产业。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集群以及横向和纵向产业关联,借助产业协同和反馈效应,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效率。同时,数字信息产业具有渗透性、外溢性、互补性特点和较高的技术提升和广泛的应用潜能,具有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外部性,能渗透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当前,数字经济已从单纯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集群走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随着消费互联网加速向产业互联网延伸,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从消费领城向生产领域扩展,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稳固深化。

(摘编自唐国华、李庭燎《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数字经济背景下,参与者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获取门槛較高,主要集中在资金和技术基础充足的少数群体或机构。传统经济组织受多种因素制约,难以获取相应资源,从而形成发展障碍。与此同时,方便的电子化、网絡化服务对不拉长使用智能技术的人群,如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等带来学习困难,形成较难逾越的数字鸿沟。

数据信息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出于各种原因,相关机构或经济组织趋于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数据,这中间易引发侵犯用户隐私问题,威胁到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

此外,以网络交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普遍具有跨区域交易的特征,存在各领与域相互融合的特点,而现有的政府治理体系在职能设置上主要面向特定区域、特定领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摘编自张世珍《数字经济面临的治理挑战及应对》,《光明日报》2021年2月9日)

4.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以数据信息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来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

B.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增长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因此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就能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C.数字经济催生了人工智能等系列产业,并通过数字产业集群以及横、纵向产业关联,借助产业协同和反馈效应,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效率。

D.数字经济通常以网络交易为代表,普遍具有跨区域交易的特征,也存在着各领域相互融合的特点,这给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政府治理的优化转变,新型智慧城市也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B.数字信息具有渗透性、外溢性、互补性等特点,同时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存在广泛的应用潜能,从而为经济增长开辟出新空间。

C.尽管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实体经济,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稳固深化新发展格局。

D.资金和技术基础充足的少数群体或机构,往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获取中占有优势,而老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则处于劣势。

6.面临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是一个萨哈的尼日尔黑人来机场接我。他的脸憨厚纯朴,身材中等,看上去很强壮,只是性子有点儿网。“日落之前必须赶到。”萨哈对我说。

按原计划安排,我本应在尼亚美培训半个月,下个月初才赶往津德尔接替援非满两年的老郭,但老郭突然病倒,前几天去世了。他一走,津德尔地区医疗队就缺少拿手术刀的医生了,而那里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提前出发赶赴津德尔。

萨哈给中国援非医疗队当司机有三年多了,但他不愿意跟我闲聊,直到进入个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荒凉之地,萨哈话才多了起来。

“萨赫勒大荒原。”萨哈说,“穿过去就是我们的驻地了。

我想象中的萨赫勒荒原跟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它太辽阔、太平坦、太荒凉!路边全是荒凉的灌木、荆棘和草向,并朝着四周蔓延开去。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根草,都仿佛相处了千年,早已经看腻了彼此,却又不得不互相为邻,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月和亘古的孤独。开始时我对此等风景感觉很新鲜,甚至有些兴奋,仿佛处处有惊喜,但很快便审美疲劳。因为此景近处是,远处也是,比远处更远的地方还是,仿佛全世界都是。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公路,从荒凉通往荒凉,从寂寞通往寂寞。

我问萨哈,穿过大荒原要多久。

“日落之前。”萨哈脸上的淡定让我惊讶。

何时才日落呀?这太阳似乎才刚刚升起,那么高迥无际的天空,太阳会落山吗?极目远眺,毫无尽头,山在哪里?

“山在我的心里。”萨哈说。

我刚想哂笑,萨哈突然肃然起来。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萨哈拍了拍方向盘,仿佛是刻意提醒我,不容我置疑。

怎么突然说到老郭了呢?

我故意对他隐瞒实情。“我不认识老郭,只知道他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医术很高明。”

“你怎么不认识老郭呢?”萨哈惊讶地质疑我,并朝我投来不满的目光。

也许在萨哈的眼里,我只是乳臭未干的新手,他不相信我能取代老郭。

他把车速放慢下来,主动跟我聊起老郭。

去年,老郭给我母亲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了十五年的眼睛重见光明。你不知道,她看见了亲人和草木的模样可高兴了,又喊又叫,像一只野鹿在荒原上撒欢儿。母亲对老郭感思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就是沿着这条公路,一个人走了十二天,突然出现在津徳尔中国医疗队驻地。我斥责她,你跑来这里千什么?你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她说,十二天前的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老郭被七只萨赫勒荒原恶魔缠住了,她看到老郭很难受、很危险,惊醒过来,从床上翻身下地,谁也没有告诉,马上推开门,乘着星光和月色就出发了。她是来解救自己的儿子老郭的。她要带老郭回我们的村子里做一场法事,替他驱魔。

老郭不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况且,他哪有时间去做无聊的事情?他太忙了。任凭老太太怎么说,他都无动于衷,坚决不肯跟老太太走。老太太蹲在手术室门外哭,哭得很伤心。老郭安慰地说:“我没事,身体好得很,你不要把眼睛哭瞎了,瞎了便看不见那些恶魔了,它们就不怕你了。”

老太太听老郭劝,不哭了。她知道劝不动老郭,央求我把老郭送到她的村子里去。

我对她说:“你看看,那么多病人要医治,郭医生哪走得开呀?”

“忙也得顾性命呀!荒原上的野兽还想方设法活下去呢。”老太太怒对我说。

“我也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离开驻地的。”萨哈说,“回去后她便病倒了。”

老太太离开驻地后不久,老郭便出事了。那些天他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

大阳平已经开始西斜,我看见地平线上的霞光了。但我的视线模糊不清,因为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溢了出来。

萨哈突然把车停了下来,质问我:“你认识老郭,对不对?为什么要对我隐瞒?”

我怔怔地看着萨哈,“老郭是我的思师。他有心脏病,很危险。他要我替他隐瞒,说哪怕他死了,也要替他隐瞒。我担心把老郭的秘密说出去,所以干脆说我不认识他,这样你们就不会向我打听了。”我说的都是实话,“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他说他一定要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此时,压在心底的悲伤突然翻滚起来,溢出我的胸膛,在大荒原弥漫开去。

萨哈好像有心灵感应一般,猛然拍了拍方向盘,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

“老郭到津徳尔的那天,也是我开的车。就像今天这样,坐在你的位置。他对大荒原的风光无比喜欢,不断用相机拍照。不过那时候是春天,是大荒原最美丽的季节。”萨哈说。

一路上我竟然没拍一张照片。其实,秋天的萨赫勒大荒原也很漂亮。

抵达津德尔驻地时,已经是繁星满天,月牙挂在头顶上。第二天,我便接替老郭开展工作。我跟同事们每天都救治不少病人。我的手术水平得到了同事们和病人的认可,说我不愧是老郭的学生,这让我很高兴。但我时不时地想起老郭,还有萨哈的母亲。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外貌、神态、细节等描写塑造出一位纯朴的非洲司机形象,他的叙述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援非医疗队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B.小说以明暗两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其中明线是“我”接替老郭前往津德尔医疗队,暗线是老郭隐瞒病情坚持援非工作而最终殉职

C.小说中的老郭、萨哈母亲通篇并没有正式出场,但二人之间的故事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体现出作家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

D.“我”开始时觉得萨赫勒荒原十分荒凉,后来觉得“秋天的萨赫勒大荒原也很漂亮”,是因为日落时分的荒原景色远比日出时分美丽。

8.有关萨赫勒荒原的描写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6分)

9.小说在“我”与萨哈的交谈中叙述了一位中国医生援非的感人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元,字楚客,广平任人,魏五更明根之玄孙也。明根清约恭谨,号为称职,高祖以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父宝藏,位至太守。元少聪敏,年十六,齐司徒徐显秀引为参军事。周武帝平齐之后,历寿春令、谯州司马,俱有能名。开皇中,为殿内侍御史。晋王广为扬州总管,以元为法曹参军,后为内直监。炀帝嗣位,迁尚书度支郎。辽东之役,领左骁卫长史,为盖年道监军。宇文述等九军败绩,帝令元按其狱。述时贵幸,其子士及又尚南阳公主,势倾朝廷。遣家僮造元,有所请属。元不之见。他日,数述曰:“公地属亲贤,腹心是寄,当咎身责己,以劝事君,乃遣人相造,欲何所道?”按之愈急,仍以状効之。帝嘉其公正,赐朝服一袭。九年,奉使于黎阳督运,杨玄感作逆,乃谓元日: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元正色答曰:“尊公荷国宽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思。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深为明公不取愿思祸福之端。仆不敢闻命。”玄感怒而囚之,屡胁以兵,竟不屈节,于是害之。帝甚嘉叹,赠银青光禄大夫,赐缣五百匹。拜其子仁宗为正议大夫、弋阳郡通守。史臣曰: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然死不可追,生无再得,故处不失节,所以为难矣。游元临危不顾,视死如归,可谓勇于蹈义矣。虽功未存于社稷,力无救于颠危,然视彼苟免之徒,贯三光而洞九泉矣。

(节选自《隋书?游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B.独夫肆虐ノ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ノ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C.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D.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ノ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后来作为尊儒学,行乡饮或是进行祭祀的场所。

B.法曹,即古代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的称谓,有时也可指主管邮递等事务的官署。

C.朝服,是古人在大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穿戴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上裳下衣。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二者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元天资聪敏,为官享有能名。游元自小聪明敏捷,十六岁就步入仕途;周武帝平齐后,他在寿春、谯州等地任官,都曾获得能干的名声。

B.游元不避强权,敢于秉公执法。游元在处理朝廷重臣宇文述败军的案件中,面对对方的请托,他并没有谄媚,而是加紧审査,据实弹劾。

C.游元忠于朝廷,怒斥谋逆反贼。游元在听完杨玄感谋逆的一番说辞后,不仅对其严词斥责,并且陈述自己要坚守气节以报答国家的恩情。

D.游元威武不屈,获得皇帝嘉叹。游元被杨玄感囚禁之后,遭受对方多次武力胁迫而不屈服,最终被害,皇帝叹息他的遇难,并予以嘉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尊公荷国宠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

(2)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答彦珍

王安石

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致瑰。

众知圆媚难论报,自顾穷愁敢角才。

君卧南阳惟畎亩,我行西路亦风埃。

相逢不必嗟劳事,尚欲赓歌咏起哉。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回信,“次韵”指诗人在作诗回赠时,依仿来诗的韵字次第。

B.首联写诗人亲自打开了彦珍的信,并且赞美友人的文章宛若美玉之上点缀着玫瑰。

C.颔联上句说诗人看不起圆滑谄媚之人,下句表明自己即便穷困潦倒也不愿争强好胜。

D.颈联运用对比,表明彦珍如诸葛亮一样受君主器重,自己则风尘仆仆地行走在西去路上。

15.诗的尾联“不必”“尚欲”在情感的抒写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道遥游》中写道,蜩与学鸠飞行的最大高度是“ ”,它们不自知境界的高低,反而诘问大鹏“ ”。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以鸟兽的难以飞跃、攀登,来烘托蜀地山川的险峻。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开篇以“ ”阐明自己年幼时学习的态度,又以形象化的衣着描写“ ”道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陆续推出,让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受众 。它们成功的经验是,遵循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融会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雷求,使用时尚有趣的现代媒体用来弘扬传统文化。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向大众 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的同时,让年轻观众对严肃话题产生兴趣, 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最终给人以震撼和自豪感,但传统文化的传播若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传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利用大众传媒为公众多上一些厚重又鲜活的传统文化课,更要将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逐渐培养起国人的文化自信。综艺节目解码传统文化之美,为年轻人架设起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只是迈出了重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更要鼓励人们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之于中,必行于外”。唯有如此,中国文化才能在当今世界变局中历久弥新,绵延不绝。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口称赞 展览 进而 绵绵不绝

B.赞不绝口 展览 从而 生生不息

C.赞不绝口 展示 从而 绵绵不绝

D.交口称赞 展示 进而 生生不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成功的经验是,遵循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满足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使用时尚有趣的现代媒体用来弘扬传统文化。

B.它们成功的经验是,遵循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理念,满足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使用时尚有趣的现代煤体来弘扬传统文化。

C.它们成功的经验是,遵循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融会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使用时尚有趣的现代媒体来弘扬传统文化。

D.它们成功的经验是,遵循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理念,融会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使用时尚有趣的现代媒体来弘扬传统文化。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B.我站在山脚抬头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一位企业家如是感慨。

D.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和大部分动物的视觉形成都 ,但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不同,视杆细胞对光极为敏感,可以很好地响应弱光信号。我们在黑夜中视力基本都依赖于视杆细胞发挥作用,但遗憾的是 ,并且它的空间分辨率更低。视锥细胞则可以很好地分辨色彩,且有着 ,我们对于色彩和空间的感知更多地依赖于这一类细胞,但它们在弱光下基本无法发挥功能。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摘要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此前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519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443%,女性占57后占25.5%,90后占38.6%,80后占29.0%,70后占6.0%。调查中,85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青少年需要培养“阳刚之气”,4.6%的受访者觉得不需要,9.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加强阳刚教育,86.8%的受访者认为要注重增强责任意识、团队精神。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等文物,它们以独特的造型、成熟的治炼技术、神秘的象征意义再度吸引世人的目光,并引发诸多争议。有些网友仅凭浏览到的部分图片和零碎文字就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遺存的产物,究其原因,他们对古代文明往往心存质疑与部薄;而有些西方学者看到三星堆遗址文物与中国其他遗址存在较大区别,从而鼓吹“文化传播论”,强调中国文明是从西方文明的传播中オ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不少国人的言目赞同;中国专家在综合研究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此次出土的相关文物充分体现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它们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实物例证,并且指出这有助于破除不少民众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偏见。

针对三星堆遗址文明起源引发的相关热议,某网站学习论坛正以“提高媒介素养,破除文化识”为主题举行交流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并传到网上以供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号卷·A10联盟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D(A项“现实主义文本类型并不存在”错误,曲解文意,出自原文第2段;B项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往往需要”,且原文针对的只是“整天把'客观’挂在嘴边几乎已经麻木的人”而言;C项“物高于人、客观高于主观”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而非唯心主义,出自原文第5段。)

2.(3分)

C(“辩证唯物主义”错误,偷换概念,这里应当删去“辩证”二字。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来研究现实的方法,是用“辩证的观点”和“唯物论的观点”解释和认识世界的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

3.(3分)

A(A项关系不成立,应当是“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抽象精神可以在以往时代里找到它的前驱,那么我们就能越过历史而把现实主义看成一种观念”,出白原文第3段。)

4.(3分)

B(B项错误,“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就能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于绝对。)

5.(3分)

B(B项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二第2段说的是“数字信息产业”具有渗透性等特点,而不是“数字信息”,二者不能混淆等同。)

6.(6分)

全面提升民众素养,消除数字泻沟。(2分)完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应用边界。(2分)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职能。(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7.(3分)

D(原因分析不正确。“我”后来觉得“秋天的萨赫勒大荒原也很漂亮”是冈为被老郭的崇高精神及当地人的热情纯朴所感染。)

8.(6分)

通过描写萨赫勒荒原辽阔、荒凉的景象,为故事发生提供了背景;(2分)为小说增添独特的异域风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2分)萨赫勒荒原的相关描述与人物的心理变化交织,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6分)

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呈现事件的过程,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用对话形式讲述老郭故事,使情节更为集中、自然;巧妙地交代老郭援非的感人事迹,折射出中非人民的深厚情谊,深化小说主题。(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3分)

A(“绝域之所”是“陷身”的宾语,“军粮断绝”是处境,均不能隔开;“独夫肆虐”与“独夫肆虐天下”看似语意皆通顺,但“肆虐”后跟宾语常解释成蔓延,与语境不合,此处强调君主残暴无道,所以“天下”应该作为修饰“士大夫”的定语;且“此亦”中间不能断开。故选A项。)

11.(3分)

C(“其基本样式是上裳下衣”错误,应该是“上衣下裳”。)

12.(3分)

C(“陈述自己要坚守气节以报答国家的恩情”张冠李戴,这是游元对杨玄感的劝说而非陈述自己,尽管后文他的确守气节而死,但这不是他针对自己而说的话语。)

13.(10分)

(1)明公您深受国家恩宠光耀,是辅佐帝王创业的功臣,高官厚禄,近古以来没人能与您等同。(句意通顺2分,译出“荷”“佐命”“俦”各1分。)

(2)古人认为天下极其远大,与自身相比却显得渺小,生命是宝贵的,与节义相比却是轻微的。(句意通顺2分,译出“至”“方”“重”各1分。)

14.(3分)

D(“彦珍如诸葛亮一样受君主器重”不正确。原诗只是交代彦珍在南阳田问劳作;且由“相逢不必嗟劳事”可知,两人均不得志。)

15.(6分)

“不必”与“尚欲”一反一正,表明了白己取舍,使情感表达抑扬有致。(2分)诗人展望未来,想象有朝一日若能相逢,不应抱怨各自辛劳,而应酬唱和诗,振作奋发;(2分)这样写有助于诗人表达自己旷达心态与美好愿望,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

(1)抢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余幼时即嗜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每空1分,有错宁、添宁、漏字均不得分)

17.(3分)

D(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赞不绝口:意思是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结合语境该处更多是指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得到广大青年的一致称赞,而非赞美不停,所以选前者。展览:展示实物、图片,以供观览、欣赏;展示:展现显示,摆出来让人看。联系下文中的“文化基因密码”应选后者。进而强调一种递进关系,从而侧重因果关系,根据语境应选择前者。绵绵不绝: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多,连续不断。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根据修饰对象“文化基因”应强调其生长,所以选后者。综上答案选择D。)

18.(3分)

B(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相结合”后添加“的理念”或其他;二是搭配不当,“融会”改为“满足”或其他;三是成分赘余,删除“用来”中的“用”。据此,B项修改最恰当。)

19.(3分)

C(A项引号用法是特殊含义;B项引号作用是突出强调;C项引号是直接引用,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D项“秩序”“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反语嘲笑的效果。)

20.(6分)

示例:依靠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不能分辨色彩 极为优异的空间分辨率(每空2分。意思答对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21.(5分)

示例:中国青年报社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85.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青少年需要培养“阳刚之气”,86.8%的受访者认为要注重增强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意思对即可)

22.(60分)

作文解析:

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力图立足于高考评价体系,竖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等,通过科学设计命题,重视思辨能力与科学素养的考查,兼顾对中国文明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白信,提升白己的媒介素养。

(一)材料分析

材料共分为两句话。第一句列举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出上的文物,概述文物的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是写作的背景材料。学生既由此获知相关写作的背景知识,也对中国文明杰出文化产生感性认识。

第二句主要阐述相关争议的三种观点及深层原因。(1)部分网友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贸然将“三星堆文明”与“外星文明”挂钩,从浅层次上来说,这些人缺少科学的媒介素养,对网络信息不加甄别、审视,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传播不实言论,从深层次来说,网友的这种言论也折射出部分中国人对自己文明的成果、文化的不自信,是一种文化自卑情结在作祟。(2)外国学者只是简单凭借“三星堆文明”与其他中华文明存有差异的现象,就鼓吹“文化传播论”,其实质是对中华文明的污名化与狭隘化,而有些国人对这些外国学者的观点,不加思考、验证就盲目接受,这恰恰证明自身的文化短视,以及面对信息时,不加辨析,一味迷恋权威。(3)中国专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见解,指出“三星堆文明”文物证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同时强调这也破除长期以来人们心中的“中原文化中心论”,这有助人们更加理性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也有助于培养人们正确认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二)提示语分析。

提示语中 “针对三星堆遗址文明起源引发的相关热议”,是文章论述的背景与前提,这要求学生不能脱离材料而随意延伸、论述。

提示语中的主题明确为“提高媒介素养,破除文化陋识”,这就提示学生要立足这二者的内涵及其关系,既要对材料中不正确不合理的现象、观点予以剖析、批驳,也要阐释如何通过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从而实现破除文化自卑、文化短视、文化偏见等浅陋心理。

提示语中“某网站学习论坛……举行交流活动”是写作的限定情境,学生要注意“网站学习论坛”这一“媒介”;“发言稿”强调文体特征;“传到网上以供讨论”要在写作中体现交流的公正态度、准确客观的理性表达以及对受众认知情况综合考量,从而彰显“科学的媒介素养”。

(三)“要求”部分分析。“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市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里做一个强调。

【立意分析】

一类作文:

1.对材料中有关中华文明的不同认识,要求能做一定的剖析,不要求全面深入,但必须紧扣材料,言之有据;

2.体现对“提高媒介素养”和“破除文化陋识”的内涵理解,以及二者之问的关系的思考,应当具有理性思辨的能力,不能简单复述材料,避免忽视甚至割裂二者的关系;

3.体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身份意识、对象意识、文体意识和任务意识等基本特征。

二类作文:

以上3点具有其中2点,但其他1点体现不够充分。

三类作文:

以上3点具有其中1点,但其他2点体现不够充分。

四类作文:

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基本脱离所给材料,另行发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