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悠悠卤面情

立足郑州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YOUYOU  LUMIANQING

悠悠卤面情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年轻的时候想着去远方,现在故乡竟然成了远方。

悠悠卤面情

刘  坤

我的故乡在西平县,那里的麦田上,天空分外高远。

黄昏时分,浩浩荡荡的夕阳,流光溢彩的从天边坠落下来,砸在焦黄无边的麦茬子地上痛痛快快地燃烧起来。母亲手拿镰刀,驻足而立,她身后天色通红,,一阵风过,挂在脖子上的毛巾顺势而飞,如金黄的飘带飞向夕阳,辽远而剽掠。这个场景,在我离开家的无数个夜里,无数次梦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寸土地长一种食材。河南作为祖国的粮仓,面食自然是最普遍的食材,它在家家户户的主妇手上都成了绝活。无论是烩面、捞面、臊子面、手擀面、油泼面抑或刀削面,一进厨房,立马有了鲜活的生命:面弹爽口,分分钟能勾走人的魂。

母亲也不例外,她拿手的面有好多种,但我最爱的就是蒸卤面。蒸卤面,蒸卤面,先蒸再卤再蒸,大概是所有面食中最烦琐的一种面了。面条要用细面,手擀面鱼儿太宽。旧时压面条的机器要面客手摇,手柄用力、传力不均不畅,一顿一挫中,反而让面条在口感上富有层次,劲道与棉糯相间;现在机器一般都电动,开关一开,面片过三遍,细刀一挂,根根弹爽,便捷方便。

母亲蒸面,干脆有序。铁锅加水,取蒸屉棚上,搭白色圆形蒸布,抖散新压的面条,洒少量食用油拌匀,防治粘贴,上锅大火蒸二十分钟。再另起一锅,下重油,五花肉切片,黄豆芽切段,待肉片炒变色,放豆芽,翻炒,多多添水,水大概能淹没全部食材,加老抽,上色。

二十分钟后,面条七八成熟,揭锅,掂蒸布一脚,面条全部放入炒菜锅里,搅拌均匀,让每根面条都沾上菜汁。待菜汁、菜肉与面条均匀混合后,重新放回蒸锅,小火蒸十到十五分钟,起锅,一股热腾腾的肉香、面香、酱香、油香扑面而来,面身金黄Q弹,黄豆芽明黄,五花肉颤巍巍。入口之时,面条香润弹牙,豆芽香鲜耐嚼,五花肉肥而不腻。取瓷白大腕,真要吃个小肚滚圆才够!

面虽好吃,却会口渴,母亲会在电饭煲里再烧一锅鸡蛋稀饭:一把白面碗里打成糊状,水开倒入面糊,生鸡蛋的一头磕出小口,蛋液甩入锅里,筷子迅速搅拌,瞬间凝丝。这种鸡蛋稀饭既解渴,又有营养,淡淡的麦面甜味中透出隐约的鸡蛋香,是蒸卤面的最佳拍档。

等到我负笈求学于郑州,学校抑或街边卖的蒸卤面会配紫菜汤或蛋花汤,稀薄得可见人影,咸甜不均,就等而下之了。再后来毕业来苏城上班,几乎再也没吃过蒸卤面了。

昨天下班回家时间尚早。我一个人在空旷的屋子里待着,打开阳台,让南方溽热的风灌进来,对面有一盏黄蒙蒙的路灯刚刚亮起。街上叫卖的葡萄十块钱三斤,冰箱的芒果剖开,有滑白的鱼骨般的大核。昨天炸过的花生米,放在桌子上,已经疲了,不再焦脆。我打开百度云音乐,忽然发现就那么的想家了。

是要有多迟钝,才会不知道,自己离开家已经一年,就是父亲颈椎检查,都抽不出时间回去;是要有多自傲,才会以为,即使离开了也不会想念,以为自己学会了烧鱼蒸蟹炒花甲就能改变饮食习惯。大学之前,我从未出过县城;到如今,虽没有去过国外,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没有几个省没有去过。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年轻的时候想着去远方,现在故乡竟然成了远方。

下楼觅食,在东港二村碰到一家胡辣汤的小摊,五块钱一碗,色香味均不佳,总算稍稍聊以思乡之苦。待周末自己下手,蒸一份苏式卤面,愿今后的梦里,能夜夜回乡。

作者简介

刘坤,河南西平人,现居苏州,严肃文学与情感小说的骑墙派。桥梁工程毕业,文理两栖爱好者。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郑州作家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

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郑州作家”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立足郑州,面向全国。关注现实人生,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因平台初创,不支付稿费)。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