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
写在春季
2021-4-4
慎终追远
明德归厚矣
清明
文/香袭书卷
我在想古人为什么会把清明节放在春四月?那一定是因为一年中四月的花开得最美,用最美的花祭奠最亲的人。
《论语》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也就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日趋忠厚老实了。”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与“孝”的传承。
清明时节,时雨时晴。有雨的日子是温润的,常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一场雨后,景和春明。春四月,万物明亮清新。一年最好的时节,春天正在人间。
乡下的表嫂在清明前一天过来祭奠母亲,我们在去往墓地的路上交谈起来。表嫂说:“现在的农村变化很大,门前都是水泥路,走一段就会有路灯,厕所也修建得干净。”说起现在的生活,表嫂露出满面春风。
我站在母亲的墓碑前,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好,只是很想你。”母亲活着的时候,对表哥最是喜爱,常常会帮衬他们。表哥表嫂对母亲也格外亲,那时住单位房子,要烧制蜂窝煤,父亲常出差,表哥就会在星晴天来家里,给母亲做许多的蜂窝煤。至今我都记得表哥拿起蜂窝煤的模子,打出一个个蜂窝煤的样子。
在时间的长河,终有一别。此时,相隔的时空里,母亲看着我们,一定会安心。清明的前一天,下着雨。是天空洒下思念的泪水,陪伴着我们祭奠心中最亲近的人。
清明这天,东方很早就有了晨曦。不久,雨后的天空,洁净如碧。植物在此时,绿得万分可爱。满目的新绿,把世界装扮得欢喜。
有哀思,也有欣慰。对于逝去的亲人,我们活得很好就是最好的祭奠。看着表嫂带着春风的笑脸,地下的母亲也一定在微笑。
中国的一脉亲情,一直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清明,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的节日。春四月的草与花,都在向逝去的亲人献祭。我带着一颗赤子之心,站在清明节的墓碑前。
唯有把自己活好,才是对亲人的祭奠。至亲的人,无论是活着还是逝去,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身边的亲人过得幸福美满。
表哥家现在很是富裕,一家人相亲相爱,这也是母亲最想看到的。我的心间盘旋着那句:“一切都好,只是很想你。”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逝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地好好活下去。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更好,才是对祖辈的孝道。
“慎终追远”,追寻的是诚敬的精神。感恩,虔诚,和孝道,这才是清明的意义所在。一个人的家国情怀,也是孝道。那些为祖国牺牲的人,都是祖国的孩子,他们用赤诚之心,尽着孝道。
那些为家庭打拼的人们,是母亲的孩子,传承着一辈又一辈人的奋斗精神,也是孝道。活着时,竭尽全力去付出爱,这样才能在逝去时,把自己的爱继续传承。
住在汉江边的友人在清明时节回忆起已经逝去的母亲,悠悠的往事浮在心头。“我们家孩子多,最记得每天清晨在我醒来时,母亲就已经提着一大篮子从江边洗好的衣服回来了。无论春冬,母亲就这样用她的勤劳把我们拉扯大。”
“那时,家里虽然孩子多,但是我们每次上学时,身上的衣服都是整洁干净的。尽管是捡得姐姐的旧衣服,还有补丁,但是很干净,也很整齐。”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勇敢,有爱。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存在,他们用自己的双肩为子女们扛风挡雨,用自己一生的爱,去译释爱的传承。
后来的我们,也成了父母。当年父母的样子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于是我们将这份深厚的爱,传承给下一代。
春四月的景,是和美的。清明节的情,是深厚的。对逝去亲人的祭奠,也是让我们以先人为镜,反思自己是否活得清明通透,无私且有爱。
我在清明的新绿中,沉默着,任凭泪水滑落。此时的泪水,就像是清明的雨水,它是来涤荡我们内心的污垢,让我们从此活得坦荡,活得有精神。
正是一年最美的春季,各种花草用它们最美丽的容颜祭奠着逝去的亲人。我们拿什么来祭奠亲人?除了思念,还应该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那就是,“好好活着,活得更好。”以此来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此时,景和春好,万物清明。一切都好,只是很想你。
写在春季
作者:香袭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