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拉开人与人距离的,是这两个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头地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来源:网络
1
拉开差距的是专注
王阳明:拉开人与人距离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这两个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头地。这两个字就是专注!
王阳明说:“我辈致良知,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王阳明的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人与人总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致良知的时候,也会因为个人的差异而达到不同的程度。
如果今天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就根据今天的程度去扩充自己,而明天对于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便在明天理解的基础上扩充,这才是专注于一门学问的态度。
乍一看,王阳明这番话传递的道理略显艰涩,其实不然,王阳明认为,人与人本身就是有差异的,而只有做到专注,尤其是专注于当下,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拉开人与人的距离。
比起人人都可以具备的能力和付出的努力而言,专注更加的可贵,若能做到,早晚出人头地。
2
专注当下
记得美国作家芭芭拉写过一本叫做《活在当下》的书,这本书让“当下”的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当下”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现在遇到的人,“活在当下”的意思便是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物、事、人上,把精力都用在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当下上。
昨日之日不可追,明日之日不可期,唯有珍惜今日,活在当下,专注当下的人,才能够充分地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也才能逐渐地拉开与他人的距离,这也与王阳明所说异曲同工。
当然,专注当下,并不是想让你放下过去与未来,而是说“当下”更加重要。人永远处在“当下”,人生漫漫长路,只从当下开始,也从当下结束。
“当下”是千里之行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所跨出的每一步的称谓,它是真切实在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有志向,但是,要么沉浸在昨天,要么期望于明天,往往忽略了当下,没有做出任何行动,而志向,也只成为了一个空想。
所以,与其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还不如专注于当下,及时、高效地行动起来,从当下开始,为你的志向寻找一个正确的出口。这样的人,其生命往往具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张力。
3
把握好当下,才是最积极的生活态度
来看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
从前,有两个和尚,他们住在一个偏远的地方。这两个和尚是不同的,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但他们又是相同的,都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实现云游四方的梦想。
有一天,穷和尚遇到了富和尚,穷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说:“我也有去南海的志向!很多年了,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租船沿长江南下,可是现在还没做到呢。怎么,你也有这样的志向了吗?
穷和尚说:“是的,我现在就要去南海。如果你也想实现这个想法,那就要抓住现在的时间啦!”
富和尚很不解地问:“可是,现在你一无所有,凭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要等我将来有钱了再去,你现在一穷二白又怎么能到得了南海呢?你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吧!”
穷和尚没有说话,只是,第二天,他就出发了。第二年,穷和尚已经从南海云游归来,然而,富和尚却依然在原地踏步,空空想着自己到南海云游的志向。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正如这个富和尚,虽然也有志向,却总是把眼光放在明天,或者是无比美好的昨天。
其实,如果人总是处于一种缅怀过往或期望将来的生活中,就容易变得消极,变得失去进取心与行动力,久而久之,志向很容易随着时光埋没,再无实现的可能。
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多烦忧,只有好好专注于当下,把握好当下,才是最积极的生活态度。
所以,不必为过去的过错不停地埋单,更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明天。
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当下的功课,抛却昨日的烦扰,舍弃明日的烦忧,心无旁骛地,专注地向着自己志向所在的地方进发。
如此,在这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你其实就已经与大多数人拉开距离了。