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论社会学学科建设》【人文】:读千卷书之第9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费孝通论社会学学科建设》【人文】:读千卷书之第9本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费孝通先生的第九本名著:《费孝通论社会学学科建设》。

本书将费孝通先生的关于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以来,有关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论述汇编成一本文集,既是对中国社会学重建和发展历史的梳理,也是对费孝通先生学科思想的总结。

一、中国社会学的起源。最早把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应该推严复先生,他把斯宾塞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他那时还没有“社会学”这个名字,这书的中文名字是《群学肄言》。群学这个名词是否比社会学一词好,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社会学一词,我想是从日本传来的,却比了群学一词更普遍地被采用了,以致现在已没有继承严先生用着他得意的翻译了。

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像特务一般,那么你决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的。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决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是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

二、共生和共识体系。共生体系和共识体系是派克老师的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即他这方面思想理论的关键词。共生体系英文是symbiosis,共识体系英文是consensus。他是从“人之异于禽兽者何在”这个问题上下手看到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他有智慧,人心可通,在心心相互可以相通的基础上,在群体中形成共识

群体不是人的特有,鸟兽亦可以同群,但鸟兽的群体里的个体间没有性灵上的相通,就是缺少这一点“智慧”,它们和人类差了一级。派克老师讲社会,社会和群体有别。群体就是聚众成群,群体里的个体要能互相了解,有个共识才成为社会。鸟兽可以有群体有集体行为,但没有社会,不能像人类一样个人之间可以相通,在认识上能取得一致,建立共识,这个共识可以代代相传,而成可以积累的文化

文化应当说是人类所特有的,世代相传的。人是有历史的动物。群体和社会的区别就是派克老师所说共生和共识的区别。共生是生物界的共同现象,而共识和在共识基础上累积的文化和历史,是人所特有的也就是“人的特性”(human nature)。共识这层发生了一个他所说的道德秩序或道德层面。这个层面是人类所特有的

三、文化自觉。人类在21世纪怎样才能和平地一起住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我还指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精神文化领域里需要建立起一套促进相互理解、宽容和共存的体系,我称这个体系为“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流”牵涉到人对人、人对社会、人对自然的基本关系,而与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相互尊重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此后,在一系列的论述中,我提出了一个“文化自觉”的看法,以表达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应。“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文化自觉”指的又是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我曾展望人类学的前景,提出人类学要为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做出贡献,这里特别意味着人类学应当探讨怎样才能实现文化的自我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并存及“天下大同”的途径,这正是我提出“文化自觉”看法的背景的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